黎秋鳳
【摘要】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不斷強大,教育部門對培養(yǎng)國民人文素養(yǎng)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因此,在教育改革后,初中歷史教學成了學校教育改革的重點科目。然而,就目前農村初中歷史教學現狀來說,存在歷史教學課堂內容乏味,教學方法傳統(tǒng),歷史學習氛圍不濃厚,學生學習興趣低等情況。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只有對所學科目產生興趣,才能夠變被動為主動去學習,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的學到學好知識。因此,初中歷史老師要積極探索,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 農村初中 歷史教學 趣味性 加強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20)02-073-010
引言
對于歷史學科來說,學生們學習歷史都是靠著一代人與另一代人的言傳身教,學生們都是通過語言文字、語言表達中去體會歷史去了解歷史。就是因為這樣,導致現在許多農村初中的歷史老師任就延續(xù)著這種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方法,即使在這個科技發(fā)達的時代也很少做出改變,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學內容只限于課本知識,教材枯燥,導致學生們對于歷史的學習毫無興趣,學習方法也只是死記硬背,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能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因此,在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老師要學會加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一、目前農村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老師教學方法傳統(tǒng)
就目前來說,許多農村的初中歷史老師仍然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歷史教學課堂上,他們還是選擇用口頭敘述歷史課本內容,粉筆板書課堂知識點,除此之外,再無別的教學輔助工具,就算教室里有多媒體也因為老師覺得課件制作繁瑣而放棄使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只是照本宣科,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歷史教學,導致課堂內容枯燥,課堂氛圍嚴肅,課堂教學十分缺乏趣味性,這就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對歷史學習興趣的產生,阻礙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2.老師教學觀念有誤
新課程改革曾提出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老師是負責輔助學生學習的。但是,在農村初中學校,還有許多歷史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任然以自己為中心,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備課教學。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導致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不再對歷史知識產生好奇,影響了學生對歷史學生的興趣。而且,就目前來說,我國的教育還是應試教育模式,這就導致歷史老師過分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死記硬背去提高成績,忽略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這樣讓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對歷史產生了抵觸心理,阻擋了學生學習的動力。
3.學生學習積極性低
初中生容易對趣味性強的知識課堂產生興趣,當然也能對束縛他們天性的課堂產生厭惡情緒。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傳統(tǒng),老師教學觀念滯后,讓歷史課堂變得要去枯燥,歷史課本知識對學生來說太過無聊,致使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不高,學習缺乏主動性。而老師過分注重成績的態(tài)度更是讓歷史基礎不好的學生產生反叛心理,這就更加影響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二、加強農村初中歷史教學趣味性的具體措施
1.利用科學手段,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農村教學的環(huán)境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盡管農村的教學條件相比城市來說還是相對落后,但是像多媒體電腦等信息科學技術也逐漸走進了課堂。因此,為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老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比如,在八年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課時,老師可以播放開國大典的視頻,這樣在充分吸引學生注意的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在《香港和澳門回歸》一章時老師可以在開講前播放“七子之歌”的歌曲,這樣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利用游戲教學,創(chuàng)造情境課堂
游戲教學是最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教學方法之一。所以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進行游戲教學,從而打破歷史課堂的嚴肅氛圍,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比如,在七年級的《青銅器與甲骨文》一課,在簡述甲骨文時,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學生對課本中不同甲骨文進行仿寫,每組中挑出最好的仿寫然后與其他組進行評比。在《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一課,老師可以列舉李白、杜甫等詩人的一些詩歌名字,然后讓學生進行詩句接龍。這樣的游戲,能夠保證學生充分參與進課堂,也能夠讓學生對歷史課堂產生興趣。
3.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歷史的教學既要立足課堂,又要著眼課外,要將課堂內容與課外活動充分結合起來,從而進一步提高歷史課堂趣味性。比如,老師可以讓學生課后搜集一些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來源、習俗等,然后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起源》的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能夠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了解。在八年級《新民主主義革命》一章,老師可以搜集一些與紅色革命相關的文章,然后在課后安排學生進行一場朗誦,這樣能夠加強學生對歷史內容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
結語
總的來說,雖然農村的教學條件有限,但是老師們要學會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去積極探索、努力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在一個充滿趣味性的歷史課堂上去體驗學習歷史,幫助學生完成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yǎng)農村初中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只有這樣,農村的初中歷史教學才能夠取得好成績,有一個理想的教學結果。
[ 參? 考? 文? 獻 ]
[1]覃玉蘭.提高農村初中歷史教學效率的探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7(06):24-25.
[2]馬有彪.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J].學周刊,2016(17):138-139.
[3]劉繼田.如何提升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3(0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