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偉航
摘 要:融合教育,是讓特殊兒童回歸正常學校,與普通孩子一樣能接受正常的教育,這更有利于特殊兒童適應社會。但這對于普通的學校來說,確實有著很現實的問題。在融合教育視角下,如何培養(yǎng)孩子核心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造就學生美心美行,讓德育有效實施,實現共在共贏,對學校來說是一個嶄新的課題。
關鍵詞:融合教育;美心美行;有效實施
心理學研究,孩子12歲之前所習得的一切經驗,都會對其社會能力的發(fā)展起重要作用,對特殊兒童更是如此。因而融合教育成為必然的發(fā)展方向。融合教育的目標追求是讓每個孩子都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富都小學一向秉承“美心美行,向善向真”的校訓,以“美好人生,從心開始”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求真、向善、務實、開放、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有家國情懷又有國際視野的富都學子為目標。融合,是對特殊兒童的美好心靈美好行為塑造、生命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普通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形成美心美行而言同樣起積極作用?;谶@種認識,在融合教育視角下,學校應采取有效策略,努力讓每個孩子綻放自己獨特的光彩,立德樹人,成就富都的美心美行育人理念!
一、豐富活動促體驗
要喚起孩子的感動,要喚醒孩子的覺悟,就要讓孩子有機會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創(chuàng)設活動平臺是很好的方式。學校以大隊部牽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彼此在活動中學會相互接納和互相尊重,在活動中立君子之品,育美心美行。我們在國旗下講話、在全體校會,都會告訴所有的孩子,我們學校是一個集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就像聲音一樣各有不同,都是一家人,每個同學都要關愛彼此,更要對某方面能力有不足的同學付出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大家一起進步才是真正的進步。學校還特別舉辦“陪著孩子去追星”的大隊系列活動,在每天的美心美行我優(yōu)我秀的舞臺上,組織孩子們聆聽關于中國乃至世界赫赫有名的身殘志堅的大明星的故事:馬拉·倫揚,是美國盲人運動員,在2000年參加悉尼奧運會女子1500米比賽,他曾獲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績。音樂家貝多芬,1796年失去聽力,依然創(chuàng)作優(yōu)美的曲子,他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赫赫有名的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深受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癥折磨,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卻以驚人的毅力堅持研究物理學近40年,創(chuàng)造出一個一個的奇跡。海倫·凱勒是獲得藝術學士學位的殘疾人,她雖然又聾又盲,卻不屈不撓學會了寫作和看書,成為美國著名的講師和作家。他們的自強不息、 奮勇爭先、不畏困難、頑強拼搏的精神贏得了全體師生的尊重, 而他們熠熠生輝的事跡和樂觀善良、陽光向上的精神更是感染和鼓舞了每位師生,讓大家從中懂得,特殊的人,也能綻放不一樣的煙火,也能同樣的璀璨美麗!
在校園文化建設上,我們沒有華麗的硬件去裝飾,但從走道到風雨大堂,學校都有意識地把爭星的孩子——助人之星、自強之星等普通孩子幫助特殊孩子的雙向互動生活,學習的照片,漫畫及特殊孩子的繪畫、寫字、作文等張貼出來,讓整個校園充滿人文的關懷氛圍。這些融合活動與氛圍, 加深了普通學生和特殊學生之間的相互了解,讓他們從中發(fā)現了個體的差異性,從而學會接納并尊重這種差異,甚至懂得了欣賞這種差異。學校通過融合培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互相關懷的校園文化,把普通學校發(fā)展為兼容并蓄、進取向上、有溫度、有厚度的群體,也為不同能力的自閉癥等特殊兒童提供優(yōu)質教育。
二、榜樣示范作帶動
榜樣,既是特殊孩子的榜樣,也是普通孩子的榜樣。盧梭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泵课唤處熞宰约鹤詈镁珰馍窠蛹{和參與融合教育,用愛帶動身邊的人,才能一起理解、包容和幫助特殊兒童。好的老師在孩子生命中就是一道明亮光,她照亮了自己的同時還照亮了特殊學生和普通孩子,讓學生如影隨形地追著走。
對于自閉等特殊孩子,學校和班級要努力打造積極向上的集體環(huán)境,這不僅對特殊孩子有很大的幫助,其實對普通的孩子成長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各種主題活動、班隊會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氛圍,讓正常孩子的顯示方式和與人交往等成為特殊孩子的榜樣,有助于社會性的融合,同時這也是為普通孩子做出如何關愛、幫助別人的榜樣。學校指導普特班級的班主任,可以在班里挑選一部分有愛心、有責任心又善于溝通的孩子,組成兩個樂助組,并讓這部分的孩子事先接受小老師(同伴指導者角色)的培訓,培訓之后,每個樂助組通過競爭上崗的方式與班上特殊兒童組成一對多的合作小組,讓孩子覺得能擔當指導者的角色是一件極其榮耀的事情。上崗過程中同組孩子們一起生活、活動、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特殊孩子的合作能力、活動參與能力、學習質量等都會有一定的提高。而老師和家長其實最擔心的是這樣做是否會影響自己(普通)孩子的學習,然而參與過這些活動的孩子用事實證明,他們的成績不僅沒有下降,還穩(wěn)步提升,他們表示:“之前很少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更多的只是關心自己?,F在自己開始會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通過輔導他人作業(yè),才知道原來自己以為早就明白的知識,還有模糊的地方,哪怕真的掌握的知識也不一定能很好地表述讓別人明白,自己需要不斷改變方法,才好不容易讓人家懂,現在才感受到老師教學生是多么的用心良苦,多么的不容易!”特殊孩子的存在,深化了孩子們對老師常常要求的平等、尊重、友愛、體諒、同理心的認識。同時普通孩子成績和品德的提升也增強了家長對特殊孩子的接納度。
事實證明,榜樣的作用大大促進所有學生各方面心理品質的提升,加深了情感體驗和社會交往,實現普特生美心美行的有效發(fā)展。
三、整合資源成合力
學校努力給孩子創(chuàng)設助人、自助的環(huán)境,每周邀請政府特教義工和心理老師設計有針對性的專項性生活課程,一項一項地對他們的各方面進行強化訓練,以提升他們面對社會的自信心和面對自己的自助力。在學校的班隊課和平常的主題活動中,我們著力開展愛心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悅納自己等課程,提升所有人的助人、自助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yǎng)他們美心美行,促進他們的身心成長。這樣,特殊生既能更好地回歸主流社會,同時普通生的思想品德也得到提升,融合教育實效性明顯增強。
學校定期在普特班里連續(xù)多天進行全天候錄像拍攝(拍攝面向全班同學,以免讓學生造成特殊影響),邀請區(qū)屬特教資深人員從錄像中抽取特殊學生的大量影像與任課老師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提升教育教學方案,如班級有孩子是患自閉癥的,這種孩子的特征之一就是做事嚴格的程序化,不容得事情隨意更改或變動,此時專家就會指引老師如何使用結構化的功課表和視覺提示圖卡來上課或搞活動,讓自閉癥的孩子對將要發(fā)生的事有所預見,從而大大降低他們的焦慮感。又如當大家發(fā)現特殊孩子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時,專家就會指導教師們要鼓勵特殊孩子改變不良的行為,同時也要向普通孩子示范如何以正向態(tài)度處理他們的表現,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等。另一方面也采取及時有效的方式與家長溝通孩子的情況,更好地讓特殊兒童的家長有針對性地加強輔導。
實踐表明,融合教育不僅能為特殊兒童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也能把富都小學發(fā)展為兼容并蓄、求真、向善、務實、開放、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有溫度、有厚度的群體,是一種“共在共贏”的美心美行塑造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盧婉嫦.融合教育視角下的德育策略淺議——初中隨班就讀的普特教育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德育,2017(07):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