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處在信息技術發(fā)達的世界,在教學方式也上有了新的改變。會發(fā)現(xiàn)在如今的課堂上,學生從枯燥乏味向著新鮮有趣的學習心理過渡。正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規(guī)劃要求,教學課堂的質(zhì)量得到了保證,但這并不意味著停止創(chuàng)新的步伐。本命題的提出,旨在更好地做到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啟迪學生思維,提升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信息技術融合;新課程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04-0098-02
小學是學生人生當中的初級階段,而小學數(shù)學是學生在人生的初級階段中必須面對的一門學科,也是判斷學生思維能力高低的標準。近些年,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發(fā)展,在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上也有了一些變化。本命題從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出了一些策略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調(diào)整教學原有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習與傳授知識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1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1.1 便于學生理解知識,促使更快進入學習數(shù)學狀態(tài)
學習數(shù)學是考察學生思維轉變的方式,也是較為困難的過程。在學習圖形、幾何時,會增加學習數(shù)學的難度,這時就需要教師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學生們學習[1]。利用大屏幕來向學生們展示難懂的圖形,用簡單的圖形進行拼接方便同學們理解學習,促使學生更快進入學習數(shù)學狀態(tài)。
1.2 給予學生不斷學習新事物和挑戰(zhàn)自我的機會
學生們本身就具備一定的思維,但是還需要教師進行培養(yǎng)和開發(fā),才可激發(fā)出學生本身所具備的潛力。這需要教師利用好信息技術中的一些功能,讓學生們接受新的事物,在接受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這也給予了學生們充分挑戰(zhàn)自己的機會,也讓學生抓住學習的機會,不斷學習并取得進步。
1.3 可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機會
與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不同,如今的課堂將信息技術運用其中,課堂之上不再是老師干巴巴地講授難懂的知識,反而是運用新技術進行授課,一定程度上,可活躍課堂氣氛。與從前的課堂不相同之處還在于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性上,運用信息技術后的課堂可明顯感受到學生的熱情,學生會更主動與任課老師進行互動交流,這樣教師也更清楚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及不容易被接受的原因[2]。
2 將小學數(shù)學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的措施
2.1 采取新型教學模式,實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
現(xiàn)在的學習主要采取的就是“新”,新在教學模式,新在教學方法?!靶隆痹谟趻仐壴瓉淼淖龇?,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發(fā)展。新型的教學模式,主要突出學生的作用。通過傾聽學生的想法,通過觀望學生的做法,來判斷學生是否完全理解知識點。學生自主學習的考察點就是學生對某個知識點的理解過程,學生的理解過程也是學生自主的過程,不管學生所得出的結論是否正確,在這個過程中就是創(chuàng)新的過程。以學習找規(guī)律為例,教師可提前利用動畫的形式來向學生展示某一物品的變化,讓學生們進行自我疏理變化過程,然后算出最后的結果。在此期間,教師并不進行干擾,全程讓學生進行自我考慮,并要給予一定的時間,待時間已到之后,讓學生們開始輪流回答自己的結果,并將結果記錄在黑板上,記錄過后可讓學生們進行講述自己的想法,待學生說完后并詢問是否有不一樣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們的思維,幫助他們建立信心,讓學生們在快樂、和諧、競爭的環(huán)境中成長,對學生成長是有一定的益處的。
2.2 融合教學內(nèi)容,細化教學內(nèi)容
這一點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nèi)容融合起來進行教學,一定程度可細化教學內(nèi)容,可讓學生們達到學習牢靠的效果,可便于學生們理解難懂的數(shù)學題。以學習圓柱,圓錐這一課為例,圓柱體,兩底面間的長度是10厘米,圓的周長是31.4厘米,把這個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后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求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很多同學一看到這種圖形展開的類型題就會蒙圈,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教師就可以以這題為例,通過大屏幕向同學們展示圓柱體側面展開圖,讓學生們記住展開圖的樣子,然后進行解析:展開圖是一個長方形,由題可知,通過圓柱體可以知道長方形的高為10厘米;它的周長是31.4厘米,就能知道長方形的寬就是31.4厘米,所以,這個長方形周長:2×(31.4+10)=82.8厘米。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了解學生們的誤區(qū)在哪,易錯點在哪,老師就可以根據(jù)學生所展現(xiàn)出來的問題來細化學習的內(nèi)容,針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強化訓練。
2.3 進行情景式模擬訓練
采取情景式教學,讓學生們深入學習情境,可幫助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通過導入原題情景來重現(xiàn)題目,集中學生注意力,攻破前進阻力[3]。在小學階段學習數(shù)學的難處在于應用題,學生理解不了題干的意思,找不準題干給出的條件,解不對題,拿不到滿分。例題一:春天面包廠原來做一筐面包用面粉2.5斤。采用新的方法后每筐節(jié)省0.5斤,原來做60筐的面粉現(xiàn)在可以多做多少筐面包?老師就可以運用動畫來進行情景式模擬,先算出采用新的制作方法后每筐的面包用面粉量:2.5-0.5=2斤,然后再算出60筐面包所用的面粉的斤數(shù):60×2.5=150斤,最后再算出總斤量中采用新的制作方法后的面包數(shù)量:150斤除以2斤等于75斤;例題二:小明和學校相距42千米,步行從小明家到學校計劃1小時到達,實際每小時比原計劃多行使1千米,實際幾小時到達。教師可以利用動畫的形式進行演示小明的狀態(tài)以及路徑,讓學生們方便理解,然后進行解析:學校和小明家的距離是總里程即為42千米,就可以算出行駛的速度42除以1等于42千米每小時,但速度比原計劃多行使1千米每小時,總速度即為43千米每小時(很多同學在這里會誤以為是總里程增加,實際上是小明的步行速度比原計劃快了1千米每小時),所以42除以43約為0.97小時。通過這兩個例題,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學生們存在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這些問題來進行有針對地練習,讓學生會讀題,找對相應的條件,從而解對題。
3 結語
簡言之,在如今的社會上不乏有良好的資源和豐富經(jīng)驗的教育機構。因此,數(shù)學教學老師需要不斷地調(diào)整教學方法,在運用好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之上,來培養(yǎng)學習與教授的深度融合,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們更快更容易吸收知識,不浪費精力,擁有更多的時間去培養(yǎng)興趣,構建讓家長放心,學生安心的學習課堂。
參考文獻
[1]李濤.深度融合,啟迪思維,提升效率——論小學數(shù)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J].學周刊,2019(14):135.
[2]王曉麗.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多媒體信息技術應用優(yōu)勢與實施[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2):53.
[3]趙金山,孫金華.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shù)學教學深度融合的策略[J].當代教研論叢,2019(11):101.
(編輯:楊梅)
Deep Integration,Enlightenment Thinking,Improve Efficiency
——On the Integr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AO Wei-ping
(Lanjing Primary School, Xinzhai Town, Leting County,
Tangshan City, Hebei Province, Tangshan Hebei? 063600)
Abstract:In a world with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re have been new changes in teaching methods. You will find that in today's classroom, students have transitioned from boring to fresh and interesting learning psychology. It is in compli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a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classrooms is guaranteed, but this does not mean stopping the pace of innov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proposition is to better achieve deep integration, inspire thinking, and improve efficiency.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new curriculum
作者簡介:高衛(wèi)平(1980—),男,河北唐山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shù)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