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開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明確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指導性思想和行動指南。2017年10月24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正式寫入了黨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同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關鍵詞:新時代;社會主義;思想
中圖分類號:D252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2177(2020)04-0068-03
1 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
縱觀我國五千年的社會發(fā)展歷程,人民群眾擁有著豐富的智慧和強大的精神力量。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藝術瑰寶,先進優(yōu)秀個人歷史事跡都已說明人民群眾是創(chuàng)造物質條件和精神財富的主體。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是我們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脊梁。如果離開了人民這個主體,黨的事業(yè)必將無法完成。必須深刻地認識到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一起的強大力量。人民群眾是推動我國歷史、政治、文化、經濟發(fā)展繁榮進步的重要力量,必須始終牢固堅持和維護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不動搖,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是我們中國共產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強大思想政治力量和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廣大人民群眾是黨和國家執(zhí)政能力的檢閱人。人民的生活條件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的政治生活條件是否真正得到了滿足,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國家和黨面臨的挑戰(zhàn)和矛盾依然復雜,我們黨所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我們的國家和黨要始終堅持把廣大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我們黨衡量一切人民群眾工作的標準,努力向廣大人民群眾書寫一段新的歷史、向廣大的人民和群眾交出滿意的答卷。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边@個偉大而簡單的人生道理我們必須時刻牢記,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了全國各族人民。脫離了廣大人民,我們就很有可能會成為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將會一事無成。我們必須要始終自覺堅持和執(zhí)行黨的群眾路線,始終自覺地保持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始終自覺地接受人民群眾的批評和監(jiān)督。心中常思百姓的疾苦,腦中常謀強國富民之策,使我們的執(zhí)政黨永遠都能夠贏得全國的各族人民和群眾的信任與擁護,使我們的國家和人民事業(yè)始終都能夠擁有取之不竭的社會力量和生命源泉。
2 永遠把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作為奮斗目標
不忘輝煌的歷史堅守奮斗初心,方得始終。全心全意為了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2]中明確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北仨毷冀K把堅決實現和維護人民最廣大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為了人民的最大利益和幸福而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
人民性是當代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黨性特征和高尚的品格。始終同我們的國家和各族人民在一起,為了國家和人民的一切根本利益而努力奮斗。中國共產黨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思想和根本利益,不謀私利才能從黨的性質和社會主義根本宗旨的制高點出發(fā),從對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出發(fā),才能全心全意的為人民服務。
追求幸福生活的熱切向往是推動社會和人類文明發(fā)展進步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新時代,人民對于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期盼有質量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條件、更令人滿意的經濟收入、更靠得住的社會保障、更高品質的基本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更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條件、更豐富的文化生活。期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青少年都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我們一定要時刻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奮斗和拼搏精神,時刻保持共產黨人的赤子之心,始終把維護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擺在首位,始終同全國各族人民在一起,努力為全國各族人民創(chuàng)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凡是老百姓的事,無論是大是小一定要認真對待,如發(fā)現領導干部拖欠了老百姓的工資、克扣了老百姓的私人財物、侵占了老百姓利益等突出的問題,就要積極的處理好。如果領導干部拖欠了老百姓的財物還理直氣壯不還,就一定要追究到底。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及時地組織漠視群眾利益的專項整治工作,聽取整改意見,匯總整改的情況,確定具體的整改措施,屬實的都一定要立即進行糾正并及時加以解決,拒不進行糾正的一定要立即采取其他強制措施解決。
3 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的工作路線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不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永葆青春活力的基石?!蔽覀凕h的群眾路線是在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中成長、發(fā)展、壯大起來的,是靠宣傳活動、組織活動聯系群眾,依靠群眾的政治活動起家,從一個勝利逐步走向了另一個勝利的。我們黨最大的政治特點和最大的優(yōu)勢之一就是密切地聯系群眾,黨執(zhí)政后的最大危險之一就是脫離人民群眾。我們的黨在執(zhí)政后能否長久地保持我們整個黨同廣大人民和群眾的密切聯系,決定著我們整個黨的政治思想和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成敗。我們一定要從黨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戰(zhàn)略的全局高度,深刻認識密切地聯系群眾的意義,任何情況下,黨和廣大人民群眾都是同呼吸共命運的,全心全意為廣大的人民群眾服務的宗旨是不能被改變和遺忘的。
群眾路線的實踐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根本政治立場。貫徹黨的領導和群眾工作指導思路和方法,就是將這些廣大群眾的意見集中地綜合在一起來形成正確的決策理論和方法,再到廣大群眾中廣泛進行宣傳和解讀。人民群眾路線不是喊口號走過場,而是探索和尋找有效幫助群眾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辦法,充分體現出我們黨的民心和民意。
深入地學習研究和準確把握,新形勢下人民基層群眾政治生活和隊伍建設工作的基本規(guī)律和群眾工作的特點,把我們繼承中國共產黨的先進理論、群眾路線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新的信息技術手段緊密結合聯系到一起。學會通過電視和網絡廣泛地宣傳我們正確的理論和群眾路線,提高我們黨的領導和做好新形勢下人民基層群眾政治生活和隊伍建設工作的政治能力和群眾工作本領。學習和貫徹黨的理論和群眾路線,“知”始終是工作的基礎、是各項工作的前提,“行”始終也是各項工作的重點、是工作關鍵。必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始終堅持知行合一,既能夠解決和促進黨員思想認識和水平進一步提高的基礎性問題,又能夠有效地解決削弱黨員思想和行動自覺的內在問題,使貫徹黨的理論和群眾路線新思想和理念的知識落地穩(wěn)、扎根深。讓知行合一切實融入到我國的經濟社會一體化建設和黨的全部各項事業(yè)進程當中。
我們一定是要隨時隨刻地傾聽最廣大人民的呼聲、回應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殷切期待,保證最廣大的人民平等地積極參與、平等地享受權利,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和公平公正。要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上下功夫,不斷地努力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我國社會在持續(xù)繁榮發(fā)展的良好基礎上,推動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共同發(fā)展。
我們多次強調講,黨的先進性就是我們要把黨的群眾路線深深地植根于黨的思想中、具體地落實到黨的行動上。鞏固和維護黨的群眾路線是黨執(zhí)政的重中之重,必須要牢牢把握人民這個主體,密切的聯系群眾。
4 促進社會的公平正義,著力維護和解決好全國各族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促進社會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以增進廣大老百姓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福祉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在不斷地深化社會改革進程中,始終強調我們要牢固樹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民觀,堅決地踐行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促進改革開放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豐碩成果更公平公正地惠及到最廣大的人民手里?,F在,距離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越來越近了,但貧困地區(qū)、困難群眾數量還不少,必須時不我待地集中精力抓好所有的扶貧和開發(fā)基礎性工作,決不能讓困難群眾掉隊。將“精準扶貧”的思想和工作落到實處,徹底改善和解決貧困人民的工作和生活,順利的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我們黨始終要把堅決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擺在重要位置,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2]中明確指出:“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是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如何充分檢驗我黨為人民群眾服務的工作成效,關鍵體現在全國各族人民的財產和生活條件究竟是否真正地得到了實惠,人民的基本財產生活和經濟條件及其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是否真正地安全健康,基本的醫(yī)療保險和養(yǎng)老保險是否得到了有效改善。
不斷地改善國計民生,這就是我們推動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根本和目的。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主要是以人為本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要始終堅持立足于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國情,改善民生不能脫離國情而對政府提出過高的要求和目標。我國人民群眾對生活的需求也是多樣化、多層次的,而我們的國力和財力是有限的。因此,政府對于如何保障和改善我們民生,主要的任務和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充分發(fā)揮好政府對人民群眾的基本保證、兜底線的義務和基本保障的作用。也就是說,要在義務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各個方面為人民群眾提供基本保障,滿足人民群眾基本的生存和社會持續(xù)發(fā)展的基本需要,同時面對特殊困難的地區(qū)和人群也一定要進行特殊的經濟扶持和救助,守住他們對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底線。也就是說要多加努力地做雪中送炭的各項基礎性民生保障工作,為廣大的人民和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要從自身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和角度出發(fā),尊重群眾的基本意愿,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特別是人民群眾在日常的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無論是遇到了什么困難,要及時采取辦法和措施及時加以解決,暫時不能加以解決的問題要及時地創(chuàng)造條件盡快加以解決[3]。
民生保障改善工作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我們只有慎終如始,艱苦奮斗,以不斷謀求各項基本的民生保障作為高質發(fā)展和改革之本,多努力解決各種困難和民生之憂。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上面我們一定要持續(xù)地努力,爭取獲得一些大的突破和新的進展。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高等綜合性教育。高等教育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促進社會可持續(xù)進步的重要動力,事關人民和國家的未來。高等教育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我們一定要始終堅持立德樹人,培養(yǎng)和造就一批當代優(yōu)秀的富有中國特色的創(chuàng)新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核心建設者和優(yōu)秀的接班人。我們一定要推進和深化對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領域的結構性綜合改革和教育體制的改革,不斷地加強和提高當代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和發(fā)展現代化的能力水平,為促進和推動當代我國社會的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廣大的高等學校教師領導干部一定要時刻銘記立德樹人的重大歷史使命,甘當教書育人梯,甘當引導教育的鋪路石,以一種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人格魅力的精神引導學生,開啟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學術智慧之門。“家貧子讀書”,治貧先治愚,把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建設搞好,努力搞好全民教育、終身教育,建設一個學習型的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2]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3]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
(編輯:陳靜姝)
作者簡介:郭雯(1989—),女,藏族,甘肅舟曲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