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甌
摘 ?要: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各種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不斷更新和優(yōu)化,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也成為了熱門話題。作為信息時代下的產物,微課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能夠充分發(fā)揮微課的功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充足的學習材料,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微課教學,討論了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具體應用方式。
關鍵詞:小學語文;微課;教學方式;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是一門兼具人文性和應用性的語言類學科,其需要學生在不斷應用過程中增強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而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材料。在微課應用于課堂教學的視角下,教師的教學方式增多,不僅可以擺脫單純的說教模式,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新穎、富有時代氣息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借助充足的學習材料實現(xiàn)自主探究,能夠滿足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期待,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能夠有效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保證語文教育的質量。
一、利用微課創(chuàng)設情境,捕捉學生的興趣點
只有學生真正融入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夠產生切身的感受和體驗。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靈活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語文知識融合起來,滿足學生學習語文的需要。利用微課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能夠滿足學生不同感官的學習需求,在觀看、傾聽的過程中,學生會對學習內容產生直觀的感知。
例如,在學習《觀潮》這一課時,筆者通過網絡教學資源收集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視頻,結合本節(jié)課所描述的具體場景從中篩選,并進行了適當?shù)募糨?,最終將微課與課文內容聯(lián)系在一起,設計為具體的三個部分。學生雖然沒有觀看錢塘江大潮的生活經驗,但通過觀看微課,也能夠了解到錢塘江來潮時洶涌澎湃的壯麗景觀,有助于學生自發(fā)地產生感嘆錢塘江大潮的聲音和形態(tài)的沖動。此后,再引入這篇課文的學習,能夠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在課后,學生也會根據(jù)這篇課文介紹的相關內容,主動查找與錢塘江大潮相關的文字資料和視頻資料,從而憑借學生的興趣將課內的知識延伸到課外,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突破教學難點,提升學生學習能力
相較豐富的語文課堂,微課所設計的內容更加具有針對性,相比而言,單個的微課針對性較強,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利用好微課的這一功能,通過抓住教學重點和難點問題,精準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疑難雜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琥珀》時,教師要合理分析學生的已有學習基礎,了解學生對琥珀的認識程度,分析學生現(xiàn)有的理解能力,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重點是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條件。在設計微課時,要針對該重點進行設計,將課文中出現(xiàn)的高溫、松脂、小生物等關鍵詞展示出來,并通過視頻展示琥珀的形成過程,讓學生了解高溫、松脂、小生物等在漫長的時間中的具體作用。只有充分了解琥珀形成的條件與具體的形成過程,學生才不會在整理課文內容時落下其中的一項,或不能深入理解科學家的想象過程。微課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突破重點的作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認識到的內容也通過形象化的方式展示了出來,后續(xù)再進行課文的分析和理解時,就不存在難度了。
三、重視語言文字的應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學生需要在不斷應用的過程中了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用法,并通過應用的整個過程提升自身的綜合語文學習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練習語文應用能力的場地,如課上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或組織分享學生自己的閱讀經驗,或引導學生分享日常生活中的故事,或讓學生以作文的形式記錄自己生活中的點滴。從應用微課的視角來看,教師在教學中可結合微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表達素材,通過觀看視頻,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從而引發(fā)學生自主表達的沖動。
例如,在學習《巨人的花園》時,為了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提煉出課文的中心思想,教師在教學中可通過微課的介入為學生展示花園內的場景,包括花園的繁盛、花園內開心的孩子們,到后來只剩下寒冬的花園,最后的花園“復蘇”等。具體場景的展示,揭示了整篇課文的內容,學生可根據(jù)微課中不斷變化的場景組織語言,以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闡述幾個場景中的不同故事,隨后進行概括與總結,課文的中心思想就能夠得出來了。可以說,微課的應用為學生的表達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學生在整理語言文字時可以脫離課文內容進行適當?shù)南胂?,還可以加入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能夠達到鍛煉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總而言之,微課內容豐富、形式靈活的特點,使其成為語文教育中的重要資源。教師應用微課進行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還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保證語文教學質量的良好手段。
參考文獻:
[1]張玲,楊世蘭. 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12):65-66.
[2]姚秀萍. 發(fā)揮“微課”優(yōu)勢 突破語文教學難點[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6(0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