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亞麗 馮雅麗
摘 要:樂曲《望春風》是一首非常熱門的手風琴曲目,不管是在各大比賽中還是在一些手風琴的愛好者眼里,這都是深受贊嘆的樂曲。該樂曲不僅采用了手風琴的演奏方式,還將臺灣民歌的風格與之相結合。這首曲目極具渲染力和感染力,使音樂愛好者與觀眾極易與之產(chǎn)生共鳴。全文分文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闡述: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特征分析、演奏分析,其中最突出的是對結構、技術特點以及演奏心得體會詳細描述,表達對該曲目的贊美之情。
關鍵詞:手風琴《望春風》;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特征;演奏分析
中圖分類號:J64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18-00-02
一、手風琴曲《望春風》的創(chuàng)作背景
(一)臺灣民歌《望春風》
該首曲子是由李臨秋作詞,鄧雨賢作曲而合作完成的。當然,這也是兩位優(yōu)秀創(chuàng)作者的首次合作。歌曲采用的是傳統(tǒng)五聲音階 “宮”調(diào)式,曲目屬于短小精煉的類別,與起承轉合的狀態(tài)相契合。[1]
(二)萬一鐘手風琴曲《望春風》
此首歌曲一開始由于屬于臺灣民歌的風格,因此多次被當?shù)馗枋炙莩?。其中著名歌星鄧麗君就曾演唱過這首曲子,恰巧被當時還是學生的萬一鐘聽到。他不僅被鄧麗君的歌聲所感染,而且被該首曲目的旋律和曲風所打動。自此,萬一鐘將手風琴的音樂手法融入該曲目中,一首手風琴曲《望春風》就在他的手中誕生了。[2]
二、《望春風》的音樂分析
音樂本體分析:
《望春風》最早是一首地地道道的臺灣歌曲,被閩南人所傳唱。在傳唱的過程中不斷注入了本土的民族文化和特色。這首曲子的曲調(diào)婉轉而緩慢,像一個戀愛的姑娘在講述自己的愛情故事,栩栩動人卻又透著些許哀傷,思念與悲傷之情充斥整首曲子。但是姑娘似乎并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充滿著對民族的深厚感情和依戀,字字句句動人心魄,沁人心田。[3]
萬一鐘正是從這種旋律中把握了民族的情感,才在改編成手風琴曲目的過程中尋找到了音樂背后的力量,成為了一首著名的變奏曲式的樂曲。該曲目每個部分之間變化明顯,情感豐富,充盈了整首曲子。全曲分成了6個部分,如下表2-1:
進入主題后,旋律主要被分成了兩個大部分,并由AB兩段組成。A段旋律包含其中的8個小結,共四句歌詞,旋律形式非常簡單明了,可以被聽眾快速理解感知。這8個小結之后接下來的8個小結中,屬于A段旋律的平行承接,與其相比雖有一些變化,但基調(diào)基本沒有改變。再就是作為B段旋律的部分了,共有7個小結,這一部分與之前的A段旋律存在一個明顯的變化,其實是作曲者為了給聽眾展現(xiàn)一個全新的內(nèi)容而造成的。
在變奏一的部分里,筆者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了變奏體的美感變化,雖然延續(xù)了A段旋律的整體曲式結構,但聽眾可以明顯感受到變奏和不協(xié)和音程的力量,這樣它們與主旋律相融合,呈現(xiàn)極具特色的部分。接著在B段旋律的處理上,由于為了凸顯全新的內(nèi)容,采取了由弱到強的變化形式,在不會掩蓋新的音樂元素的基礎上疊加充滿力量的屬音,真是力量與美的結合。[4]
變奏二相對于前面的幾個部分就更加有特點了,由于這一大部分又分成了兩個小部分,因此成為最為特色鮮明的一個板塊。
我們可以看出,這一部分的樂曲與變奏一有很大的區(qū)分關系,不再保持主旋律的舒緩,而是變奏的音節(jié)律動與切分音式節(jié)奏相融合,在很大程度上是將歐洲爵士的特色加入臺灣民族的歌曲旋律之中,聽眾在享受這一部分樂曲的時候會產(chǎn)生別具一格效果。[5]
變奏三已經(jīng)正式回歸主題了,依舊保持著主旋律的婉轉悠揚,舒緩的感覺再次加深,但是變奏的音節(jié)已經(jīng)變化了,不再是為了突出律動而存在,而是在此基礎上突顯主旋律的時值延長,這樣聽眾會感覺再次回到主旋律,給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覺。在這一部分中左右手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律動感十足但不強烈。[6]
最后一部分那就是尾聲了,該部分再次契合主題,與之相對應。主題的層次又加深了,加入尾聲疊入這主要是為了升華主題并與第一部分相呼應。整體的效果層次鮮明,主題凸顯。
三、《望春風》的演奏分析
(一)觸鍵和風箱的處理
大家應該都見過手風琴,風箱占據(jù)了這個樂器的最大面積,自然對于手風琴來說,風箱就是它最重要的器官,就像會呼吸的氧道一樣存在。手風琴的演奏者演奏的好壞與風箱的控制息息相關。
在該樂曲《望春風》的曲調(diào)之中,整體是圍繞主旋律而進行的,主要以舒緩悠揚的形式展現(xiàn),抒情居多。因此,這就需要演奏者保持風箱的平穩(wěn),在專業(yè)上來講就是“平風箱”的所在,這種控制手法最能體現(xiàn)演奏者的基本功,演奏者要在精神狀態(tài)與體力俱佳的時候進行,來保證演奏的效果。在整體曲目的所有部分里,最需要注意的是第9小節(jié),這一節(jié)對風箱的控制要求非常嚴格。因為曲目中和弦的聲音與主旋律的律動相融合,但這個過程屬于樂曲的開始部分,演奏者要控制好風箱不能讓和旋過蓋過主旋律。[7]
從《望春風》的音樂分析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除整體保持主旋律之外還需要配合一些部分的變奏,這就需要演奏者表現(xiàn)出充分的力量,節(jié)奏既要有力量又要快,不能拖沓,否則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會產(chǎn)生分布不均的感覺,聽眾很難感受到酣暢淋漓。特別是在第18小節(jié)的地方,非常忌諱延長與拖沓。因為旋律聲部按照單音旋律彈奏,非常需要韻律的保持。
抒情部分與變奏二的部分是存在音節(jié)律動與之相配合的,所以聽起來演奏速度比較快一些,體現(xiàn)輕松自由又灑脫的氛圍。不過,這個部分在練習的時候要以慢速,這樣能夠更好地控制風箱的變化,不至于出現(xiàn)力度不夠的情況。這兩個部分需要演奏者全神貫注、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這樣節(jié)奏的變化才能與演奏者合二為一,這也是演奏者演奏任何曲目是表達自己感情的初衷。[8]
(二)手風琴特色技巧的應用
手風琴的特色之處自然就是風箱的存在了,這是其他樂器中所沒有的一個特殊結構,自然也是其特色的來源。從鋼琴的演奏方式來看,它與手風琴最明顯的區(qū)別就是力度。鋼琴更多的是延留音的存在,聲音的長短變化,而手風琴的力度與音色完全不同,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還可以對每個音進行處理,比如加強或漸強,減弱或漸弱,聲音效果完全是不同的。[8]
這個特點放在樂曲《望春風》的54小節(jié)來說,表達效果需要有漸慢的處理方式,除手指按鍵力度的掌控外,這個時候演奏者要控制好風箱,不能因為前面的風箱沒有掌控好而導致開太大影響了后面漸慢的兩個音符,導致沒有轉換的風箱。
萬一鐘對手風琴的演奏與研究絕非是紙上談兵,他的專業(yè)性表達在樂曲中就可以看出采用刮奏的演奏方式,在這一處理上,就非??简炑葑嗾叩膶I(yè)性。因為演奏者在刮奏的演奏方式中需要雙手的配合,就似一筆帶過,但又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9]
四、結束語
這首《望春風》在被萬一鐘改編成手風琴曲后,就成了各大演奏者爭相演奏的曲目,因為它不僅能夠表現(xiàn)出演奏者的專業(yè)性,而且能夠在臺灣民族音樂的基礎上抒發(fā)情感。從本文的分析來看,專業(yè)手法非常具有藝術特色,在最大程度上保留了主旋律卻又不失律動之感,這是這首曲目最大的成功之處。
本文是基于歌曲《望春風》的分析之后再對手風琴改編曲進行了整體的分析,從創(chuàng)作背景到演奏分析再到最后的特色技巧,改編之后將手風琴的特色與此首曲目的情感相交融,聽眾的情感體驗更加豐富。整篇文章是在前人的成果之后加以自己的分析,其中的一些心得體會是自己在演奏練習中逐步摸索出來的,肯定會有一些專業(yè)上的漏洞存在,希望老師及專家?guī)臀抑刚鰜聿⑻岢鰧氋F的意見,我一定會做出相應的改正。
參考文獻:
[1]上海音樂家協(xié)會手風琴專業(yè)委員會.手風琴考級曲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
[2]王朝剛.器樂表演技能教學新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3]王樹生.手風琴風箱的使用[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1996(3):38-40.
[4]羅漢.手風琴變音器的認識與運用[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7(2)
[5]劉勝男.劉勝男.淺談手風琴風箱的運用技巧和訓練方法[J].科技風,2010(04):44.
[6]劉子榛.手風琴獨奏曲《望春風》的演奏技法分析[J].藝術教育,2017(Z5):110-111.
[7]高潔.中國手風琴音樂藝術發(fā)展史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3.
[8]田華.皮亞佐拉新探戈音樂初探[D].曲阜師范大學,2010.
[9]潘悅.手風琴改編曲《望春風》的演奏特點探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