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碧瑜
語文的本質是“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透視部編教材,從教讀到自讀再到課外閱讀,三位一體,選入的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推薦的名著閱讀更是偉大之作,名著閱讀也作為主要學習單元穿插到教材之中。這無不顯示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也體現(xiàn)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視。但是名著閱讀“讀什么、如何讀、怎樣讀有效”等問題一直困擾著一線教師。農(nóng)村初中生基于知識水平、家庭等各方面因素影響,學生缺少名著閱讀機會、習慣、方法,很多學生存在“自讀困難”,名著閱讀成為農(nóng)村初中生的軟肋。名著閱讀指導站旨在營造閱讀氛圍,以任務驅動學生閱讀,探究有效閱讀策略,以個性為起點,使學生收獲知識,開闊視野,豐富生活。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潛能,使其能自主閱讀。
一、第一站:自由自主閱讀
1.“戶外閱讀”朋友圈
“戶外閱讀”朋友圈,即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以組長為中心,輻射四周和組員組成一個“朋友圈”,每周五下午語文課上,每個“朋友圈”帶著自己的書,在校園活動區(qū)域內(nèi)席地而坐,“圈式”各樣,在天空下自由自主閱讀。自由自主閱讀是指純粹因為想閱讀而閱讀,不需要圈點旁批,不需寫讀書報告,也不用回答章節(jié)后的問題。若是不喜歡這本書了,也不必勉強讀完它,可以換一本讀,或者稍作休息,放松心情。農(nóng)村初中生的家長文化水平不高,對閱讀并不重視,很多學生的閱讀量少,范圍狹窄?!皯敉忾喿x”朋友圈,遵循學生的“個性”,在同齡人影響下,學生自由閱讀。同時教師也在閱讀,樹立典范。師生依照“個性”,讀法自然,自由安排,自主選擇,自在閱讀。學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廣泛閱讀。這是閱讀指導站的起點。
2.“閱讀休息”補給站
任何一種活動累了都需要休息。心流是當人們專注而輕松地投入某種活動時所達到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當人們處于心流狀態(tài)時,日常關注的事,甚至是自我的感覺都會消失,對于時間的感覺也改變了,活動以外的其他事情都覺得無關緊要。有研究發(fā)現(xiàn),閱讀是最常被提到的“心流”活動。開學初,筆者印發(fā)一份“致家長的一封信”,信中闡述當前孩子的閱讀現(xiàn)狀,閱讀的重要性,以及中考名著閱讀考查方式等內(nèi)容,羅列部編教材七年級上下冊的名著書目,邀請家長做“乘務員”,為孩子提供“購買書籍”“檢票提醒”(監(jiān)督孩子是否在閱讀)“其他幫助”等服務。學生在學習之后,需要放松,需要排遣壓力和情緒,可以在午間或者晚上,以舒服的方式,進入“閱讀休息”補給站,讓學生享受這段閱讀時光。
二、第二站:巧借媒介有效導讀
《中學生天地》是學生身邊的刊物,學校七年級所有學生都訂閱了。學生在閑暇時或討論里面的話題,或閱讀同齡人的故事?!栋倌隃\吟》是《中學生天地》“發(fā)現(xiàn)”欄目版塊“愛生活”里的一篇文章。此文敘述了小作者在閱讀名著《朝花夕拾》后內(nèi)心的點滴感受,真心閱讀,真情流露,認真思考。于是,設計《百年淺吟》導讀《朝花夕拾》閱讀指導課。同時,在班級墻上開發(fā)同名版塊“我在讀”,將學生閱讀名著后書寫的閱讀感受上墻,記錄閱讀點滴,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化解學生怕作文的思緒。導讀課(節(jié)選):教師導讀,方法分步。
1.對比閱讀,找出不同:閱讀《百年淺吟》和自己的自讀匯報對比,思考:為什么小作者能寫出如此真切的文章,教師總結:小作者選材新穎,視角獨特,從自己的切身感受出發(fā),聯(lián)系魯迅先生的資料,淺吟對朝花夕拾一書的感受與體會,表達作品主題的理解。真實敘述,真心抒發(fā),真情流露。從初讀到再讀,思維深度加深,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
2.再讀名著,修改練筆:(1)學生根據(jù)寫作主題,取舍材料,如選取《阿長與〈山海經(jīng)〉》,再次閱讀此篇,定中心,列提綱,安排詳略,確定順序。(2)根據(jù)提綱,修改課前寫好的自讀匯報,練筆提升。
3.淺吟體會,拓展閱讀:(1)小作者以《百年淺吟》講述朝花夕拾帶給他的無盡春華秋實,也叩響了我們心中《朝花夕拾》的另一扇門,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訴說了真的情懷。你還閱讀過魯迅哪些文章,清淺吟體會。(2)《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指出:整本書閱讀的第四個層次是“主題閱讀”。在閱讀《朝花夕拾》基礎上,引導同學們?yōu)g覽與主題相關的書,PPT投影拓展閱讀書目(有魯迅的其他作品,也有同時代文人的作品,如郭沫若、胡適、蕭紅等人),厘清問題,界定議題,分析討論,進行拓展閱讀。這個任務有些難度,可以選擇性完成。
三、第三站:師生共讀,整合拓展
《西游記》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都已經(jīng)家喻戶曉,但是少了“原著的味道”。閱讀原著,與文本對話,尋找“原味”。
第一步:翻看原著,先讀“薄”:觀看前言后序,了解寫作背景、主要人物,做人物關系圖。觀看目錄,了解故事梗概,歸納主體部分。采用瀏覽、選讀、跳讀來閱讀全文,把握大致情節(jié)。
第二步:取其精華,再讀“厚”:經(jīng)典名著,其精華之處非一眼觀之,必須精讀,去細讀、精思、鑒賞,才能貼近“原味”。因此,學生課下閱讀原著,進行打卡。打卡方式有兩種,任選其一完成。同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參與式地評價。學生將自己閱讀之處進行繪畫,然后在早讀課上“說圖解義”,并由其他同學打分評價?!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自我反思。
第三步:專題探討,讀其“味”:學生活動中學生自選一個專題,進行《西游記》研讀,然后展示匯報,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小組合作。專題一:“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閑話那些神魔。專題二:書中“文備眾體”的特點。(文備眾體:中國古典小說的特點,即小說中穿插各種詩詞、散文、唱曲?!段饔斡洝防?,作者運用大量的詩詞歌賦來描述場景、塑造人物、表達主旨。)專題三:幽默諷刺與詼諧有趣的風格。教師活動中編制原創(chuàng)試題:試題示例1:胡適在《西游記考證》中說道:“正因為《西游記》里種種神話都帶有一點詼諧意味,能使人開口一笑,這一笑把那神話‘人化過了?!苯Y合第五十九回和第六十一回的情節(jié),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試題示例2:有人說:“孫悟空具備‘物性‘神性‘人性于一體?!蹦阗澩@個說法嗎?結合原著,說說理由。
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yǎng),愛看書的孩子永遠不會寂寞。閱讀行為本身就會提升閱讀的興趣,一次美好的閱讀經(jīng)驗就可能讓人愛上閱讀。無論采用什么閱讀策略,最終是讓學生成為閱讀書的人,開始主動地閱讀,關上書,能聽到“這是一本好書”“真好看,我想看第二遍”“我喜歡這本書”的心聲,能自主閱讀。通過名著閱讀指導站,讓學生擁有這美麗的教養(yǎng),無論身在何地都不會寂寞。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岔路鎮(zhèn)初級中學(31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