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傳林
摘 要:與其他管理工作及環(huán)節(jié)相比,后勤管理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更為明顯,包含不同的管理環(huán)節(jié),對管理工作人員的要求較高,高校后勤管理模式較為復雜,包含許多的矛盾以及問題,其中后勤人事部門的人口流動性較大,在交接工作的過程之中出現了許多的工作沖突,在編人員和不在編人員的管理模式有所區(qū)別,個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差異較大,多種身份的出現嚴重影響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大力落實。另外,高校在設置后勤部門的過程之中主要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來落實相關的管理工作,但是這一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聯系和互動較少,存在一定的獨立性,現有的人力資源質量不容樂觀,難以實現人員與崗位的有效匹配。有一部分工作人員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同時出現了一人兩責任的現象,對此,學校后勤社會化出現了諸多的問題以及困難,難以真正的體現后勤管理工作的促進作用以及價值。
關鍵詞:高校后勤社會化;資產管理模式
一、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
作為一種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社會化管理符合市場經濟時代發(fā)展的實質要求,對提升管理質量及管理效率意義重大。對于高校后勤管理來說,大部分的生產環(huán)境以及經營環(huán)節(jié)比較復雜,如果能夠以社會經濟管理的方式來進行有效的運作,那么對提高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將會大有裨益,高校后勤管理中的社會化管理主要以生產與經營的社會經濟運營手段的應用為依據,著眼于自身的社會責任,積極采取社會管理的模式來實現穩(wěn)定的運作,其中社會化管理對管理工作人員的要求較高,外加上教育與經濟存在一定的聯系和區(qū)分,兩者的發(fā)展軌跡的、差異較大。因此,在將經濟發(fā)展過程之中的社會化管理融入學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中時必須要進行有效的分析,著眼于學校工作管理的實質情況,注重不同發(fā)展規(guī)律的分析以及界定,積極實現社會化的有效改革,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彰顯社會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及優(yōu)勢,保障學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及改革。
學術界和理論界在對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進行分析及研究時明確提出,學校需要了解目前的教育教學困境,關注經濟高效的管理內容以及管理體制要求,注重對不同管理模式的分析,深入考量市場、企業(yè)、高校以及社會等不同層面的管理內容以及管理形式,集中力量發(fā)展教學并以此作為高校辦學的重要指標,掌握針對性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策略,促進高校的社會化運作。其中社會化功能的分析以及改革最為關鍵,高校在后勤管理的過程之中需要注重服務規(guī)模的分析以及擴大,真正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促進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同發(fā)展,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
二、高校后勤社會化及其資產管理模式現狀
綜合上文的相關論述不難發(fā)現,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對實現高校的穩(wěn)定建設及發(fā)展、提高后勤管理質量及效率大有利益,但是這一管理模式的改革對高校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外加上社會化管理的內容和形式比較復雜,與學校內部管理機制還存在不相匹配的地方,因此實質的管理質量和效率不容樂觀,出現了許多的管理矛盾以及管理障礙。
1.后勤管理理念較為傳統(tǒng)
理念直接影響實踐,只有保障理念的正確性以及針對性才能夠促進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這一點在高校后勤管理中體現得非常明顯。傳統(tǒng)的后勤管理理念導致實質的管理質量及管理效率不斷下降,極少有學校能夠以創(chuàng)造性的后勤管理理念開展相應的管理工作,無視后勤社會化管理發(fā)展的重要價值及作用,難以積極改進社會化元素并實現社會化的發(fā)展。在對學校目前的后勤管理工作進行分析時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理念上的偏差,實質的社會化管理理念與師生管理觀念存在一定的區(qū)分,有一部分后勤管理工作人員沒有意識到社會化管理的重要價值及作用,存在許多的抵觸心理和負面情緒,在改革的過程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社會改革問題以及障礙,嚴重影響了后勤社會化發(fā)展以及改落實。外加上大部分的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存在一定的經濟問題,高校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的負面影響,直接以公益改革為依據,忽略了經濟化問題的分析以及研究,難以真正實現與時俱進,后勤管理理念非常的傳統(tǒng)以及落后。
2.產權關系比較模糊
作為高校后勤管理及資產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產權關系最為關鍵,有的高校沒有設置專門的管理工作人員以及管理部門,忽略了組織問題的分析以及研究,難以保障后勤管理工作的順利落實,產權關系非常模糊。許多高校主采取后勤外包的形式來提高管理質量及管理效率,但是在后期資產管理時出現了產權不明不白的問題,難以實現經濟產業(yè)管理的清晰性以及針對性,所有權以及經營權的分配不夠明確,管理產權的不明晰,嚴重影響了后勤管理的社會化發(fā)展,同時資產管理質量以及效率不斷下降,難以保證資產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嚴重束縛了高校的穩(wěn)定建設及發(fā)展。
3.管理工作人員素質較低
高校后勤社會化以及資產管理工作的大力落實離不開管理,工作人員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素質會直接影響這一工作的落實情況以及質量。從目前來看,大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較低,專業(yè)水平不符合這一工作的實質要求,有的工作人員屬于臨時工,還沒有樹立良好的責任意識,職業(yè)道德操守還有待培養(yǎng)以及提升。另外學校的后勤管理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較低,缺乏一定的工作積極性,極少有工作人員能夠主動為后勤管理的社會化落實提供更多的依據,同時對資產管理工作認證和理解較為淺顯,忽略了對這一工作的大力落實以及推進。從宏觀的角度上來看,高校后勤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較低,文化水平差,對后勤工作的認知和理解較為淺顯,學校也忽略了對后勤工作人員的培訓以及教育,技能培訓工作難以得到有效的開展以及落實,極少有學校能夠著眼于社會化改革的核心要求加大對后勤管理工作人員的投入以及支持力度。
三、高校后勤社會化及資產管理模式的改革策略
為了充分彰顯高校后勤社會化管理的實質作用及優(yōu)勢,促進資產管理模式的有效創(chuàng)新,我國高校需要重新調整后勤管理的思路及方向,注重這一管理工作的有效改革以及突破,保障自身能夠獲得更多的優(yōu)勢,推動后勤管理工作的順利落實。
1.調整管理理念和認知
理念上的調整以及創(chuàng)新最為關鍵,高校需要轉變原有的管理思想,明確后勤社會化管理工作的核心要求,堅持資產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的具體方向,以后勤服務為核心以及重點,結合社會改革的核心要求,以后勤管理社會制度的構建為依據,積極分析傳統(tǒng)觀念與現代商品理念之間的聯系,意識到高校改革問題的轉變要求并實現有效的運作,充分體現資產管理模式的指導作用及價值。其中自身管理服務理念的樹立以及提升最為關鍵,高校需要注重后勤社會化管理理念的有效傳承以及弘揚,將更多的現代化元素融入這一管理工作環(huán)節(jié),以此來實現有的放矢。
2.明確產權關系
為了實現后勤管理工作的有效承包,我國高校需必須要明確產權關系,了解學校后勤管理體制社會化改革的核心要求,以建立高校后勤服務公司來實現后勤管理與學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分離,以市場化運作為依據,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政策要求評估資產價值,保障產權的有效界定,真正實現產權明晰和責權明確,將自不盈虧、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落實到位。
3.推動內部體制改革
我國高校需要著眼于后勤社會化以及資產管理模式改革的實質強情況,積極深化餐飲實體的內部改革,落實好相關的法律手續(xù),以合規(guī)經營為依據,注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大力落實,其中成本核算制度以及經濟責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最為關鍵。高校需要將成本核算工作與目前的物價調整工作融為一體,穩(wěn)定食堂飯菜的價格,注重各項指標的科學性以及標準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彰顯后勤社會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及優(yōu)勢,提高資產管理的質量及效率。
四、結論
作為高校內部管理體系中的重要板塊,后勤管理對高校的穩(wěn)定建設及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信息時代背景之下,高校后勤管理的工作內容及形式產生了一定的變化,為了實現與時俱進,許多高校以后勤社會化為依據,積極實現后勤管理模式以及內容的有效優(yōu)化及升級,通過資產管理模式的創(chuàng)新以及后勤社會化的實現來提升自身的管理質量及管理效率。對此,高校需要站在宏觀的角度,立足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具體內容,以后勤社會化以及資產管理模式的分析為依據,積極提升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質量及水平。
參考文獻:
[1]何曙光. 高校后勤社會化及其資產管理模式的探討 [D]. 武漢理工大學, 2002.
[2]方彰訓 ,劉曉燕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過程中資產管理模式探討[J]. 事業(yè)財會 (2):58-59.
[3]彭剛. 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財務管理模式探討 [J]. 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 000(004):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