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春時期的校園暴力和少年時期的青春傷痕
關鍵詞:青春;校園暴力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一部青春、愛情的電影,但青春真的是美好的嗎?電影以校園環(huán)境為主講述了一些人青春的傷疤,讓人痛恨也會讓人成長,青春里曾經的少年還依舊會是少年嗎?
一、關于那一少部分人的青春時期和校園回憶
這部電影反映了校園暴力的這個現實的問題,用影視批評的角度來說,它所應該承擔的責任是為了自己時代的影視提供真實可靠的判斷力,從而將這些判斷轉化為積極的具有建設性的再生力量。在每個人都青春里,都會有著美好或是傷痛的回憶,這部電影里就存在著校園暴力的現實問題,這個現實問題使得讓觀眾深思,很多的觀眾都在電影里看到了太多的自己。
對于陳念和小北這兩個角色來說,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在十幾歲的青春少年時期里都會有想要去保護和守護的人,他們互相信任的也就只有對方。用電影精神分析批評的角度來說,電影精神分析批評就是需要透過影片的表層結構,回溯和復原創(chuàng)作的初始無意識動機,破譯其象征意義。他們像是好朋友但更像家人一樣,換句話說他們都是相同的一類人,都是需要被保護或自我保護的人,一個是努力想考好大學的好學生,一個是天天打架混日子的小混混,看上去可能兩人生活不會有任何交集,但兩個人都在青春傷痛里用自己的方式在堅強的成長著。
對于青春校園里的回憶,大部分人的記憶都是很美好也回不去的一段青春經歷,關于那一少部分人的青春時期和校園回憶,他們是否還愿意去回憶那段傷痛的青春,或許時間是最好的回答,少年也終將會成長。
二、那些在青春絕望里的成長
電影少年的你中就是有通過大量的特寫鏡頭,給了銀幕前的觀眾一種壓迫的感覺,也可能是因為畫面張力過大,所以會給觀眾帶來了感到緊張和壓迫的感覺,這正是這部電影中所需要達到的一部分效果。大量的一些面部的特寫,本質來講這是一種非常簡單粗暴的去拉進觀眾與角色的手法,演員與攝像機的距離代表了觀眾與這個角色內心之間的距離,換個角度來說,大量的特寫也更能讓觀眾很好的進入到角色的內心,可以更好的表達出電影的中角色的情感和角色的思考。電影里有一段在警局里女警察質問陳念:為什么不相信大人?陳念臉上的無奈就算和你們說了那又有什么用呢?就算是觀眾在銀幕前看的時候也會感受到這種深深的絕望。在監(jiān)獄里陳念帶著高考成績去看望小北,兩個人對坐只有情緒表現沒有一句臺詞,通過兩人中間隔著的玻璃拍攝,在鏡頭里的疊畫他們就仿佛是同一個人,小北身體里的陳念,陳念身體里的小北。可以說很喜歡導演用的這個鏡頭,不僅能很好的表達出當時所要的情緒,觀眾也能很直觀的看到所要表達的意義。
小北和陳念兩角色來說他們是對方都想要去保護的人,但他們也像是在看自己一般。也正是少年的他們才會有這樣可以相依為命的情感,像是戀人也超越朋友,他們彼此之間最了解對方想要什么,相互鼓勵彼此依靠生存,是彼此的光。他們都知道對方身上最痛的一處,所以都不會去觸碰,也用自己的方式去小心保護著最痛的地方,就好像企鵝互相取暖,小心翼翼的生活著。就算時間的流逝,也抹不去他們青春時所經歷的那些傷痕,就算所有的一切都會被時間淡忘,但終究會留疤。用影視美學來說只研究影視中與人類審美活動有關的內容,以美學方法為主用美學的精神觀照影視藝術,少年的你這部電影用了比較凌厲、黑色和壓抑打破了觀眾對于一直以來對于青春校園類電影的一種想象,這部電影的出現給了很多觀眾不一樣的青春校園感受,這也凸顯了這部電影更大的價值。
三、結論
少年時的我們都是懵懂且?guī)е裤降模覀兌计诖磥?,所以在青春中摸爬滾打一步一步的去慢慢的想讓自己強大起來,可能回過頭去看時間過得很快,每個人的經歷都不相同,有喜有悲,有得有失得的青春里我們都在努力在雨中奔跑著都想成為那個“大人”。直到后來才知道少年時的我們必須要明白的就是,我們要學會保護好自己,因為我們很清楚長大了之后除了自己是沒有人會來保護你的。而那些在青春傷疤里成長的,曾經的少年還依舊會是那個少年嗎?
參考文獻:
[1]史可揚:《影視評論方法》[M].中山大學.2015.(2)
作者簡介:王靜(2000-), 女,漢族 ,海南東方人 ,學生,本科 ,研究方向:電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