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 康冰瑤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發(fā)展性教學評價的兒科門診低年級護士培訓模式的構建及其應用效果,旨在為構建兒科門診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教學品牌提供依據(jù)。方法:應用質性研究中的訪談法,采用面對面、半結構訪談方式,對我科16名低年級(1-3年)護士進行深入訪談,對獲得的資料采用歸納而非演繹的思路來進行分析,對文字資料進行整理,提煉主題,形成結果報告。結果:兒科門診低年級護士教學培訓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jù),通過制定個性化培訓計劃、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激勵機制和獎懲機制、充分考慮個性差異、開展員工素質教育和拓展活動等多模塊,實施發(fā)展性教學評價模式,有利于低年級護士崗位勝任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為臨床培養(yǎng)實用性的護理人才。結論:實施發(fā)展性教學評價的培訓模式,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培訓模式。
【關鍵詞】發(fā)展性教學評價;兒科門診;低年級護士;質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0236-01
為不斷提升我院護理教學水平,全面提高護理教學質量,打造護理教學品牌,兒科門診護理團隊始終堅持以國家需求為導向,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教學指導思想,不斷激發(fā)我們進行教學改進和教學。應用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不僅能更好的達到教學預期,而且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發(fā)展性教學評價,是指評價不再僅僅是甄別和選拔學生,而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使每一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有利于提升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獨立和集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研究采用質性研究訪談的方法,深入了解我科16名低年級(1-3年)護士對現(xiàn)科室培訓模式的認識及存在的問題,為構建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的教學品牌提供依據(jù)?,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遵循自愿原則,選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輪轉到我科工作的16名低年級護士為研究對象,其中部分低年級護士為有過外院工作經(jīng)驗的人員。訪談前向受訪對象說明研究目的與方法,征得其知情同意,訪談地點選擇在安靜的會議室。
訪談對象的基本資料如下:
1.2 方法
質性研究,通常是相對量化研究而言,以描述的方式實現(xiàn)意義的理解,本研究采用面對面、半結構訪談方式,研究小組經(jīng)過反復討論,列出重點的開放式問題,由經(jīng)過統(tǒng)一培訓的研究人員在自然的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實驗環(huán)境,對研究者進行深度訪談。
我科設置了Educator專職崗位,主要負責科室護理人員的分層培訓和教學管理工作。根據(jù)人員分工,本次訪談小組成員包括護士長、負責教學科研的護士長助理兼任Educator共2名。訪談前收集齊全所有低年級護士的資料,根據(jù)排班情況提前約定各低年級護士,采用小組式的訪談形式,每組訪談2名,訪談時間為30-40min,訪談小組成員全程參加。
訪談過程中充分鼓勵受訪者對于科室目前采用的發(fā)展性教學評價的培訓模式提出個人思路,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體驗和感受,并同步記錄交談內容,記錄中注意觀察被訪談者的表情、語調等非語言信息,同時對其觀點進行及時澄清、確認,以保證資料的準確性,為保護受訪者隱私,可用編號代替其真實姓名。整個訪談過程以信息飽和為標準,即研究人員無法采集新信息。
1.3 資料分析
訪談結束后對收集的資料采用歸納而非演繹的思路來進行整理分析,對文字資料進行仔細閱讀,提取反復出現(xiàn)、重要的、共性的觀點,將編碼后的資料進行類屬分析,提煉出相應主題,并整理主題間的關聯(lián)性,形成結果報告。
2 結果
通過對訪談資料的整理分析,研究者將訪談內容歸納為以下幾個主題。
2.1 培訓與實際使用脫節(jié)
我科作為1個獨立的門診護理單元,護理技術操作遠遠低于病房的工作量,因此護理技術操作實際使用率相對較低。低年級護士對科室培訓參與度較高,但實際獲得的培訓效果并未全部達到預期,在面臨質控檢查及考核時,低年級護士臨床思維及運用能力欠佳。
護士A:“我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不了解國內醫(yī)院工作的內情。雖然參加了科室的各項培訓,但遇到大型檢查根本應對不了?!弊o士B、護士C:“我們都是在外院的成人臨床科室工作過的,有過幾年的工作經(jīng)驗,但從未接觸過兒科。現(xiàn)在重新學習兒科知識,有些觀點還是不容易轉變,感覺自己還是不敢獨立完成一些工作?!弊o士I:“我學習了病情評估知識的培訓課程,但臨床工作中遇到病人我卻不知道從何開始評估?!?/p>
2.2 工作壓力過大
護士畢業(yè)后在職教育是長期、連續(xù)、規(guī)范化的過程,但由于護士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影響在職培訓內容及形式,他們希望改進知識獲取的途徑,靈活的運用一些碎片化時間去學習,以提升培訓效果。
護士L:“培訓都是利用下班或休息時間進行,培訓前后要進行考試,考核完后還需要用質量管理工具做考核分析及對比,壓力很大。”護士O:“現(xiàn)在醫(yī)院要求過高,不僅看臨床工作質量,同時要求提升學歷、撰寫文章、申報科研課題等,工作壓力很大?!弊o士A:“作為一個研究生,護理部、科室層面,都對我們的培養(yǎng)有詳細的規(guī)劃和安排,但我覺得我太年輕,科研任務過重,壓力太大,導致我還不能很好的兼顧和平衡臨床和科研工作間的關系。”
2.3 科研能力薄弱
由于科研基礎薄弱、科研意識不強,導致低年級護士普遍存在科研與臨床不能有效結合轉換的問題。
護士M:“我工作第3年了。關于科研,之前有想過,但是工作太忙了,而且自己一個人能力欠佳,也沒法實施工作。”護士N:“我學歷是大專,如果要完成科研工作感覺很困難。我沒有科研基礎,就算參與到科研團隊都不知道需要做些什么。”護士G:“我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大學期間寫的畢業(yè)論文也發(fā)表在雜志上了。平時工作中我也看到了很多新東西,但不知道如何轉變成科研成果。希望醫(yī)院和護理部多組織關于科研知識方面的培訓課程?!?/p>
2.4 職業(yè)規(guī)劃方向不明確
低年級護士局限于個人工作現(xiàn)狀,多數(shù)護士對職業(yè)發(fā)展并未做遠期規(guī)劃。
護士O:“目前考慮過先自考本科,把自己的學歷提升一個水平。其他沒有想太多?!弊o士D:“對自己的個人發(fā)展沒有考慮太多,只想先做好基礎臨床工作,不出差錯事故就行?!?/p>
3 討論
通過對16名低年級護士的訪談資料進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盡管低年級護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很高,但總體培訓效果欠佳。根據(jù)護理部工作計劃和科室工作計劃,我科制定低年級護士培訓工作手冊和導師手冊,計劃落實到周,導師督促到位,每月組織強化培訓,培訓后即進行考核。按考核標準,基本都能達到要求。但在實際的臨床工作中,遇到突發(fā)情況時不知靈活應變處理,遇事便慌張退縮,讓導師或其他高年資老師上前處理問題。說明低年級護士的臨床應用能力欠缺,同時欠缺主人翁精神,處理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度欠缺。
基于此,我科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構建教學品牌,以發(fā)展性教學評價為核心,充分考慮個人學歷、能力、優(yōu)勢、愛好及興趣,根據(jù)實際工作需要,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
3.1 制定個性化培訓計劃
科室擁有完善的三級教學管理體系,成立了一支成熟的教學團隊。第一級由護士長全面把控關鍵點,第二級由負責教學的護士長助理(兼Educator)完成教學工作計劃的擬定、實施和考核管理,第三級為具體負責帶教的導師,我們?yōu)槊恳晃坏湍昙壸o士對應安排了一位帶教老師,通過實施一對一的跟班帶教進行個性化的教學管理。低年級護士培訓工作手冊的計劃和內容的制定,除科室規(guī)定的必須掌握的學習任務外,Educator和導師根據(jù)低年級護士個人具體情況和工作能力、特長的不同,協(xié)助低年級護士制定個人三年工作規(guī)劃,并由導師承擔低年級護士的日常培訓與考核任務,賦予低年級護士不同的崗位職責,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導師協(xié)助低年級護士明確自身的職業(yè)發(fā)展方向,使低年級護士對新知識、新技能等方面的學習都要有一定的需求[1、2]。
3.2 構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根據(jù)科室臨床護理工作特點,我們將教學內容設置為一個個的教學任務,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與操作技能恰當?shù)厝谌敫鱾€富有趣味和挑戰(zhàn)性的任務中[3],通過“任務”驅動教學活動,強化實踐,增加低年級護士主動參與的環(huán)節(jié),突出兒科門診護理的特殊性和實踐性。
我們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充分運用信息化平臺開展教學活動,如翻轉課堂、基于PDCA的缺陷情景教學法、游戲化教學模式等,通過引導低年級護士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他們可以體會到兒科門診護理崗位的特點和完成任務的成就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對知識的渴求欲望,逐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4],同時還培養(yǎng)了低年級護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
3.3 充分利用激勵機制和獎懲機制
我科建立了完善的低年級護士大組長競聘機制,通過選拔優(yōu)秀人才,設置管理崗位,每年輪換,進行擇優(yōu)錄取并上崗,進一步規(guī)范低年級護士的有效管理,同時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熱情。
對安排的工作任務實行問題倒逼機制,適當與獎懲機制相結合,納入科室績效考核內容范疇,并與個人層級認證進階、職稱晉升認證掛鉤。
3.4 充分考慮個性差異
加強護理崗位培訓,堅持以用為本,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低年級護士個性差異,根據(jù)個人能力和特長設置專職護士,如臨床護士、教學護士、科研護士等,做到專人專崗專責。
科室成立相應的質控小組,包括搶救技能組、護理操作組、感染管理組、護理質量與安全組、教學組、科研組,根據(jù)需求進行個性化培訓并進行人員分工。我們邀請知名護理專家做項目點評與指導,設置護理科研相關系列選題,持續(xù)開展英語學習、知識競賽、說課比賽、文獻匯報、專利分享等知識方面的課程培訓,鼓勵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積極申報科研成果。
3.5 開展員工素質教育和拓展活動
為緩解大家的工作壓力和焦慮,科室組建專門的素拓團隊,成員均擁有家庭治療師、繪畫心理咨詢師、健康管理師等專業(yè)技術資格證書,持證上崗,每月定期開展員工心理咨詢活動、情緒管理、壓力管理、藝術治療等系列活動,旨在提高員工工作滿意度和歸屬感。
4 總結
兒科門診低年級護士培訓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jù),實施發(fā)展性教學評價的培訓模式,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培訓模式,同時有利于低年級護士崗位勝任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為臨床培養(yǎng)實用性的護理人才。
當然,本研究僅對我科低年級護士培訓模式實踐進行探討,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今后有待對不同科室、不同醫(yī)院開展調研,旨在為構建教學品牌提供實質性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徐園,陳亞丹,曹晶,等.三級醫(yī)院護士分層培訓核心課程設置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8):969-972.
[2] 韓燕霞,鈕美娥,等.不同層次護士對分層培訓的感受研究[J].2017,14(12):935-938.
[3] 張瑞花.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職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12:199-200.
[4] 王奇珍.基于任務驅動法的海關理論與實務課程的教學模式研究[J].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2018,29: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