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著力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問題,特別是農村土地的改革,隨著改革的深入,土地的價值不斷升值,農村爭奪土地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但由于農村的土地存在頒發(fā)土地承包合同不規(guī)范、四至界限不清晰、面積都是估計值與實際情況不符等問題,同時,在土地使用權人沒有及時耕管的情況下,有些造成多年荒廢,被他人耕管,栽種林木,到后來他人直接向縣人民政府及林業(yè)主管部門申請辦理林權證,并獲得批準。在這種情況下,糾紛難以避免,甚至出現(xiàn)更多的頒證糾紛,如不及時糾正,會給以后管理及真正的權利人帶來后患,因此必須給予解決。
關鍵詞:行政撤銷;存在問題;法律適用
案情:1984年8月,王某作為某縣某鄉(xiāng)某村某組村民,承包某縣某鄉(xiāng)某組土地一片(面積3.5畝)的土地,并與某縣某鄉(xiāng)某組簽訂耕地承包合同,某縣某鄉(xiāng)鄉(xiāng)人民政府對此給予簽章認可,經某縣公證處進行公證。第三人張某系同縣同鄉(xiāng)同村不同組白人,然后到某鄉(xiāng)街上購買土地建房,由于第三人張某并不是該組人員,無法承包該村組土地,也無土地耕種。由于街上組與王某平寨組土地相連,2001年,第三人張某找王某商量,請求王某把自己的土地給他耕種,因王某的孩子都在外面工作,無力耕管土地,因此,王某同意把自己的土地給張某耕種,雙方口頭約定:張某在土地上種茶葉歸第三人張某所有,種的杉木樹長大后歸王某所有。2009年,第三人隱瞞申請辦理林權證的土地使用權屬王某以及種植的林木歸王某所有的事實真相,向林業(yè)主管部門及縣政府申請辦理林權證,并獲得批準。該林權證辦理流程是否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該林權證是否應撤銷?該林權人的辦理人員是否系有權辦理人員?作為行政機關是自行糾正錯位還是司法糾錯?
首先,該林權證辦理程序違法,應當給予撤銷。所謂領權證撤銷權是指林權證在辦理過程中,違反行政法規(guī)定的辦理流程,依法應給予撤銷的行為。被告辦理程序嚴重違法,某縣政府及林業(yè)局存在先發(fā)證,后辦理的流程。第三人張某2009年獲得林權證,也就是說,某縣政府2009年把林權證先頒發(fā)給張某。2011年3月,被告某縣林業(yè)局才在森林、林木、林地四至界限草率在簽章;某縣政府于2011年5月在辦理流程中同意核發(fā)林權證。甚至連辦理流程都顛倒了,說明某縣政府、林業(yè)局亂作為,不按照行政法的規(guī)定去履行行政審批流程,而把行政機關在辦理有關林權證的程序置之于腦后,根本不考慮也不運用行政法依法行政。嚴重侵犯王某作為實際權利人的合法權益。無獨有偶,某縣政府隨意、亂作為的情況并不是個案,本案中的情況在這個縣非常普遍,造成大量行政糾紛,究其原因,就是政府依法行政出了問題,這樣的政府是在害當?shù)匕傩眨皇菫榘傩罩\取合法利益,而是損害當?shù)匕傩盏睦妗?/p>
其次,該案在辦理流程中,辦理林權證的林業(yè)局的工作人員都不是,而是其他人,非?;恼Q,令人啼笑皆非。林權證辦理流程上記載的工作人員是蔡琴,事實上,林業(yè)局有一名其它林業(yè)站的工作人員名字叫蔡瓊,但該工作人員并不是張某申請辦理林權證林業(yè)站的工作人員,無權為張某辦理林權證,該人也否認為張某辦理過林權證,連頒證經辦人員都無從查找,該林權證如何辦理、辦理人員都有嚴重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該林業(yè)局、縣政府連自己的工作人員都不認識、如何談得上依法頒證。
再次,某縣、某林業(yè)局在辦理林權證過程中,未經村組簽字確認,也未經林地的實際所有人王某及林木的實際所有人王某簽字確認,也未經公示,嚴重違法。第三人造假一些村組人員的簽字,四至界限自行編制,隨便找一個人簽字,隨便申請林權辦證,而林業(yè)局作為林權證辦理履行具體行政行為機關,任由第三人張某忽悠,根本不去實地調查核實,只管配合張某頒證而已,根本不考慮辦證的后果是否會給他人帶來侵害。
再次,某縣政府是自行糾正錯誤還是需合法權利人通過訴訟撤銷第三人的林權證?本案中,王某在與林業(yè)局溝通要求林業(yè)局自行撤銷頒發(fā)給第三人張某的林權證,林業(yè)局遲遲不答復,怕?lián)p害自己的面子,在萬般無奈之下,王某向某法院提交訴狀申請司法撤銷林權證。某縣政府、林業(yè)局在答辯人還狡辯自己嚴格履行行政程序,林權證的辦理程程序合法、頒證有效??吹竭@樣的答辯,簡直是信口雌黃,相當于政府、行政部門在耍流氓,當事人拿出有力的證據(jù),政府都不承認,連自己的錯誤都不愿意改正,在錯誤的行政道路上越走越遠。對此,當事人唯一的救濟途徑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撤銷縣政府頒發(fā)給第三人的林權證。
再次,現(xiàn)在司法進行改革,盡力防止司法錯案。凡是該某縣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機關,由其他縣的法院進行審理,防止審理不公,給當事人帶來更大的傷害。另外,如果是該某縣政府,由縣政府法院的上級法院來審理行政案件,以防縣政府在自己管轄的范圍內對法院施壓,做出對當事人不利的判決。
最后,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作為基本方略,強調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作為某縣政府、某縣林業(yè)局,應積極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不能在錯誤的行政道路上越走越遠,這也是我國進入新時代,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綜上所述,某縣政府、林業(yè)局為第三人張某辦理林權證的行為,無事實依據(jù)和法律依據(jù),沒有按照法定程序辦理,嚴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的規(guī)定,侵犯了王某的合法權益。該林權證應依法撤銷,作為行政機關,應積極糾正自己的錯誤行為,否則,將給王某作為合法權利人帶來巨大損失。
參考文獻
[1]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北京大學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張魯迅.論我國不適宜建立行政訴訟調解制度.魯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
[3]何海波.行政訴訟撤訴考 中外法學? 2001.
[4]唐芬.宣布行政行為無效與撤銷的法律限制.河南科技大學學報? 2009.
[5]宋檀.論行政行為撤銷.華東師范大學.2007.
作者簡介:
黃輝,中共黔西南州委黨校,法學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農村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