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紅霞
摘要:本文對于宋代工筆花鳥畫的中“寫生”觀念,如何借鑒與傳承進行了思考。在工筆花鳥畫創(chuàng)作中應加強寫生,親近自然,深入觀察花鳥情態(tài),在繼承宋人傳統(tǒng)“寫生”觀的同時,融入當代人對于自然的認識和生命的思考,同時提高自身的審美觀念,才能借古抒今,在沿襲傳統(tǒng)工筆花鳥特點的同時,在風格與形式上有所創(chuàng)新。
關鍵詞:宋代;工筆花鳥畫;寫生
一、寫生的概念
北宋時期的花鳥畫家的“寫生”觀是對自然的細致觀察總結規(guī)律的基礎上運用藝術手法進行創(chuàng)作。“寫生”一詞最早可以在黃荃的《寫生真禽圖》中提到,在《中國百科辭典》中對“寫生”解釋為:“以實物為繪畫對象的臨場習作。”在古代中國畫中對花果、草木、禽獸、山水等的繪畫,稱為“寫生”。宋代范鎮(zhèn)《紀事》卷四:寫到“又有趙昌者,漢州人,善畫花,每晨朝露下時,速欄檻諦玩,手中調采色寫之,自號“寫生趙昌”。宋代蘇軾的《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詩中也有:“邊鸞雀寫生,趙昌,花傳神?!笨梢?,宋代畫家重視寫生,據宋人筆記記載,畫院畫家為了畫好花鳥畫,會特意養(yǎng)花、養(yǎng)鳥,注意觀察動物、植物一天中不同時刻的樣貌。有時為了觀察野生的飛禽走獸,畫家們則會在野外風餐露宿,深入動物群中“體驗生活”。正是宋代花鳥畫家重寫生,寫其生意、寫其生機的創(chuàng)作方法和思路將宋代花鳥畫推上了登峰造極的高度。
二、從宋代工筆花鳥畫看“寫生”觀念
宋代是中國工筆花鳥畫發(fā)展的成熟和極盛時期,在應物象形、營造意境、筆墨技巧等方面都堪稱完美。據《宣和畫譜》記載,宋代花鳥畫宮廷藏畫見于著錄的作品有6396幅,其中花鳥畫占一半以上,其中趙估收藏的花鳥畫2786件,占全部藏品的百分之四十多,趙佶對花鳥畫的偏愛直接對宋代花鳥畫的風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導向作用。在《宋代花鳥畫冊》中可以看到,花鳥畫作品除全景構圖外,采取截取物象形式構成畫面占大部分,還有少數以折枝形式入畫。從中可以感受宋代工筆花鳥畫的精工勾勒、重彩渲染、折枝構圖的藝術“程式”,這種程式的背后可以體會到宋代花鳥畫的“寫生”觀,這種在以寫實基礎上以極其簡練和傳神的符號語言使宋代花鳥繪畫的嚴格的審物精神和“寫實”之風,在中國畫史上堪稱獨特。宋花鳥畫寫實風格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一點與宋代社會追求“格物致知”的理學之風是分不開的。這種獨特的寫實風格始開于五代,彌漫著整個宋代,在神宗、熙寧再到徽宗達到了高潮,尤其兩宋宮廷畫院為中國繪畫的“寫實”技巧作出了特殊貢獻。
在很多宋代花鳥冊頁中可以看到折枝構圖的繪畫,這些冊頁小品尺幅小巧、精致,畫家取花卉一枝,巧布成局,例如:林椿的《果熟來禽圖》、佚名作品《琵琶山鳥圖》、《瓊花翠鳥圖》等,都以極其精煉的形式語言描繪著自然對象,捕捉近景中所蘊含的嫻靜之美。這種宋代典型的折枝構圖從側面反映了宋代畫家對花鳥近景寫生的體現。再如:趙佶的工筆花鳥畫《芙蓉錦雞圖》中,他將錦雞羽毛的特質與精細勾畫得出神人化,同時還注意描繪出由于鳥的運動而產生的重量,使芙蓉花枝微微彎垂的瞬間,突出芙蓉花的柔美的同時把主體的錦雞也襯托的尤為突出,連旁邊的小菊花也被細膩的畫風賦予了傲骨凌霜的氣概。這全是趙佶從現實觀察得來,運用他熟練的技巧和流暢的筆調,創(chuàng)造出花與鳥的搖曳多姿的形象。這種刻意求真的描繪和筆墨風格,體現了趙佶在繪畫上具有相當高的藝術水平。趙估在繪畫創(chuàng)作實踐中,力求由形似達到神似的。傳說趙估畫翎毛多以生漆點睛,隱然豆許,高出紙素,幾欲活動。這正是為了由形似達到神似所作的技術性的嘗試與突破。
我們常說寫生是對物象進行描繪的作畫方式,寫生的曰的是追求物象的寫實性。但在追求寫實的同時不要將細枝末節(jié)完全的照搬,在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同時,要賦予畫面更高的格凋與深意,這是現代工筆花鳥畫應該思考的問題。
三、將寫生觀貫穿于創(chuàng)作中
宋代花鳥畫高度繁榮,藝術價值之高這與受到理學思想“格物致知”,對宋代花鳥寫實之風的形似同時追求精神境界是分不開的,體現了“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钡乃囆g境界。在當今工筆花鳥畫寫生與創(chuàng)作中,不乏精盡細微的作品,加之現代技術的進步,很多方式可以做到精細,但我們在創(chuàng)作時,若一味追求精細,而忽略尊重自然、熱愛自然、親近自然,從自然中尋找精神的提升,那就缺失了藝術價值。在欣賞宋代工筆花鳥畫時,我們常常為宋人的那種簡約質樸所沉醉,也為他們的精盡細微所折服。如欣賞黃居案的《山鷓棘雀圖》時,可以感受畫家畫鳥雀時的細心觀察,從描繪的深山中遠離塵世的山麻雀賦予了此畫一種清新脫俗的意境,畫家不但對動植物生態(tài)有較深入的研究,而且對畫面的精神層面也有較高的理解,故山鷓配山麻雀,加之山石、棘條、竹葉等的工筆勻皴,著色暈染,繼承、發(fā)展了“黃家富貴”風格,有“畫藝敏瞻,不讓其父”之譽。宋人不僅把花鳥形象達到精微傳神,而且從中表現對生活的熱愛與理想,把自然屬性與道德品格相聯(lián),創(chuàng)作出大量不同風格的優(yōu)秀作品。所以,我們在進行工筆花鳥畫創(chuàng)作時要親近自然,深入觀察花鳥情態(tài),重視寫生,在繼承宋人傳統(tǒng)“寫生”觀的同時,融人當代人對于自然的認識和生命的思考。
參考文獻
[1]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精讀[M].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2]俞劍華,宣和畫譜[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3]范付申,宋代院體花鳥畫的發(fā)展——從丹納的“三要素”說談[J].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