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紅元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和發(fā)展,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越來越明確,各個學校在對小學生開展文化課程教育的同時,更加注重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其中誦讀國學經典作為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可以更好的加強小學生對國學精神和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增強學生的文化基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國學經典;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實踐研究
國學經典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說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以及歷代史學等內容,包含了我國自古以來各家學說的理論和精神,是我國傳統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由來,對國學經典進行誦讀,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思想觀念水平,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和發(fā)展。
一、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概述
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fā)展、社會參與3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chuàng)新等六大素養(yǎng),具體細化為十八個基本要點,各素養(yǎng)之間相互聯系、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在不同情境中整體發(fā)揮作用[1]。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當前素質教育以及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要求和重點,對小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以及長遠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文化基礎方面可以分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兩點,又可以分別細化為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審美情趣、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和勇于探究六個小點,注重學生能夠在人文、科學等各個領域進行學習和探究,掌握和運用文化和技能,擁有審美和情趣,敢于質疑和探究,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精神追求;在自主發(fā)展方面可以分為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兩個大點,細化分為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珍愛生命、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六個小點,重點強調學生能夠有效的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發(fā)現自我價值,發(fā)掘自身潛力,明確人生的方向和追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提升生活品質和意義;在社會參與方面,可以分為責任擔當和實踐創(chuàng)新兩個大點,具體還可以細化分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勞動意識、問題解決和技術運用六個小點,重點強調學生要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提升自身的個人價值促進社會國家的發(fā)展和進步。通過對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更好的鍛煉小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促進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和發(fā)展。誦讀國學經典對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有什么作用和意義呢?
二、誦讀國學經典的意義
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的文明瑰寶,也是民族精神的由來和傳承,國學經典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濃縮精華,承載著我國古代幾千年來的精神文明和深遠的文化,是我國的無價之寶和精神財富?!独献印分械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即是教育我們要從點滴小事做起;《孟子》中“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告訴我們要有憂患意識,不能貪圖安逸享樂;在《史太公自序》中“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告訴我們,不要忽視微小的差距和錯誤,往往一點點的錯誤就會導致巨大的差距。通過對國學經典的誦讀,我們可以了解到我國幾千年來的思想文化演變歷程,了解各大家的核心思想和精神,學習國學經典中優(yōu)秀品質和崇高的道德,從而發(fā)揚和傳承我國的民族精神。國學經典中的內容包含了我國各個方面和層次的文化和思想,和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要點相吻合,符合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更好的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因此,對小學生開展誦讀國學經典的教育,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和提升。
三、誦讀國學經典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
(一)創(chuàng)設誦讀氛圍,激發(fā)學生誦讀興趣
開展誦讀國學經典的教學,一定要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誦讀氛圍和環(huán)境,提升小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認知和理解,從而激發(fā)小學生誦讀的興趣和動力。國學經典通常都是古代的文言文和詩詞,對于小學生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國學經典中的知識和內容,在實際生活運用的較少,導致小學生對于國學經典感到陌生和難以理解,讀不懂學不明白就會影響小學生誦讀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阻礙國學經典誦讀的順利開展。對于學習來說,學習興趣和學習環(huán)境是影響小學生學習效果和質量的最重要的兩大因素,不論學習什么內容,只要缺少必要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就會導致小學生學習質量和學習效果難以提升。相反,只要在開展教學前,先給小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積極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充分調動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就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對于國學經典的誦讀教學更是如此,教師要在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利用小學生熟悉和喜歡的方式和工具,進行學習氛圍的渲染和營造,激發(fā)出小學生對誦讀國學經典的興趣和積極性,才能使小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喜歡國學經典,樂于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使誦讀國學經典的教學效果得以提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進行小學生興趣的開發(fā),將國學經典用動畫、音樂的方式進行播放和展示,通過生動形象的方式提升小學生誦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良好的誦讀氛圍[2]。
(二)指導誦讀方法,提升學生誦讀能力
在誦讀國學經典的教學中,教師要想真正的提升誦讀教學的效果和質量,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必須要在誦讀方法上對小學生進行系統的指導和訓練,幫助小學生提升誦讀的能力和水平。誦讀國學經典與其他教學一樣,都需要先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不能盲目的進行誦讀,也不能單純的依靠大量的練習來提升小學生的誦讀能力,要先讓小學生掌握誦讀的方法和技巧,明確誦讀的步驟,循序漸進,才能使小學生的誦讀水平得到提升,從而更好的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否則,一味的追求速度只會讓小學生對國學經典的誦讀教學感到厭煩和排斥,使教學效果與教學目的背道而馳。因此,教師在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教學中,要先從認字識字方面開始,先使小學生可以認清楚國學經典中的生字詞,并明確發(fā)音,然后再將國學經典語句的意思和含義告訴小學生,通過舉例等方法加深小學生對國學經典的理解,然后再將誦讀的語調頓挫教給小學生,從發(fā)音、氣息以及語調等方面對小學生進行指導,全面提升小學生誦讀的能力和水平。教師在開展教學中,可以開展多種模式和方法,以提升小學生誦讀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可以將小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分別開展教學,并通過競賽和比拼的方式,融合游戲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小學生誦讀的動力和熱情,提升國學經典誦讀教學的效率。
(三)深化內涵指導,加強學生文化基礎
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加強小學生的文化基礎,教師要不斷深化國學經典的內涵,給予小學生明確的指導。國學經典中的思想和文化,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學生的文化基礎,提高小學生的人文情懷,增強小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小學生的文化底蘊。因此,教師一定要在國學經典誦讀過程中,將國學經典中的深刻的含義和內涵教給小學生,并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和情境,幫助小學生提升對國學經典的理解,引發(fā)小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觀念,引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國學經典誦讀中,將優(yōu)秀的傳統思想和品質積累和學習,并通過自身的理解進行應用,提升小學生的文化內涵和能力水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反復誦讀的方式幫助小學生對國學經典內容進行記憶,加深小學生的印象,使小學生可以熟練的記住和背誦國學經典的內容,然后教師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常見的例子給小學生解釋國學經典的意思和內涵,并通過語言上的深化教育,提升小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基礎能力,促進小學生綜合水平的提升[3]。
(四)引導課外延伸,鼓勵學生自主發(fā)展
在國學經典誦讀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小學生積極地進行課外閱讀,進行國學經典誦讀的延伸,促進小學生自主發(fā)展素養(yǎng)的提升。自主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表現在學會學習和健康生活兩個方面,強調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并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自我管理和健全人格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小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國學經典的誦讀,幫助小學生收集適應小學生能力和水平的國學經典目錄和內容,讓小學生去自主誦讀和學習,并進行獨立的思考和探究,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強化小學生的自我管理和約束能力。通過國學經典的誦讀學習,讓小學生從中有所感悟和收獲,形成健全的人格。教師可以在課后作業(yè)中布置誦讀國學經典的任務,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習慣,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五)豐富實踐體驗,增強學生社會參與
在小學生社會參與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誦讀國學經典來培養(yǎng)和提升。教師可以開展豐富的誦讀國學經典的實踐活動,增強小學生的誦讀體驗,提升小學生的誦讀感受,提升小學生的誦讀水平,增強小學生社會參與,使小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得到相應的鍛煉和提升。教師可以組織小學生進行誦讀國學經典的比賽或知識問答競賽,讓小學生通過精心的準備來進行實踐鍛煉和提升,提升小學生對國學經典誦讀的能力。教師還可以組織小學生去觀看與國學經典相關的演出和活動,去參觀博物館,讓小學生親身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和內涵,引導小學生對國學經典內容進行思考,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反思,培養(yǎng)小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小學生塑造高尚的人格和品質,更好的提升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使我國的國學經典得以長遠的發(fā)展和傳承。
綜上所述,通過對小學生開展誦讀國學經典的教學,可以充分激發(fā)小學生學習傳統思想文化的興趣,鍛煉小學生的誦讀能力和技巧,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使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因此,在開展誦讀國學經典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和環(huán)境,進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并豐富課外內容和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小學生的素養(yǎng)和品質。
參考文獻:
[1]邱芳紅.誦讀國學經典,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J].基礎教育論壇,2019(31):29-30.
[2]劉淑云.開展經典誦讀校本課程? 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J].求知導刊,2019(36):20-21.
[3]趙玉.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誦讀的思考[J].新課程研究,2019(1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