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紅 李春梅
摘 要:支架式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通過搭建支架,引導學生學習,突出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地位。通過設置知識鏈接、問題情境、微課和布置閱讀任務等方式,教師為學生搭建由低到高、層層遞進的支架,引導學生學習,最后撤去支架,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校本課程;應用
隨著高考的不斷發(fā)展,對學生知識的應用能力考察越來越多,家長和教師在孩子的教育上更加關注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與此相應,課堂的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講授法不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求。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課堂的教學方式也變得多樣化起來了,其中支架式教學就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應用支架式教學法,既減輕了教師教的負擔,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簡要概述支架式教學法
支架式教學法是以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為理論基礎的一種新型的構建主義教學模式,強調教師在教學中提供知識框架,學習示例等支架,不斷促進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知識,最后撤去各種支架,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
二、支架式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校本課程教學應用中所起的作用
(一)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新環(huán)境下的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二)利用教學情境搭建支架,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突出了學生是學習主體的地位。
(三)通過設置知識鏈接,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新環(huán)境下的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四)布置閱讀任務,教師為學生搭建由低到高、層層遞進的支架,引導學生學習,最后撤去支架,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支架式教學法在高中化學校本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析
(一)設置知識鏈接,搭建支架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當校本課程所涉及的知識與學生掌握的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時,便發(fā)生了有意義學習。如《黑枸杞的真假鑒別》課程實施之前設置這樣的知識鏈接:查閱課本、資料完成以下問題:
(1)影響化學平衡移動的因素有哪些?(引導學生回顧所學,明確影響因素)
(2)黑枸杞中含有哪些物質,長期飲用黑枸杞茶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3)分別用康師傅礦泉水、蘇打水和檸檬水浸泡黑枸杞,得到的溶液的顏色一樣嗎?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在分別將這三種水加熱到相同的溫度,再浸泡黑枸杞,與第一次實驗的三種溶液一一對比,你又會得到怎樣的結論?(設置這樣的問題,目的在于鼓勵學生做家庭小實驗,將化學融入生活)
(二)利用微課,搭建支架
我?;瘜W校本課程的取材較廣,是在高中教材的基礎上結合本土的文化、經濟和特色資源所制定的,因此在授課之前需要通過微課,讓學生了解本土的風俗、特色資源等。如校本課程“化學與定西特色資源”板塊中涉及到的《岷縣洗浴鹽成分的測定》、《臨洮洮河水各項指標(PH值、密度、鹽的含量)的測定》等課程實施前,教師需要到當?shù)厥占Y料,采集照片,拍攝視頻,制作微課。學生通過微課中的視頻(如岷縣質檢部門的工作人員檢驗洗浴鹽是否達標)、圖像、文字及聲音,讓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力,提高學生在校本課程中的參與度。
(三)利用教學情境,搭建支架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教師在校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些有趣的情境,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校本課程《從魔術中學化學》中涉及到了很多歷年央視春節(jié)晚會的魔術。例如國際著名魔術師劉謙表演的以環(huán)保為主題的近景魔術《水中分沙》,利用該魔術設置教學情境,學生觀看完魔術后,臉上寫滿了好奇,隨即會產生各種疑問,進而會積極探求魔術中的化學知識。學生明白魔術中的原理后,會產生好好學習化學的欲望,也想讓自己成為一名著名的魔術師呢。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學習,不僅不會再將學習視為一種負擔,反而會去積極地探索知識。
(四)布置閱讀任務,搭建支架
支架式教學的核心是教師為學生搭建由低到高、層層遞進的支架,引導學生學習,最后撤去支架,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也就是說,教師在搭建支架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層次性,新舊知識的結合點,設置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漸加深的支架,以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當學生形成這種能力時,放手讓學生獨自解決相關問題。例如校本課程《生活垃圾的正確分類》,授課方式為閱讀課,教師布置如下閱讀任務:
(1)什么是生活垃圾?
(2)生活垃圾帶給我們哪些危害?
(3)生活垃圾有哪些分類?
(4)生活中可回收的垃圾有哪些?
(5)生活垃圾怎樣處理?你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嗎?
(6)設計問卷調查,根據(jù)統(tǒng)計分析的結果,撰寫一篇關于《生活垃圾正確分類》的小論文。
通過設置由低到高、層層遞進的支架,引導學生學習,最后撤去支架,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完成一篇關于《生活垃圾正確分類》的小論文。論文中的寫作提綱也在閱讀任務中出現(xiàn)了,首先介紹生活垃圾,然后明確生活垃圾帶給我們的危害,再次合理地給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進行回收,復次介紹垃圾的正確處理方法,既要保護環(huán)境也要防止污染空氣。最后,腦洞大開、奇思妙想、展望未來,提出新型處理垃圾的方法。
綜上所述,在高中化學校本課程的實施中運用支架式教學法起到了以下作用:第一、通過設置知識鏈接,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新環(huán)境下的問題,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第二、通過設置微課,讓學生直觀、鮮明地感受到了校本課程設置的意義,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懷。第三、利用教學情境搭建支架,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學習新知識提供助力。第四、布置閱讀任務,教師為學生搭建由低到高、層層遞進的支架,引導學生學習,最后撤去支架,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何媚秀.“支架式教學”策略[J].教育 教學研究,2017(06).
[2]楊峰.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支架式教學法的實證探究[J].考試周刊,2019(46).
[3]張雅梅.基于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的初中校本課程的實踐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