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子芊
“太膩歪”
我和馬健的愛情,距離根本不是問題,卻因為在全世界最難吃菜品排行榜中名列前茅的俄羅斯“黑暗料理”,出了點兒“岔頭”。
我一直在想,真的是我錯了嗎?查找了各種資料后發(fā)現(xiàn),原來俄羅斯菜品真的是遭全球人民吐槽的重災區(qū)——英國人布萊爾在俄期間,茶飯不思,瘦身成功;在俄羅斯世界杯時期,德國隊自帶幾百公斤的香腸土豆,韓國隊帶上了泡菜,葡萄牙隊帶了凍章魚和波爾圖酒。
我和馬健是大學同學,畢業(yè)后我不顧家人反對,離開江南水鄉(xiāng),隨他回了黑龍江老家。剛開始的幾年里,我倆安安穩(wěn)穩(wěn)地過著小日子。突然有一天,一直往來于中國和俄羅斯之間,做小商品生意的公公身體出現(xiàn)了問題,馬健不得不子承父業(yè)。
我們的異地生活就此開始了。
距離雖遠,我們依然濃情蜜意,直到去年初,馬健叫我去俄羅斯參加一位生意伙伴舉辦的俄羅斯新年晚宴。
那次晚宴是馬健和生意伙伴洽談一樁生意的大好機會。由于我當時身體狀態(tài)不好,晚宴上的菜品:鮭魚魚子醬、奧利維耶沙拉、腌制的肥豬油、甜菜根腌鯡魚沙拉等,令我產(chǎn)生了讓馬健非常難為情的生理反應,是的,眾目睽睽下,我直接吐在了地上。最終的結(jié)果當然是我們提前離席,那樁生意不了了之,我和馬健也因此大吵一架。他說我融入不了他的世界,我說他根本不體諒我,我們甚至為此冷戰(zhàn)了半年。
回頭想想,當時的場面確實尷尬至極,作為一個本來就飲食清淡的江南妹子,俄羅斯菜硬核的口味,讓第一次嘗試的我瞬間懷疑自己的味蕾。戰(zhàn)斗民族的菜品,口味實在太重了。
俄羅斯人做菜用油,真的特別大方。曾經(jīng)有一位俄羅斯的美食博主,在煮羊肉土豆的時候,直接把一整瓶兩升裝的油全部倒進鍋里。
煮肉燉肉煮菜湯,湯汁表面都浮著一層油脂。俄羅斯人完全不像煲湯兩小時也撈油脂的廣東人那樣,在意湯汁是否浮油,鍋蓋一蓋,湯就不大管了,因為俄羅斯人覺得這層油脂也是食物的一部分。
俄羅斯菜品中有一個集合油脂精髓的食物——薩洛,就是讓我出丑的那道腌制的肥豬油。具體烹飪方法是在一大塊生的豬肥油上,撒上鹽、胡椒等香料,腌制、冷凍后切片,搭配黑面包大列巴,或者當下酒菜食用。
對于味道厚重的需求,單用油還不能完全滿足俄羅斯人。他們會在各種菜品味道上多加幾分膩——牛油、黃油、蛋黃醬。
牛油、黃油在俄羅斯人的餐桌上地位很高。從餐前小吃開始,黃油就被加到冷菜中調(diào)味。沙拉、雜拌涼菜、禽冷盤、魚冷盤等,俄羅斯人都不介意在里面加點兒黃油。
另一個俄羅斯人飲食的靈魂伴侶就是蛋黃醬美乃滋了。這種甜甜的蛋黃醬,不只用來拌沙拉,在冷盤、肉食、湯、甜食上,俄羅斯人都喜歡擠上一層厚厚的美乃滋。
看到這,你可能說,這好像也沒什么呀!那說明你可能是一位膩味食品的終極達人,你一定要挑戰(zhàn)一下甜菜根腌鯡魚沙拉。
這道沙拉外表是一個千層蛋糕,用油浸過的鯡魚肉和各種水煮蔬菜一層層疊起,最上面擠上一整瓶蛋黃醬,鋪上蒔蘿草。多數(shù)外國人嘗試這道菜都只能吃一口,而我,真的是不能再多看它一眼了。
“大雜燴”
其實,出生于亞熱帶地區(qū)的我應該理解,高寒地區(qū)的人民,吃再多的油都是保暖需要。
由于氣候嚴寒,俄羅斯人需要更多的熱量來維持一天的日?;顒?。俄羅斯所處的緯度較高,許多農(nóng)作物難以生長,一年只有夏天適合耕作,許多地區(qū)便轉(zhuǎn)型發(fā)展畜牧業(yè)。所以俄羅斯人的食物結(jié)構中,蔬菜占比小,肉類和奶類占很大比重,使用的油也多是動物油。
由于俄羅斯沒有出產(chǎn)辣味香料,加上宗教原因,人們很少吃花椒、醬油、醋、姜等調(diào)料。為了解除油膩感,他們會加入其他重口味來調(diào)和味道,比如酸味、咸味。
拋開味道,另一個經(jīng)常被討論的槽點是,俄羅斯人做菜特別喜歡混搭,甚至跨界拿飲料來做湯。
對此,俄羅斯人聽了肯定一臉無奈,做菜玩混搭主要因為他們對食物特別珍惜,一丁點兒邊角料都想著怎么放到料理里。
像著名的紅菜湯,在俄羅斯人眼里就是各種食材的大亂燉。牛肉、豬肉、洋蔥、胡蘿卜、西芹、卷心菜、西紅柿、大蒜頭等,有什么材料就下什么。反正最后加入鹽水和腌制黃瓜,成品出來味道都是一樣的——非常酸。
俄羅斯人平時的食材選擇并不多。漫長的冬天無法耕種,人們就有了“把所有能做成罐頭的東西做成罐頭”的未雨綢繆。
夏天收獲的蔬菜水果,會被制作成腌菜和果干,一堆玻璃罐里面的腌菜就是一家人下半年的蔬菜來源。
況且在歷史上,俄羅斯人經(jīng)歷過一段物質(zhì)匱乏的日子。戰(zhàn)時蘇聯(lián)曾經(jīng)一度陷入糧食短缺,人們只能想盡辦法把有限的食材多吃幾天,于是想出了腌制、發(fā)酵、制作罐頭香腸的方法。
對于壞掉的食物,吃的時候只能盡量掩蓋它不新鮮的味道。這促使俄羅斯人在醬汁調(diào)料上花更多的心思,只要醬汁味道不錯,食材本身的味道就沒那么突出了。
假設讓俄羅斯人演示一下醬料的重要性:把蔬菜、香腸切成丁后,他們會說淋上大量油醋汁、蛋黃醬,就是一道完美的沙拉;如果淋上格瓦斯飲料,就是冷湯。如果嫌湯口感不夠濃郁,還可以再放點兒酸奶油。
俄式餃子的餡,同樣展示了醬汁調(diào)料才是重點。因為俄式餃子的餡料實在千奇百怪,什么食材都可以包餃子,比如肉餡、土豆蘑菇餡、蘑菇芝士餡、油渣餡,再比如,我在宴會上吃的櫻桃餡。
“一招鮮”
食材有限,味道還那么重,吃膩了怎么辦?為此,俄羅斯人制作了多種味道神奇的飲料,搭配上重口味食物,努力把味蕾拉回到平衡點。
我們熟知的伏特加,不僅可以直接喝,還經(jīng)常和腌菜、肉凍、油渣、紅菜湯等濃味食物一起出現(xiàn)。
“先來一點兒油膩的肉凍,再吃幾顆酸腌菜,蘸點兒鹽,最后來一口伏特加。瞬間覺得,全身感官都被喚醒了?!敝饾u入鄉(xiāng)隨俗的馬健曾這樣描述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用餐感受,還嘲笑我無福消受。
除了酒,俄羅斯人最喜愛的日常飲料是茶,但他們對茶葉沒有太多的追求,不在乎好茶壞茶,只要沖出來茶味夠濃就行。
舊時,教會禁止民眾吃肉喝酒,俄羅斯人就找到了補充熱量的替代品——紅茶。因為熱茶可以無限續(xù)杯,任意加糖,不吃肉不喝酒身體也可以暖起來。于是,甜的紅茶成為了俄羅斯從貴族到平民都喜愛的飲料。
酸味,也是俄羅斯人喝茶時要堅持的。他們茶中必須加檸檬,如果有人覺得檸檬不夠酸,還要加上酸黃瓜等腌菜一起喝。
除了解膩,俄羅斯人還有許多飲料,是為了助消化、出于健康原因才喝的,所以口味并不是重點。
腌制食品的方法,就可以被用來做發(fā)酵飲料,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液體面包“格瓦斯”。格瓦斯的制作方法很簡單,把黑面包放在密封容器里發(fā)酵,差不多就是把面包泡水放幾天之后就能喝了。
歷史上,格瓦斯是俄羅斯人的生命之水。物質(zhì)匱乏的時候,剩下的面包成了飲料,直接喝又飽又助于消化。
發(fā)酵飲料還有很大部分是奶制品,俄羅斯的奶制品種類繁多,酸奶類就有風靡歐洲的開菲爾酸奶, 熟酸乳, 酸牛奶等。對于喝慣了國內(nèi)酸奶的我們來說,未必能接受這種酸奶,因為它聞起來是食物壞掉的味。俄羅斯人會一本正經(jīng)地說:“發(fā)酵奶制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乳酸菌等,為了健康也要喝?!?/p>
現(xiàn)在想想,如果那次晚宴是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室外舉行,如果那道甜菜根腌鯡魚沙拉用的不是蛋黃醬而是油醋汁,如果我能喝一杯解膩的飲料,哪怕是一杯格瓦斯,我也許就不會那樣當眾丑態(tài)百出了。
后來,我和馬健逐漸從冷戰(zhàn)到接納、包容、習慣、適應,還好,我們的婚姻沒有因為戰(zhàn)斗民族的“黑暗料理”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