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劍劍 張小吉
摘要:智慧校園是近些年隨著網絡科技在學校深入發(fā)展的產物。當下,隨著我國對教育科技的重視,各省各地開始注重新型科技教育發(fā)展,而智慧校園作為網絡信息的全新產物,可提升學校日常生活管理、課堂教學質量等等,因此,將智慧校園應用于各大學校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本篇文章將從五個方面對基于智慧校園的中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方法與策略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智慧校園;中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22-0102-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智慧校園建設與智慧教育是新時期信息技術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一種顛覆傳統(tǒng)校園建設與教育發(fā)展模式的重要舉措與方式。智慧教育是立足信息化建設的一種前沿教育模式,順應時代發(fā)展需求與教育發(fā)展方向。智慧校園建設背景下強調中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是教學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途徑,重視課堂教學效率,增強教育改革是新時期教育發(fā)展與教育創(chuàng)新的重要模式。因此,必須重視新時期智慧校園與中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改革,不僅要保障教學質量,還要培育出更多的人才。
1 智慧校園的定義
智慧校園運用了多種新型技術,如大數據、物聯(lián)網和云計算等,整合了科研、教學、管理、校園資源和應用系統(tǒng),可以為學生提供智慧化的校園服務,實現智慧管理。如果智慧校園建設成功,學校的全體師生都會擁有一套自己智能信息平臺,可以及時獲取需要的信息,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造了更好的條件[1]。智慧校園為師生搭建了視頻教學平臺,可以進行遠程教學,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利用智能錄播功能進行回放,為學生創(chuàng)建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教師也能夠通過平臺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全面掌握課堂教學情況,實現對學生的遠程監(jiān)管。遇到不會的問題,學生可以在線詢問教師,及時解決問題。學生也可以利用在線練習或考試功能,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
2 基于智慧校園中職計算機課堂的優(yōu)勢
當下,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逐漸被重視,以及網絡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網絡課程已成現階段熱門專業(yè),因此,加強中職計算機教學對學生未來培養(yǎng)至關重要。智慧校園應用于教學校園中,主要具備三個特征,首先,可滿足學生個性發(fā)展,建立智能化網絡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個性教學服務。其次,可結合學校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實時教學內容和教育熱點進行理論融合,加快學校教育目標完成。最后,可對學校整體教學內容進行規(guī)劃,結合學校發(fā)展目標,實現協(xié)調發(fā)展。而基于智慧校園的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可提升原有計算機課程教學質量,如對比原有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方式,基于智慧校園的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個性發(fā)展,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拉近師生關系,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加快計算機教學目標的完成,從根本解決原有中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較差等問題。基于智慧校園中職計算機課堂的優(yōu)勢可分為以下幾點。
第一,可轉變傳統(tǒng)計算機課堂被動教學模式。相比傳統(tǒng)計算機課堂教學,基于智慧校園的計算機課程教學,可利用信息網絡轉變傳統(tǒng)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如計算機網絡課堂、微視頻等,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將學生當作計算機課堂主體,教師為輔導。同時,教師可針對學生自主遇到的難題進行線上實時講解,最大限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滿足時代新課標發(fā)展。
第二,可針對性對學生難點進行管理教學。區(qū)別傳統(tǒng)計算機課堂教學,基于智慧校園的計算機課程教學可自動跟蹤學生教學難點,通過相應網絡平臺,對學生難點進行知識分析,提供相應解決方式,如習題練習,難點解析等,幫助學生實時掌握計算機課程難點、知識點,提升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第三,依據原有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反饋滯后問題,基于智慧校園的計算機課堂教學,可針對不同階段學生不同計算機知識,進行自我分析出題,并進行在線檢測,如根據智慧校園相關網絡平臺,教師可在線對學生計算機知識進行測驗,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從而對教學目標和方案進行規(guī)劃,實現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目標,保證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熟練掌握[2]。
3 基于智慧校園的中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
智慧校園是我國針對學校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建設提出的新型教學發(fā)展模式,其可將學校管理、教學、生活等融為一體,實現對學生的綜合性服務教育。針對中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智慧校園可為其帶來多種教學機遇,如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提供優(yōu)質教學資源,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提高計算機知識的掌握?;蜥槍W生個性化教學,提供綜合性信息服務,滿足學生個性需求發(fā)展。同時,智慧校園為中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擺脫傳統(tǒng)教學陋習提供了多種可能性,如科學合理的網絡信息,為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供了物質保障;完善的智慧校園系統(tǒng),增加了計算機課程內容和智慧校園本身設備運用的融合,促進了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面對未來教育科技的發(fā)展,智慧校園為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和教育發(fā)展鋪墊了捷徑。因此,根據智慧校園帶給中職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機遇,和提供的可能性,基于智慧校園的中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模式可有翻轉課堂,慕課等多種。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中職計算機課程中具體應用為例。
課前預習,教師可提前將計算機課程內容和相關教學資源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自主預習和學習相應課程內容,并根據智慧校園線上系統(tǒng),對學生預習難點進行總結反饋。
課堂學習,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師可參照課前預習總結反饋的難點,利用智慧校園進行重點講解,如利用智慧校園搭建教學難點講解圖,將難點簡單化,以此加快學生對計算機課堂教學知識難點的掌握。
課后練習,基于智慧校園中職計算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可利用智慧校園設立線上練習板塊,組織學生實時練習,通過聯(lián)系反饋計算機知識掌握情況,并依據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指導。此外,為真正提高中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通過智慧校園線上模式,搭建課堂教學反饋意見群,依據反饋的意見對課堂教學進行整改,切實發(fā)揮翻轉課堂的作用。
4 基于智慧校園的中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發(fā)展現狀
目前,大多數中職院校的計算機課堂教學采取了網絡化模式,運用了多樣化的新型教學方法,使課堂不再單一枯燥,為計算機教學提供了技術方面的保障,成為目前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主要形式。但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還有一些問題未能得到解決,與真正的智慧校園還存在很大差距。
4.1 缺乏對于智慧校園的認識
在智慧校園背景下,多數中職院校開展了計算機教學改革,但仍處于初級階段,智慧校園的建設也還在發(fā)展之中,尚不成熟,未能形成體系,智慧學習管理系統(tǒng)的建設也并不完善。智慧校園與智慧教學并沒有發(fā)揮出其真正作用,而是成為一個擺設,甚至部分師生對智慧校園與智慧教育理念知之甚少,不知道智慧教育的具體形式和意義,教學理念還很傳統(tǒng)[3]。
4.2 學校缺乏配套的基礎設施
教育改革在不斷推進,教育投入也不斷增多,中職院校要建設智慧校園,必須改變基礎設施缺乏的現狀。然而,在一些教育發(fā)展落后的地區(qū),中職院校缺乏相應的智慧校園建設和實現計算機教學相應的基礎設施,校園網絡未能實現全覆蓋。而要建設智慧校園,推進計算機智慧教學發(fā)展,必須具備完善的網絡技術,這也成為智慧校園建設的主要障礙。
4.3 缺乏有效的理論指導
目前,智慧校園的建設還在探索之中,我國沒有相關經驗和理論指導,只能在建設中積累經驗,發(fā)展自己的理論,這使得中職院校在建設智慧校園過程中缺乏理論指導,教學規(guī)范化程度較低。所以,目前智慧教育教學的發(fā)展建設還面臨著信息化建設落后、資源不能及時共享、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等諸多問題。
5 基于智慧校園背景下加強中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方法與策略
5.1 樹立并深化智慧校園建設和智慧教育相關理念
要建設智慧校園,中職院校教師必須深入了解智慧校園的建設知識,掌握智慧校園的運行策略和方法,同時掌握計算機教學的相關情況,深化教育的改革發(fā)展,培養(yǎng)出綜合素質更高的學生。學校應該制定適合的建設實施計劃,提高計算機教師整體的創(chuàng)新能力,加快計算機教學改革進程。教師需要提高教學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將智慧教育方式運用到計算機的實際教學之中,有效推動教育的進步。
5.2 加強理論方面的研究,建立智慧教育理論
基于智慧校園的中職院校計算機課堂教學的建設需要有完善的理論來進行指導,使得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學改革與發(fā)展能夠順利實施,在此基礎上,總結建設智慧校園的經驗,完善理論基礎,建設智慧校園和計算機教育二者結合發(fā)展的理論體系。建設智慧校園在為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zhàn)。在建設智慧校園的大背景下,中職院校要對計算機教學的理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以便為實際操作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另外,中職院校要制定適合的建設實施計劃,為計算機智慧教學提供計劃保障。通過分析建設智慧校園的內外部條件,可以發(fā)現智慧校園建設與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相融合的重要性,制定出在未來的發(fā)展目標和實施方案,同時也要制定科學的計算機課堂教學計劃,提高學生在計算機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激發(fā)其學習積極性,發(fā)揮智慧校園的作用。
5.3 加大資金投入,健全教學基礎設施
要建設智慧校園,推動計算機教學發(fā)展,離不開教學基礎設施,必須完善中職院校智慧教學所需的網絡設施,引進智能化和信息化基礎設施,實現校園網絡的全覆蓋[4]。在發(fā)展建設中,中職院校要進行合理的預算,保障教育資金的充足,確保智慧校園建設得以完成。同時,可以申請國家教育專項資金,將其作為建設智慧校園的專項資金,完善所需的基礎教育設施,加大資金投入,保障建設質量。
6 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中職院校在建設智慧校園和推動智慧教育發(fā)展中有了較大的成績,但是依舊存在很多客觀問題。中職院校建設智慧校園,要使其充分發(fā)揮作用,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不斷推動智慧校園的建設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馬俊強,基于智慧校園的中職計算機“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7.
[2]馬利娜,基于智慧課堂的中職《計算機基礎》微課程的設計與實踐[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7.
[3]沈海燕,開啟智慧之門點亮精技人生——“智慧校園”背景下中職班級管理途徑與策略研究[J].各界,2019(2): 113-115.
[4]程南清.智慧校園視野下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問題及對策[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16(2):90-95.
【通聯(lián)編輯:光文玲】
作者簡介:樊劍劍(1982-),男,甘肅臨夏人,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