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
◆摘 ?要:室內樂最早誕生于歐洲,距今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器樂表演藝術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不斷變遷,傳統(tǒng)室內樂教學模式已經不再使用,室內樂教學面臨著一定程度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诖耍疚姆治隽水斍笆覂葮方虒W中所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時代發(fā)展特征給出了室內樂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有效路徑,以求為室內樂的良好發(fā)展提供理論上的支持。
◆關鍵詞:室內樂;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
室內樂最早于16世紀中期發(fā)祥自文藝復興創(chuàng)始地——意大利,經過數百年的傳承與積淀,當前已經成為了音樂實踐藝術中的核心所在,具備較為多樣的演出形式以及較為多變的演出風格等特征。從事音樂教育的相關人員都認識到了室內樂的重要性,能夠讓學生的音樂視野得以拓展,合作水平得以提升,并且將其應用于音樂課堂之中,收獲了一定的成效。
一、室內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體制方面的問題
一般而言在進行室內樂教學時,相關教育人員往往會嚴格遵循課程設計、課程管理、課程實踐以及評鑒方式等環(huán)節(jié),但不同教育人員會在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細節(jié)之處產生一定的差異,進而導致教學成效出現了較大的區(qū)別。筆者對本地進行室內樂教學的幾個培訓機構進行了實際調查研究發(fā)現,部分培訓機構會在每一個教學階段初期建立一個完善的教學體制,針對自身學員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詳細的教學計劃。但部分培訓機構的教學體制卻顯得不夠完善,既定的教學計劃也有可能根據不斷變化的實際需求來進行適當的調整,這一調整周期可能是一周一次,也有可能是一周二至三次。在進行室內樂教學時,要想有效提升教學成效,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層面的教育無法達成這一目標,必須要通過行之有效的實踐來讓學生增加自身的演奏經驗,以此來提升學習動力。但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培訓機構相關管理人員并未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過于重視理論方面的教學,導致所采用的教學體制呈現出頭重腳輕的局面;部分培訓機構雖然意識到了實踐教學的作用,但由于自身實力有限,無論是曲目數據庫來源受限,還是學生主修樂器配備不足,都成為了制約實踐教學的關鍵因素;部分培訓機構在為學生講授室內樂基礎知識的同時,也會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室內樂音樂會,并以此作為學生的績效考核指標,以此來了解學生對室內樂的實際理解程度,進而根據這類信息來制定下一周期的室內樂教學計劃。
(二)教學內容方面的問題
教育活動的基本概念便是教育人員對課程功能的認識,直接決定著學生在這一課程之中的未來發(fā)展方向。通過實際調查結果能夠得知當前室內樂教學內容方面的問題,主要是大部分接受室內樂教學的學生并未對室內樂有一個明確的認知,主要體現于學生社會能力以及個人能力這兩個方面。其中個人能力主要是指學生自身所展示的音樂演奏水平,最為關鍵的便是了解綜合音樂知識,掌握科學的演奏技巧。綜合音樂知識有著較為廣泛的范圍,涵蓋了和聲色彩、音樂風格以及曲式結構等方面的音樂基礎理論,同時也涉及了藝術、文化歷史等領域。通過室內樂的演奏,學生能夠將較為抽象的音樂綜合知識進行生動形象地呈現,如若在綜合音樂知識方面有所欠缺,那么學生所演奏的音樂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而演奏技巧則包含了音準的準確性、節(jié)奏的把控、樂曲的分句以及音樂的色彩變化,部分教育人員認為要想讓學生熟練掌握這類演奏技巧就必須加強學生在聽覺方面的培養(yǎng)。但縱觀我國絕大部分室內樂培訓機構,都并未對此引起高度的重視,這也就導致了學生的學習內容顯得較為單一,無法在短時間內高質量掌握相關演奏技巧。而社會能力主要是指學生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應當具備適應社會并為社會發(fā)展做出自身貢獻的能力,將其映射于室內樂教育便是團隊表現及協作意識。當前大部分學生在合作學習方面的能力較為欠缺,故而在室內樂教學中聲部之間的互相融合就成為了較為關鍵的問題。
二、室內樂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路徑
(一)拓展課程架構,加強合作共贏
上文提到,當前在室內樂教學之中課程設置方面有所欠缺,教學體系顯得不夠完善,要想有效解決這類問題,相關教育人員可以從實踐活動以及課程組織層面入手。第一,在課程組織方面,相關教育人員應當對課程架構進行調整與拓展,并積極與其余培訓機構達成合作。當前我國音樂教育最為常見的音樂演奏人才教育理念是培養(yǎng)具備優(yōu)秀演奏技術以及演奏特色的人才,這就導致了大多數學生對于自身器樂演奏水平過于重視,忽視了對音樂的全方位理解,在深度以及廣度方面也有所欠缺。室內樂有著較為寬廣的視角以及維度,其課程內容應當包含理論方面以及實踐方面,可以劃分為“認識與探索”、“實踐與學習”以及“審美與應用”三個層次,其中第一個層次主要是引導學生對室內樂相關理論知識進行掌握,第二個層次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全面了解室內樂實際演奏過程,第三個層次則是讓學生將理論與演奏進行有機的結合,并掌握科學的應用方法。但縱觀我國室內樂教育,大部分室內樂培訓機構都是將第二層次“實踐與學習”作為主要的課程設置,無法有效實現對室內樂教育的全面推廣與普及。要想讓室內樂得到良好的發(fā)展,讓其所具備的教育功效得到廣泛的發(fā)揮,室內樂相關教育人員可以采取理論與實踐并行的雙線教學方式,例如教育人員可以把室內樂教學課程劃分成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對室內樂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講解,諸如背景脈絡、演奏特征、歷史發(fā)展以及音樂欣賞等,在學生初次接觸室內樂時對其進行教學;第二部分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室內樂實踐演奏,可以采用分小組的形式來完成教學,并且當實踐演奏進入到某一特定階段之后,教育人員就應當讓學生對之前所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復習與鞏固,通過兩個部分的有機結合,能夠讓全體學生無論是在理論知識還是在實踐水平方面都有一個質的飛躍。
同時部分培訓機構在生源以及師資力量等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室內樂課程的良好組織安排。針對這一問題,可以通過不同培訓機構之間的深入交流與合作來進行解決??缧:献鳟斍耙呀洺蔀榱藝H上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能夠有效推動學術知識的交流與共享,通過學術關系網絡來讓學術知識流動于不同學校之內,這樣一來學術能夠得到有效的創(chuàng)新。針對室內樂教育也可以采取這一形式,可以讓不同培訓機構、不同教師之間得到良好的交流,并且培訓機構所擁有的各類樂器也能夠得到全新的組合,這樣一來室內樂課程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程價值。一般而言,室內樂是音樂實踐藝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故而在對室內樂教學課程進行安排時應當有機結合基礎理論與課外實踐,并且按照學生的實際實踐效果來適當調整與轉換課程內容。例如培訓機構可以定期舉辦師生音樂會、學生聯合音樂會、室內樂音樂會等,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彌補學生在演奏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并且通過實際演奏能夠有效提升其現場的控制水平。
(二)革新課堂環(huán)境,加強自主學習
本文所提到的課堂環(huán)境主要是指教育人員和學生之間所形成的一種教育學習環(huán)境,存在著“教師主導”以及“學生中心”這兩個概念。在傳統(tǒng)教育理念之中認為教師主導主要是由教師對知識進行傳遞,而學生中心則是注重學生自主完成知識的獲取。而將這類理念應用至室內樂教學之中就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改變,室內樂教學中如若采取“教師主導”這一環(huán)境,雖然能夠在短期之內讓室內樂教學收獲一定的長效,但卻很容易出現被動且強制的師生互動現象,無法有效推動學生真正認可與接受室內樂。要想讓學生能夠全面理解所學習的知識以及熟練掌握演奏技巧,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或者主動學習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故而在因此在強調“教師主導”的情況下適當加入“學生中心”能夠讓室內樂教學在教師支持和參與下更好地發(fā)展。
將“學生中心”應用于室內樂教學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這兩方面的革新,在教學內容層面,因為學生最初并不熟悉室內樂,教師就可以通過循循善誘的手段來讓學生對室內樂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并且逐步通過討論與互動等手段來讓學生能夠學會自主學習,進而深入探究室內樂演奏的相關知識。例如教師在對室內樂教學曲目進行安排時就應當考慮到學生對室內樂的實際了解程度,為其安排符合其認知的曲目。當其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室內樂組合及演繹方面的概念之后,就能夠根據學生對教學曲目的想法來為其提供更為豐富的選擇。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顯得更為深入,有效提升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并且學生在這一過程之中會獨立進行思考,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也不斷與自身舊有的知識經驗互相碰撞,進而形成新的知識結構,豐富學生對室內樂內容的知識層面。在教學方式層面,教師應當對整個課程的開展方向進行把控,但需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參與機會來充分表現自我。例如教師在為學生教學一首全新的曲目時,首先就要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并且與其余同學通過團隊協作來互相磨合,探尋彼此的平衡點,課堂上再以鼓勵的方式引導學生去體現他們對于此曲的感受、特殊性和音樂情感的表現等,了解學生對樂曲和合作上的想法,根據學生的狀況給予建議。這樣一來學生能夠加深自身對該樂曲的理解,自身的團隊合作能力也有所提升,團隊對樂曲的獨特表現性也有所增強。
(三)調整教學思維,加入傳統(tǒng)元素
受到各類因素的影響,我國室內樂的發(fā)展起步較晚,最早是在上世紀末期,距今也不過數十年的歷史。在室內樂進入中國之后,逐漸成為了音樂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層面。但由于發(fā)展歷程較短,導致室內樂在社會中并未得到較為廣泛的推廣,絕大部分人民群眾缺乏參與室內樂的機會。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學生對于室內樂的認知不夠全面,演奏經驗較為欠缺,這就導致了學生過于重視演奏能力及技巧的提升,忽視了室內樂等音樂類型的深入了解。這樣一來室內樂教育的發(fā)展面臨著較為嚴峻的挑戰(zhàn),學生也會對室內樂產生一定的陌生感。要想讓這類認知得以打破,室內樂相關教育人員應當在音樂教育體系之中加強室內樂學科知識面以及文化面的整體建設,教師對原有的教學思維進行調整,在課堂之中給予學生的不同角度、不同層面的知識認知,以長期的綜合思維能力培養(yǎng)取代短期的成果實踐,讓學生將所理解的知識在室內樂課程中實踐出來,才能真正、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個人成長。同時,教師也可以在進行室內樂教學時融入相應的傳統(tǒng)音樂元素。由于室內樂發(fā)源自歐洲大陸,和我國有著較為遙遠的時空距離,這就導致了學生在理解其音樂特征時顯得較為陌生。如若教師添加了我國傳統(tǒng)音樂元素,那么就更容易得到學生的接受與認可,這樣一來就能夠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也能夠大幅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將西方音樂作品風格與我國傳統(tǒng)音樂作品風格進行交融,就能夠演變?yōu)榱钊硕恳恍碌珔s較為熟悉的全新室內樂,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能夠讓室內樂教育的表現空間得到有效的拓展,還能夠對我國傳統(tǒng)音樂進行有效的發(fā)揚與傳承,可謂一舉兩得。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室內樂教學體系中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嚴重制約了室內樂的良好發(fā)展。在時代不斷變遷的背景之下,室內樂教學亟待改革與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夠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獲得可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路遠,楚媛.高師音樂教學中鋼琴室內樂演奏特點與發(fā)展新思維[J].戲劇之家,2020(06):139.
[2]馮巧婷.中國室內樂教育的現狀及反思——基于高校教師認知的實證分析[J].中國音樂,2020(01):154-161.
[3]邵文璇.青少年室內樂專業(yè)教學的基本策略與實施途徑[J].音樂探索,2020(01):107-112.
[4]肖婷.室內樂演奏形式的轉型及在教學實踐中的重要性[J].藝術教育,2019(1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