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曉麗
【摘要】在教學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小學教學在某種程度上已取得較大成就,但尚未完全滿足教學改革的要求,就目前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來看,對話教學仍然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相較于語文、英語等人文學科,小學數學的對話教學仍存在較大的探究空間與研究價值。鑒于此,本文通過介紹當前小學數學對話教學的產生背景、應用現(xiàn)狀及相關教學案例,進一步探究對話式教學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途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 ?對話教學 ?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32-0039-02
前言
對話式教學方法作為現(xiàn)代新型教學手段之一,能夠通過“問題—答案”的形式,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聚焦學生的思維,以最大限度地突出課堂的民主性、整合性、互動性特征,促進數學高效課堂的建構。現(xiàn)代數學教學實踐中已經有所應用并充分證明了對話教學的價值,而且發(fā)揮出了良好的效果??v觀我國小學數學教育現(xiàn)狀,傳統(tǒng)教學灌輸式的知識講解使學生一直未能處于學習主體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數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升受到阻礙,故而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推廣改進對話式教學方法是極為必要的。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對話教學應用概述
(一)對話式教學在現(xiàn)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對話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指兩人在雙方地位平等的前提條件下,通過交流溝通進行教學的教學方式。在現(xiàn)當代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學的主體雙方是教育者與學習者,也就是教師與學生。教師通過與學生進行對話,了解學生學情,針對學生不理解、掌握較薄弱的知識進行指導;學生通過和教師進行對話,主動詢問自己的疑難問題,以便獲得幫助。在對話式教學方式的作用下,一方面,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更加直接,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能夠得到及時且有效的解決,大大提升了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效率,雙方達到了一種“協(xié)作共贏”的狀態(tài)。另一方面,通過以語言交流為媒介,教師與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之中更能夠獲得情感上的交流,雙方情感的交流更利于促進一種自由平等的師生關系的達成。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課堂當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已經習慣了“外鑠”式的教學方式,這種灌輸知識式的教學方法會消磨學生學習的快樂、抑制學生求知的欲望,無疑是不利于學生個體化發(fā)展的。并且,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教師空有理論而缺乏實踐經驗,對課堂活動的安排和引導沒有足夠的預見,許多對話形式與教學目標的關聯(lián)性不強,甚至最終變成了毫無意義的題外話,究其根由,在于教師教學前備課不足,對于教學對話形式的安排不夠科學合理,對于課堂引領能力不足。對話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應用,不僅是學生主體地位的直接體現(xiàn),更是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改革的一次重要嘗試。
小學教育處于現(xiàn)代基礎教育工程的最前端,也是學科教學的起步階段,教師如何運用高效的教學模式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用性、整合性、長效性,以從根本促進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的提高,這是小學數學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的焦點之一,也是對話教學的價值追求的外在體現(xiàn)。其中,數學學科知識點眾多,且彼此存在聯(lián)系,不僅需要學生記憶,更需自主建構知識聯(lián)系,需要靈活應用加強學習遷移能力,相應地對學生的掌握要求也就更高,故而以對話教學為主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更需得到關注重視和廣泛推行。
(二)對話式教學與現(xiàn)代師生關系
在上文中我們提到,對話教學的順利進行是以對話雙方地位的平等為前提條件的:只有對話主體獲得平等,對話式教學才能正常開展,學生才能主動地表達疑惑、尋求幫助,教師才能更直接地了解學生學習狀況、更有針對性地為學生答疑解惑。然而,我們再來看一看現(xiàn)實中的小學數學課堂,不平等的師生關系仍然大量存在。教師往往“高高在上”,嚴肅而具有壓迫感,學生則只需要“謹遵師命”,或承認“凡是老師說的一定是對的”,這種錯誤的觀念漸變?yōu)橐环N慣性思維,導致學生不再將自己視作“學習者”,而是“受教育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逐漸喪失甚至放棄了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即便將對話式教學生搬硬套進課堂當中,也難以發(fā)揮對話式教學的作用,更不利于打破既有的數學學習舊印象,建立真正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二、小學數學課堂案例分析與實踐途徑探究
在闡明了小學數學對話課堂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筆者將通過幾個具體的教學案例淺談對數學對話教學的思考。
(一)創(chuàng)設情景,趣味對話
甲師:同學們好,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面積,請大家翻開教材,我們大家一起來齊聲朗讀一下課本中的概念: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作面積。
乙?guī)煟和瑢W們好,在課堂開始之前,我想請大家一起閉上眼睛,跟著老師一起感覺一下——首先,摸一摸自己的數學書封面,緊接著摸一摸自己的鉛筆盒的頂面,最后,再摸摸自己的作業(yè)本。好啦,現(xiàn)在請大家想一想,是數學書的封面大呢?還是鉛筆盒的頂面大呢?或者是作業(yè)本更大呢?它們之間誰大誰小你又是怎么感覺出來的呢?
丙師:同學們好,這節(jié)課開始之前,老師想組織一個小比賽。請大家派出一個男生代表和一個女生代表(教師從旁出示不等大的兩張正方形卡片,分別交給男生代表和女生代表),兩個代表進行PK。我們請他們來比一比,大家也一起來猜一猜,誰能更快用彩筆涂滿這兩張卡片?(學生提出反駁:小卡片會更快涂滿)大家都覺得小卡片會更快涂滿嗎?大家知道為什么小卡片更快涂滿呢?小卡片它究竟小在哪里呢?
【對比體會】
甲老師在課堂一開始便開門見山直接進入教學主題,沒有生動形象的情境導入,沒有溫故知新的教材聯(lián)系與知識建構,完全處于一種教師獨白的局面。
乙老師則不急于開始教學,而是請學生先閉上眼睛,一方面有助于維持課堂紀律,讓學生迅速安靜下來,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始,另一方面從小學生的好奇心強、直覺思維敏感等認知特點出發(fā),讓學生采用觸摸感覺的方法感知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物體,自行體會面積大小的差異,教師不呈現(xiàn)固有的知識形式,而是引導學生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嘗試自己總結,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性作用。
丙老師則選擇情境激趣,以趣味比賽的形式引入課題,可以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充分調動了課堂積極性。通過不斷地提問,將學生的注意力由趣味比賽引向學習內容,引領學生主動思考總結。
(二)師生互動,民主對話
首先,教師與學生之間需要構建平等和諧的對話環(huán)境。輕松無壓力的環(huán)境才能讓學生大膽地表達,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為了創(chuàng)造平等的對話環(huán)境,教師不能再端著“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應該放低身段,走進學生內心世界。對此,教師可以選擇走下講臺,主動向學生征詢意見和建議,耐心地聽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再與學生進行平等的溝通交流;也可以扮演“知心姐姐”的角色,通過對話的形式詢問學生在學習過程或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什么煩惱或者困擾,并親切地引導他們思考自身實際,關注學習狀態(tài),幫助學生解決難題。當師生之間的隔閡被消除,平等的交流就會在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中產生。
其次,在課堂上應當多讓學生發(fā)言,簡單的問題由基礎較弱的學生來回答,以增強其學科自信,較有難度的問題由基礎較好的學生來完成,以激發(fā)其深度探究的動力,并適時加以點評與啟發(fā),即便個別學生在解答過程中出現(xiàn)錯誤也不可隨意打斷,而是應當看到錯誤背后的深層次的學習習慣、認知特點、思維模式等,善于將“錯誤”轉化為教學契機,對學生加以耐心引導與點撥。在保證課堂紀律的前提下,教師也可以改變傳統(tǒng)數學教學枯燥無趣的課堂,適當地活躍課堂氣氛,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時可以起到提升教學質量的效果。師生關系融洽和諧,學生信賴老師,自然對該老師所教的學科產生好感,進而產生學科興趣,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三)設計問題,高效對話
高效的對話離不開核心問題的引領。對話教學模式的順利有賴于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僅僅是對話教學的開始,要實現(xiàn)對話教學的高效,還需要核心問題的設計,教師通過對教材的鉆研及對學生學情的深入了解與全方位把握,確定一到兩個整合性、深刻性、開放性的核心問題,避免零散性、淺表性、封閉性的問題堆砌。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與矛盾是最能夠激發(fā)小學生探究心理的兩大對話教學情境。在上文中,乙老師選用了提問式對話教學,立足于學生的好奇心理,通過層層深入的連環(huán)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建構。而丙教師中采用的是矛盾式對話教學的方法,用顯而易見大小不同的兩張卡片逆向地促使學生反駁老師,讓學生自己尋找合理的邏輯和理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再如,學習“分數的意義”時,對“1”的理解是一個難以突破的知識點,也是教材的重要內容。對此,在學習“分數的意義”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對話-答案”的教學方式,啟發(fā)學生思考并明確:一個班級、一個物體、一段路程、一個圖形、一個時間段等,均可以視為“1”,如果將“1”等分為n份,那么其中的一份便為,這樣方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
(四)合作探究,深度對話
小學數學教學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動態(tài)過程,核心問題的設計很重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則是實現(xiàn)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與建構、分析與解決的必要性過程。盡量減少“只交流,不深入探究”“只討論,不求解答”的形式主義,造成小學數學課堂的虛假繁榮,避免以碎問碎答的形式組織課堂,不能讓學生沉浸在蜻蜓點水式的思考而放棄了深度思考。比如,前文課例中的丙老師,不是直接呈現(xiàn)知識形式,也并沒有將問題直接拋出,而是組織的男女學生代表當堂比賽,由趣味比賽進入問題思考,必將引起學生們激烈的討論。比如,在異分母的加減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小組探討:異分母的加減法,是否是簡單的分子與分子相加減,分母與分母相加減?為什么不能直接分子之間相加減、分母之間相加減?該如何解答關于異分母相加減的算式?這樣,課堂討論的過程即交流與合作探究的過程。如果教師能夠打破傳統(tǒng)教學束縛,采用兵教兵或兵帶兵的合作學習形式,針對個別的難題以師生對話的形式反饋,在小組內或班級內找出學有余力的學生進行深度對話。這樣,在合作探究式的深度對話的過程中,無論是對于幫助人還是受助人,都能夠參與到自覺思考、主動探究、自主建構的過程中來。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小組數學探究活動,讓學生們能夠主動地參加到數學教學對話中來,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
另外,最容易被忽視的,則是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任何教學對話都是圍繞教學目的展開的,教學對話不能脫離課堂內容而存在,否則就成為了沒有意義的閑談。教師在課堂活動進行中應當始終引領話題圍繞學習內容發(fā)展深入,這也是極為重要的一點。
小結
在教學的實踐過程中我們明白,只有讓學生有求知欲、主動去思考,他對知識才能真正掌握,他的能力才能真正的提高。而對話式教學的目的就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與表達欲望,引導學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建構、自主總結,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給予適時點撥與相機指導。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通過對話式教學引導孩子自主學習才是未來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沈小林.淺析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現(xiàn)代化,2016(23):267-268.
[2]劉安娜.研學后教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對話教學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
[3]張楠.淺析對話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8(7):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