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玲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過程當中,教育部門對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學要求,首先語文學科是小學階段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載體,而作為小學階段班主任的語文學科教師,更應該注重語文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有效融合,并且有效地將德育教育滲透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當中,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語文學科;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
1小學班主任在語文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重要意義
德育教育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教學當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有效地推動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進程,對于小學階段學生的基本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有著很大的作用。小學階段班主任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時,應將德育教育的內容融入到語文學科當中,使得兩者能夠有效結合,在教學過程當中能夠讓學生有效地認識到自己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教師就可以根據(jù)這些學生的實際狀況有目的性地選擇適合學生的德育提升的教學內容,繼而進行有效引導。這樣學生就會通過班主任教師的合理引導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觀念和意識,在不斷積累的過程當中,逐漸形成學生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
2小學班主任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2.1語文新課程標準教學的要求
語文新課程改革對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有了新的要求,因此班主任教師在進行語文學科教學時,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知識的擴展,同時也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德育教育的有效發(fā)展,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得到有效提高,這也與小學生德育教育的相關目標相呼應。因此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將語文學科與德育教育的相關目標進行有效整合,這樣不僅能夠使小學語文學科發(fā)揮德育教育的相關作用。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因此小學班主任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是非常重要的。
2.2學生素質教育培養(yǎng)的需求
在小學教育過程當中,將德育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是當前我國社會發(fā)展和教學的實際需求。當前的社會發(fā)展需要具有更高道德修養(yǎng)和才能的新時期人才,因此不僅要有更加專業(yè)的技能,還能夠擁有與其文化修養(yǎng)相符合的道德水平。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當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對于學生來說,這是他們接觸到的最為正式的德育教育,而所接觸到的教學內容也都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德育元素,對于小學階段學生思想水平的提升以及道德修養(yǎng)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2.3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
根據(jù)小學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他們身心發(fā)展的具體狀況來說,學生的個人認知水平和他們的個人感知能力還有所欠缺。學生并沒有足夠的分辨能力對是非善惡進行辨別,因而小學班主任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當中進行德育滲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個人思想水平,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同樣這也是小學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主要以一些思想豐富,文章詞藻優(yōu)美的內容為主,通常小學語文學科的文章都散發(fā)著生命的活力和對生命的闡釋,也同樣是對文章當中人物形象高尚情操的描述,這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善惡美丑的有效辨別能力。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教學特征就決定了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班主任教師不僅應注重學生語文知識的傳授,同時又要將德育教育內容融入其中。因而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內容滲透是小學班主任進行語文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3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滲透的相關策略
3.1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班主任教師應該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當中構建起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也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班主任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應該將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確實落實到實踐教學過程中,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才能夠更好地感受到班主任教師對于他們的愛護和關心。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克服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所產生的抗拒心理,讓學生能夠形成積極求知的心理狀況,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修養(yǎng),讓學生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學習和人生。如果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班主任教師依舊以以往的教學形式對待學生,會讓整個課堂變得沒有生氣,在學生出現(xiàn)問題時,教師對學生批評和挖苦,就會增加學生的抵觸心理,這種狀況將無法實現(xiàn)語文學科的育人作用。
3.2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將語文學科作為一種藝術將其形象化教學,是學科教學的重要特點。語文學科并不一定運用枯燥的說教形式進行教學,而通過較為生動具體的形象刻畫反映主題內容,教學效果更好。因此班主任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時應把握教學的基本點。有心理學家明確指出,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地挖掘學生的思維能力,發(fā)揮學生的個人潛能。因此班主任教師在語文學科教學時,應有效發(fā)揮語文學科的特有功能,創(chuàng)設出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將德育內容滲透其中。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科其本身蘊含著非常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因此,班主任教師在進行語文學科教學過程當中,應充分發(fā)揮出語文學科培養(yǎng)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在教學過程當中,班主任應善于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德育教育內容并有效地滲透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當中,讓學生在接觸語文知識的過程當中,不知不覺間也提升了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這對于小學階段學生人格的形成以及學生德智體美的整體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教師應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有效發(fā)掘教學過程中的德育素材,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將德育內容有效地滲透于每位學生的內心,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成為適合祖國發(fā)展的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武瑾.試論小學班主任在語文教學時的德育滲透[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8(36).
[2]孫杰.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與方法[J].新課程(小學),2014(01).
寧夏高等學校一流學科建設資助項目(NXYLXK2017B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