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凡蘇
【摘 要】目的:分析及探討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實驗地點是我院,實驗時間是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選定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4例,抽簽法分組,實驗組共計22例患者,展開急診冠脈介入治療,對照組共計22例患者,展開靜脈溶栓治療。結果:與對照組進行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實驗組終點事件發(fā)生率、住院時間、出院時左室射血分數(shù)均明顯改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表達意義(P<0.05)。結論: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可取得良好成效。
【關鍵詞】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效果
心血管疾病作為基礎疾病,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常見急性心肌梗死,病因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后,可導致患者形成凝血酶,可激活患者血小板,從而形成血栓,對患者血管造成一定栓塞,最終導致患者發(fā)病,不良后果是心肌壞死。為了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臨床提出了盡早開展心肌再灌注治療的相關辦法,可將患者預后質量大大提高[1]。目前,臨床用于促進患者恢復冠脈血流的措施包括靜脈溶栓、冠脈介入治療。臨床上對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進行了相關分析,本文對此做如下報道。
1 資料及方法
1.1 資料 從我院隨機抽取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44例,時間選定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簽訂了知情同意協(xié)議,分組辦法是抽簽法,22例實驗組患者,性別構成是男12例及女10例,年齡分布是34歲至78歲,中位年齡是64.8歲,多支、單支血管病變分別是10例及12例,22例對照組患者,性別構成是男11例及女11例,年齡分布是35歲至77歲,中位年齡是64.5歲,多支、單支血管病變分別是11例及11例。將2組入組患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共計22例患者,展開靜脈溶栓治療:待患者入院,指導患者嚼服300mg腸溶阿司匹林,選擇150萬U尿激酶進行靜脈滴注,時間控制在30min內。實驗組共計22例患者,展開急診冠脈介入治療:待患者入院,為患者口服300mg氯吡格雷、300mg阿司匹林,待手術開始,為患者靜脈注射10000U普通肝素,分析患者冠脈造影結果,定位患者病變血管,評估患者病變血管狹窄程度,然后為患者實施急診冠脈介入術。根據(jù)患者梗死血管情況,對金屬裸支架進行選擇并置入,洗脫支架過程中使用雷帕霉素等藥物,根據(jù)患者血管直徑對支架進行合理選擇,患者梗死血管殘余狹窄程度<20%、TIMl分級在3級以上、術后未出現(xiàn)明顯并發(fā)癥,判定介入治療成功,術后,了解患者情況,做好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他汀類降脂藥物、抗血小板藥物對癥治療工作[2]。
1.3 統(tǒng)計學計算 計算計量資料(t檢驗)、計數(shù)資料(χ2檢驗)數(shù)據(jù)期間使用SPSS 20.0軟件,分別采用以下表示方式:(均數(shù)±標準差)、率,P<0.05,統(tǒng)計學存在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終點事件發(fā)生率(不穩(wěn)定心絞痛、非致死心梗、出血、心臟性死亡)、住院時間、出院時左室射血分數(shù)均明顯改善,與對照組進行組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明顯(P<0.05)。
3 討論
將患者心臟功能保護及維持,可有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有效恢復患者病變心肌功能,若想保證患者臨床療效,可采用缺血再灌注治療方法,效果理想,例如急診冠脈介入治療[3]。因此,臨床對此進行了一定探討,目的是有效救治本病患者,保證本病患者生命安全。作為有效栓塞血管開通方式,急診冠脈介入治療在臨床上常用,可對存活心肌功能進行有效保護,可對梗死面積縮小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可對患者心功能進行有效保護,為了患者進一步展開治療,獲得了喘息時間。目前臨床上常用靜脈溶栓處理來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4],利用靜脈給藥,再通栓塞血管,對比急診冠脈介入治療,受到諸多因素限制,包括溶栓禁忌癥、溶栓時間窗口等,治療效果不夠理想,對于部分患者來說,受到溶栓禁忌癥干擾,不能接受靜脈溶栓治療,占比約1/3。相關性文獻報道,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可行性較高,可明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可顯著下降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發(fā)病最短時間內,可再通患者閉塞冠狀動脈,可解除患者狹窄冠狀動脈,再灌注患者相應心肌,對于瀕臨壞死的心肌細胞來說,可促進其存活,可有效縮小患者壞死范圍,可對患者心臟功能起到一定保護作用,可促進患者預后效果大大改善。
本組實驗得出:實驗組終點事件發(fā)生率(不穩(wěn)定心絞痛、非致死心梗、出血、心臟性死亡)、住院時間、出院時左室射血分數(shù)均明顯改善。臨床實踐充分證實,利用診冠脈介入治療,可對患者心功能起到有效保護作用,栓塞動脈再通效果較為理想,較為可靠。
綜合以上數(shù)據(jù)得出,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較為理想,可顯著改善患者終點事件發(fā)生率(不穩(wěn)定心絞痛、非致死心梗、出血、心臟性死亡)、住院時間、出院時左室射血分數(shù),值得臨床推薦。后續(xù)探討及實踐中,將觀察對象數(shù)量增加、時間延長,可增加本組實驗臨床探討意義。
參考文獻
周玉珍.探討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7(70):75-76.
王煒,李彩鳳,周敏.替羅非班聯(lián)合急診冠脈介入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35):40-41.
余海.替羅非班聯(lián)合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臨床分析[J].中外醫(yī)療,2018,37(08):137-139.
張浩.替羅非班聯(lián)合急診冠脈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探析[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96):147.
許晶晶,唐曉芳,宋瑩,徐娜,姚懿,吳元,張峻,高展,陳玨,高潤霖,楊躍進,袁晉青.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診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患者CYP2C19基因多態(tài)性對抗血小板藥物作用的影響[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7,45(02):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