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要:信息技術是初中教學階段的重要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很重要途徑,對學生全面發(fā)展起到關鍵作用。翻轉課堂是當前較為先進的教育模式,能夠有效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實現(xiàn)知識的高效構建,有效提升學習效果,是教育信息化科學運用的重要形式。本文通過對翻轉課堂進行詳細介紹,結合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際,對翻轉課堂的重要作用進行深入分析,探討科學的翻轉課堂開展策略,對信息技術教學活動進行科學設計,推動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為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有效支持。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
一、引言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成熟,傳統(tǒng)的以知識教學為主的教育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已經成為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翻轉課堂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的科學運用,對提升教學效果起到積極作用,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導地位,結合實際教學情況,科學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翻轉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形式的科學轉變,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主導位置,將課堂時間交由學生自主探索,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設計相應的教學任務和項目,引導學生通過豐富的主動探究活動實現(xiàn)對知識的高效構建,并對其思維進行有效的激發(fā),實自主意識的有效養(yǎng)成。同時教育信息化是推動翻轉課堂開展的重要基礎,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勢,使學生能夠借助微課等自主學習形式,在課前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對基礎知識的有效了解和掌握,節(jié)省課堂時間,提升學習學習過程的針對性,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提升。[1]
三、翻轉課堂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
信息技術知識內容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需要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基礎的同時,能夠對知識進行有效的運用,而傳統(tǒng)的以知識直接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信息技術教學的需求。翻轉課堂教學思想的運用能夠充分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對教學活動的科學設計,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并能夠利用充足的課堂授課時間,與學生進行高效的溝通交流,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和運用能力進行有效的掌握,對教學成效形成準確的評價,有效提取重難點知識,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的參考。[2]同時翻轉課堂的運用對豐富教學活動形成提供了有效的條件,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知識基礎,教師能夠根據教學需求進行相關教學活動的科學設計,對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進行有效的鍛煉,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推動高效課堂的科學建設。[3]
四、翻轉課堂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開展模式
(一)優(yōu)化教學思路
翻轉課堂與傳統(tǒng)的知識教學形式具有較大差異,教師要充分信息技術教學實際,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對其知識水平和興趣愛好進行有效的掌握,為翻轉課堂的開展提供有效的參考。同時要對教學目標進行科學設計,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和智能設備的普及,學生已經具備了相應的信息知識基礎,但是受到其自身成長學習經歷等方面的影響,在知識水平和思維理解能力等環(huán)節(jié)存在著個體間差異,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任務進行層次性的設計,有效適應學生的實際需求,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推動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培養(yǎng)其主動意識,使其能夠形成對知識的自主構建,為翻轉課堂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條件。[4]
(二)合理設計課前預習活動
課前自主預習是保證翻轉課堂高效開展的重要基礎,學生需要對基礎知識進行有效的掌握,才能夠形成對翻轉課堂的高效參與。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對預習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設計,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使其能夠通過預習過程實現(xiàn)對知識的有效理解和掌握,要設計科學的預習教案,對預習活動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目標,形成對信息知識高效構建。教師要合理利用網絡渠道,利用微課、視頻課件等形式,對預習活動進行有效的引導將信息技術知識進行生動形象的展示,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推動自主學習效果的提升。例如在計算機硬件的預習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水平課件的形式,將主要的硬件通過圖片的形式進行展示,并對硬件的功能進行講述,使學生能夠形成知識的有效理解和記憶,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良好的基礎。
(三)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形式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學活動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知識掌握水平進行科學設計,對知識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的鍛煉,實現(xiàn)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科學培養(yǎng)。教師要提升主動意識,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案例和成熟的教學思路,對教學形式進行科學創(chuàng)新,充分發(fā)揮翻轉課堂優(yōu)勢,推動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要合理利用情境教學思想,為學生創(chuàng)建相應的信息知識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并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建,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的引導,并建設良好的交流氛圍,使其能夠對自身預習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進行主動的表達,使其能夠結合教師的講述形成對知識的高效掌握,合理設置互動環(huán)節(jié),強化師生間的溝通交流,有效掌握學生的知識水平,提升教學活動的針對性。教師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合作探索任務,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分組,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和協(xié)作,有效拓寬其思維方向,合理利用信息知識實現(xiàn)合作任務的完成,提升學習效果。同時豐富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形成積極的參與效果,使學生能夠通過主動參與過程,實現(xiàn)對知識的高效掌握。例如在幻燈片制作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環(huán)境,設置相應的合作任務,由學習小組進行任務的自主選擇,通過小組合作過程,實現(xiàn)對知識運用能力的有效鍛煉,并通過小組成員間的討論協(xié)作,對學生的思維意識進行科學的培養(yǎng),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要優(yōu)化課堂評價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準確的評價,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進行及時的表揚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設置相應的激勵措施,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的課堂專注度。
(四)強化課后輔導
課后作業(yè)的科學設計是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充分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效果,布置針對性的課后作業(yè),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要了合理設置探索性作業(yè),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渠道進行相關知識的收集,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對信息思維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要科學設計實踐性作業(yè),實現(xiàn)對知識運用能力的有效鍛煉。要合理利用微課對學生的課后自主學習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作業(yè)需求,進行微課的自主學習,形成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五、結語
翻轉課堂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科學運用對提升教學效果起到積極作用,教師要加強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結合信息技術教學實際,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設計,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推動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金棟. 新形勢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應用研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9(9):105-105.
[2]尹雯君. 基于翻轉課堂的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構建[J]. 讀天下(綜合), 2019(6):200-200.
[3]唐家明.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探究[J]. 兒童大世界(下半月), 2018(12):125-125.
[4]劉千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探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8(25):27-27.
作者單位:阜康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