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斌
【摘要】目的:研討在接受PICC的病人中實施整體護理對預防其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的積極效果。方法:擇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并行PICC的86例病人為對象,按照臨床護理方式的差異將其列入整體組、基礎組,各組43例,置管期間,基礎組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整體組在基礎護理的前提下開展整體化護理干預,評比兩組病人深靜脈血栓的出現(xiàn)率。結果:整體組置管期間深靜脈血栓出現(xiàn)率(2.33%)顯著低于基礎組的(16.28%),組間對比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整體護理在預防接受PICC的病人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方面具有確切效果。
【關鍵詞】PICC;整體護理干預;預防;深靜脈血栓;效果
【中圖分類號】R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0)12-067-02
PICC即指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這項技術是一種新型輸液方法,用藥期間無需反復靜脈穿刺,能夠減少高滲性、高刺激性藥物對血管組織造成損傷,有利于提高護理工作效率,且不會對病人的日?;顒訋磔^大影響,因此,在臨床上得到推廣運用[1]。但PICC技術使用期間,容易誘發(fā)一些并發(fā)癥及風險事件,深靜脈血栓便是PICC病人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如果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會使病情加重,情況嚴重時直接危及生命。此文擇取我院收治并行PICC的86例病人為對象,主要探究實施整體護理對預防PICC病人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的實際效果,詳述內容如下:
1.對象、方法
1.1病例來源
擇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并行PICC的86例病人為對象,上述病人均具備接受PICC的臨床指征,意識清醒,無語言或溝通障礙;按照臨床護理方式的差異將其列入整體組、基礎組,各組43例,整體組:24例男性,19例女性,年齡37-76歲,平均(57.2±8.49)歲;基礎組:23例男性,20例女性,年齡36-74歲,平均(56.7±8.25)歲;兩組病例各項基線資料經過比較并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PICC置管期間,基礎組采取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即向病人提供導管護理、輸液護理、常規(guī)健康教育等護理服務。
整體組在基礎護理的前提下開展整體化護理干預,詳細措施為:①置管前進行全面評估。在病人置管之前,護理人員需對其身體情況進行科學、全面評估,明確有無PICC禁忌癥,如果伴有血液高凝或血栓史,需慎重進行PICC;肢體活動不便或存在偏癱者,需選擇健側肢體進行穿刺,防止因血流速度減慢、血液粘稠度較高而誘發(fā)血栓,結合病人血管條件、實際情況選擇合適型號的導管,最好選擇材質柔軟、小型號的導管,依據(jù)病人體型決定導管長度,確保導管末端抵達上腔靜脈。②積極加強健康教育。接受PICC后,護士向病人解釋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的弊端及防范措施,囑咐其增加飲水量,盡量進食易消化、清淡類食物,按照個體差異指導開展適度鍛煉,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使血液粘稠度下降。交代病人若穿刺部位出現(xiàn)腫脹、滲血、異常疼痛等現(xiàn)象時,立即告訴醫(yī)護人員;除此之外,按照每位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予以疏導干預,幫助減輕其負性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抗病心態(tài)。③加強抗凝護理。置管期間,護士定期協(xié)助病人接受凝血指標檢查。對存在凝血功能異常者,遵醫(yī)囑予以抗凝治療。在抗凝治療中,密切關注病人的牙齦、皮膚黏膜等有無出血現(xiàn)象,若有異常反應立即告知醫(yī)師作出處理。④加強導管護理。PICC置管過程中,需注意保護置入導管,防止導管堵塞、脫落等問題出現(xiàn);按時為病人替換敷料,預防穿刺部位出現(xiàn)感染,如果體溫顯著上升,且穿刺處出現(xiàn)滲液、紅腫等癥狀,提示穿刺部位有可能出現(xiàn)感染。護士要及時將這一情況匯報給醫(yī)師,遵醫(yī)囑予以抗感染治療。利用導管輸液之前,取少量生理鹽水預沖導管,明確導管通暢后輸注相應藥物,在輸注濃度高的液體(如脂肪乳劑、甘露醇等)之后,仔細沖洗導管,避免管道堵塞。封管操作中,嚴格遵循無菌技術規(guī)范執(zhí)行。⑤加強基礎護理。置管后3天內,可對病人穿刺部位以上10厘米處實施熱敷處理,4次/天,15分鐘/次;指導病人活動置管側上肢時,需遵循適度原則,防止提拉重物,做好置管側上肢的保暖護理,囑咐病人在臥床休息時不可長時間壓迫其置管側肢體;日常護理中做好穿刺部位附近皮膚的清潔護理;病人沐浴時注意防護穿刺部位,防止穿刺部位沾水。針對皮膚過敏者,在其穿刺部位附近皮膚涂抹一定量的抗過敏藥膏,固定導管時使用脫敏膠布。
1.3評價指標
參考深靜脈血栓的臨床診斷及治療指南[2],統(tǒng)計兩組置管期間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的例數(shù),并計算出深靜脈血栓出現(xiàn)率。
1.4數(shù)據(jù)處理
使用SPSS22.0軟件對各項數(shù)據(jù)予以計學分析,計數(shù)數(shù)據(jù)表達為 (n/%),數(shù)據(jù)對比經x2檢測;對比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時以P<0.05來表示。
2.結果
整體組置管期間深靜脈血栓出現(xiàn)率(2.33%)顯著低于基礎組的(16.28%),組間對比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3.討論
PICC技術的普及運用,給病人提供了新型的安全輸液通道,但置管后易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其誘因主要為血流速度減慢、靜脈壁受損傷、病人處于高凝狀態(tài)等,若PICC置管期間病人得不到全面、優(yōu)質護理,很容易引起深靜脈血栓,致使病情加重,并影響康復和預后[3]。為探索預防PICC病人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的有效方法,我科室將整體化護理干預用于這類病人中,整體護理是兼具全面性、科學性、實用性、預見性的臨床護理方式,護理人員對PICC病人出現(xiàn)血栓的具體原因進行調查分析,并按照每名病人的身體狀況擬定合適的干預措施,通過置管前全面評估、加強健康教育、抗凝護理、導管護理、基礎護理等一系列措施,為病人提供全方位、系統(tǒng)性的護理服務,盡量消除PICC置管期間存在的風險因素,使深靜脈血栓的出現(xiàn)可能性降低[4]。該項研究指出,整體組置管期間深靜脈血栓出現(xiàn)率(2.33%)顯著低于基礎組的(16.28%),組間對比差異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提示,整體化護理在預防深靜脈血栓出現(xiàn)方面具有確切效果。
綜上,將整體護理干預用于接受PICC的病人中,有利于控制血栓風險,能大幅度降低深靜脈血栓出現(xiàn)率,建議推廣實施。
【參考文獻】
[1]魏紅俠,王吊霞,姚晚俠.PICC置管并發(fā)深靜脈血栓病人的綜合干預[J].護理研究,2016,30(28):3555-3557.
[2]王弘杰,許宗儀,周娜,等.精細化護理預防腫瘤化療患者PICC相關性上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J].結直腸肛門外科,2018,24(S2):269-270.
[3]吳蓉.PICC置管后腦卒中患者預防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研究進展[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07):9-12.
[4]張燕,朱紅江,史小飛.對接受PICC的患者進行整體護理對預防其發(fā)生深靜脈血栓的效果[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9,17(01):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