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彬
摘要:云平臺學習主要是指自主學習為主的一種學習方式,且已經成為機械制圖教學中的發(fā)展趨勢?!稒C械制圖》的教學中,通過超星“學習通”的運用,將《機械制圖》課程資源在線上共享,學生在課內外實時學習的同時,通過超星“學習通”的“討論”功能及時與教師、同學相互交流實際學習體會,并提出問題進行探討,從而在師生間互動形式豐富的同時,實現(xiàn)學習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超星學習通;云平臺;自主學習;機械制圖;策略
0? 引言
《機械制圖》作為機械類專業(yè)的學生步入高校必須要掌握的一門基礎課,其通常對學生閱讀以及繪制工程圖相關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學生空間專業(yè)課的學習有著重要影響。本文主要以《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為研究對象,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實施“一課一問”引導學生提問的教學方法改革活動,通過在平行班級間教學效果的數(shù)據分析,形成相應的推廣經驗。并聯(lián)動學校、教師、學生,構建三位一體的移動式的生態(tài)學習系統(tǒng),并創(chuàng)建以超星“學習通”作為基礎的本校教學生態(tài)圈,從而使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得到有效提高,并構建校內外共享資源的通道,通過教師教學能力以及研究水平的提高,實現(xiàn)全流程的教學管理開展,并利用平臺中的大數(shù)據促使課堂內外師生間的互動性得到有效提升。
1? 《機械制圖》傳統(tǒng)教學的問題
《機械制圖》的教學中,傳統(tǒng)化教學通常是以教師為主的面授法,機械教師需通過虛擬模型或者實物進行教學,學生通常是在課堂上被動的接受相關知識,在遇到具有較強應用性的知識點時,僅依賴于面授法,學生不僅無法接受與理解,而且伴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知識點的難度逐漸加大,致使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厭學的心理[1]。同時,對于《機械制圖》課而言,其教學重點主要是對學生的素養(yǎng)以及技巧進行培養(yǎng),但是,素養(yǎng)與技巧的培養(yǎng)都需建立在大量知識同化以及練習基礎上不斷積累的。同時,傳統(tǒng)化的教學中運用的“課堂教學—課后的作業(yè)練習—作業(yè)點評”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教學需求。再加上學生自身的接受與理解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無法確保面面俱到,這就使學生在具體學習中容易出現(xiàn)“課堂斷點”。學生在課堂學習時,一旦產生“課堂斷點”,就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并導致課堂形成教師“獨角戲”的局面。對于課后的作業(yè)練習而言,該階段教師布置的作業(yè)相對簡單,大部分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而布置的作業(yè)相對較難,學生自主完成相關作業(yè)的比例就會相應下降,此時,如果機械制圖的教師給予相應的壓力,學生為了完成作業(yè),就會抄襲其他學生的作業(yè),從而影響到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2]。而對于作業(yè)點評而言,由于教師自身的工作量相對較大,就需要在短時間完成全班學生的作業(yè)點評,并對學生作業(yè)產生錯誤的原因進行同步總結與歸納,這種狀況下,教師就無法準確、清楚的記清每個學生的作業(yè)完成狀況。同時,想要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通常要求學生在上課前自主復習,并在課堂學習時,能夠對之前學習的知識進行準確回憶,并加以思考。面對該教學現(xiàn)狀,機械制圖的教師就需加強對教學模式的轉變,從而確?!稒C械制圖》的教學效率提高。
2? 《機械制圖》教學中“超星”學習通的應用優(yōu)勢
2.1 有助于學生自主學活動的實施
課程設置中,在每個模塊都設置了討論版塊,老師可以在平臺上設置任務、討論等活動,設定一個話題,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展開討論甚至辯論,促使學生利用平臺去查找資料,尋求答案,從而提升自主學習的意識,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在討論版塊,學生和老師都可以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供大家交流,也可以瀏覽小組其他成員的帖子,學習他們好的地方,取長補短,即使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向老師和同事們請教。建立開放、創(chuàng)新、交互、共享的線上交互平臺及線下交互空間,讓學生在具有自主、開放氛圍的空間里開展“一課一問”活動,使其成為“一課一問”活動開展和交流的場所、鞏固知識和預習知識點的學習場所[3]。通過交互平臺,還有效的加強了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增強了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有效的促進教育技術水平提高。
2.2 有助于移動生態(tài)學習系統(tǒng)的打造
通過超星“學習通”打造學生、教師、學校三位一體的本校移動學習生態(tài)體系,學生可以通過自身的學習行為數(shù)據讓學生能夠更加透徹的了解自己(大學學習、生活),尋找差距。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詳細學習數(shù)據,讓教師能更加科學全面的了解每一個學生,深度反觀自我,精準調整教學教案實現(xiàn)教學相長。學??梢酝ㄟ^整體大數(shù)據的分析處理,讓學校能夠更加精準科學宏觀的了解教學全局,深入掌握每個老師的課堂教學,有效實施教改。
2.3 有助于教學生態(tài)圈的構建
使用超星“學習通”的課堂輔助教學系統(tǒng)、在線學分課程系統(tǒng)、信息查詢系統(tǒng)、實名社交系統(tǒng)的種種激勵措施,實施“一課一問”教學方法改革,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
打通校內外資源共享通道,利用超星“學習通”的移動閱讀系統(tǒng)、圖書館系統(tǒng),可以進行海量資源自由搜索與訂閱,充分發(fā)揮校內外教學資源價值。
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研究水平,通過超星“學習通”的大數(shù)據分析系統(tǒng)、課程自建系統(tǒng)、課堂輔助教學系統(tǒng)、作業(yè)自動處理及相似度分析系統(tǒng)功能大大減輕教師教學事務性工作負擔,為教師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改善與科學研究,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研究水平。
實現(xiàn)全流程教學管理,通過超星“學習通”的智能簽到、課堂管理系統(tǒng)、移動教務查詢系統(tǒng)、大數(shù)據分析系統(tǒng)、教學評價系統(tǒng)、報名及考試系統(tǒng)實現(xiàn)網絡教學的全流程管理。所有互動數(shù)據自動統(tǒng)計,為課程評價提供依據,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使原有的被動式學習課堂轉變?yōu)橹鲃拥?、有?chuàng)新性的課堂,改進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課堂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新模式下的移動微學習課堂評價數(shù)據源主要來自教學質量、教學狀態(tài),據此建立集課堂教學質量的大數(shù)據采集、分析、監(jiān)控于一體的教學評價新體系,用事實和數(shù)據說話,可以實現(xiàn)教學課程與不同教師的縱向對比和橫向對比,進一步建立教學質量評價管理體系,以此建立的優(yōu)秀課堂教學評價模型為開發(fā)高效課堂提供了參考[4]。
3? 《機械制圖》中“超星”學習通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機械制圖》主要是對機械設計的技術信息的方法、理論、技能進行研究,屬于機械類專業(yè)各門課程的基礎,同時,課程內容不僅具有較強理論性,而且還具有較強實踐性。在《機械制圖》的教學中,通過“超星”學習通的運用,以線上創(chuàng)建班級的方式,實現(xiàn)移動學習,并打通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移動教與移動學。
3.1 課前預習
《機械制圖》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教學內容的PPT、圖片、視頻、相關問題等資料都傳到“超星”學習通平臺上,創(chuàng)建班級數(shù)據庫,并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以便于學生提前熟悉有關教學內容[4]。而相較于傳統(tǒng)化教學而言,學生通過圖片、視頻等資料提前了解相關內容,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相應培養(yǎng)。
3.2 課堂互動
3.2.1 基于綜合理論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機械制圖》的課堂教學作為對學生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具體教學時,教師需將課堂上的教學作為契機,將理論知識講解作為載體,以此為學生營造相應寬松且平等的教學氛圍[5]。機械制圖教師需注重課前的教案準備,并在課堂教學中,積極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鼓勵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回答,從而為學生學術思維的啟迪創(chuàng)設平等互動的環(huán)境。教師在具體教學時,需通過比較、歸納、總結等方式,促使理論知識與制圖實踐的相關內容相結合,從而深化學生對機械制圖相關知識的掌握與運用[6]。例如,對直線的投影特性進行教學時,教師可提出問題:“投影面垂直線的投影有哪些特性?”學生則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并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將直線有關的性質、方式、使用問題等展現(xiàn)給學生,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和直線投影相關的知識點,而且還能使學生全方位理解知識的基礎上,更好的了解到通過知識點對相關問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3.2.2 基于綜合應用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
《機械制圖》課的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都是通過手工制圖,且需要制圖專用的教室、丁字尺、圖版等條件,而當前的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普及,通常會用相關軟件進行制圖。根據學生使用繪制軟件學習以及操作能力相對較強的特點,及高職院校與企業(yè)對學生制圖能力提出的要求,在教學實踐當中需探究怎樣與傳統(tǒng)化手工尺制圖相結合[7]。教師可通過“超星”學習通APP,對機械加工的相關視頻進行播放,并闡述其內容及在生產中的作用,以增強學生對零件的加工、部件的安裝等相關工藝的了解,并深化學生對機械加工的認識,從而有效掌握相關機械制圖的知識。
3.3 課后作業(yè)的完成
《機械制圖》的教學結束后,教師可布置相應的思考題與作業(yè),鼓勵學生在“超星”學習通APP的討論區(qū)留言,通過在線討論,不僅有助于教師獲得學生學習的興趣點,而且還能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從而使學生的有效學習。同時,通過該方式引導學生對思考題與作業(yè)進行完成,還能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機械制圖課具體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的綜合能力及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為基礎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而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運用,將機械制圖的理論知識與繪圖軟件相結合,這不僅可以使學生繪圖、讀圖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還能使學生形成高效、正確的工程圖學的思維方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主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閆肖肖,鄧小珍,李志彪,等.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機械制圖移動教學的研究[J].科技風,2019(34).
[2]李小號,孫少妮,張聞雷.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思考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No.374(32):176-177.
[3]劉強,彭娜.基于“超星直播+學習通”的在線教學示范[J].大學化學,2020.
[4]邱慧麗,盧彪,高銘悅.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9,026(004):96-97,103.
[5]王雷,韓達,梁春華,等.機械制圖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點思考[J].山東化工,2019,048(001):143-144,146.
[6]黃淑芳,陳偉珍,廖容.基于“互聯(lián)網+教育”《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裝備制造技術,2018(7).
[7]馮桂爾.基于“互聯(lián)網+”的智慧課堂教學設計和實踐分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