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春
摘要: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興趣的主要科目,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科學探究可以讓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養(yǎng)成用嚴謹?shù)目茖W思維去面對日常的生活和學習。小學科學這門學科對小學生而言,是相對抽象的概念和內(nèi)容,小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對小學科學這門課程中的好多抽象性概念不能較好理解,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利用科學探究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科學素養(yǎng),利用多種科學實驗,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關鍵詞:科學探究;小學科學;應用
科學探究是以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為出發(fā)點,將具體的探究問題作為科學實驗的具體發(fā)展方向,為小學生從探究活動中獲取相關知識并加深印象的一種活動。從本質(zhì)上來講,科學也是一種探究,是對未知領域的探討和研究,那么對于小學生來講,科學教材中的知識就是小學生的未知。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按照科學這門學科的實際特點,根據(jù)小學生的實際需求和發(fā)展需要,按照科學的學科探究步驟和研究順序,由小學生的已知推向未知,充分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利用科學探究為學生開展小學科學課程教學。
一、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科學探究具體是指利用科學的方式和手段,對科學知識進行分析和了解,并將這些科學相關知識進行內(nèi)化的研究各類科學、特別是自然科學的一種較為常見的方法。這種探究方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確定科學探究的具體內(nèi)容和探究方向,利用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基礎知識進行分析并得出問題的可能性結果,依據(jù)這個結論來制定具體的探究方式和探究方法;其次,帶領學生進行科學實驗,讓學生有實際操作的機會,做好記錄,將科學實驗的結果與實驗前的分析結果進行對比,以檢驗實驗結果的合理性;最后,指導學生互相交流、探討,得出最終結論。在實際的小學科學教學中,融入科學探究,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更加積極且主動地參加科學課程學習,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學科綜合素養(yǎng)。
二、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一)啟發(fā)小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
在小學生教育中,對學生應該使用啟發(fā)性教育,因為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有限,教師需要在科學探究的課堂上積極鼓勵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由于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很難安靜下來觀察相關的實驗,特別是遇到比較難理解的科學探究時,教師更應該循序漸進,教學內(nèi)容應該從小學生生活中所能接觸的事物開始,不能講授學生難以接受的內(nèi)容。例如,“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這一課應該放在學生基本了解了生活當中的正常用電之后再進行教學,而不能急于求成,在一步一步地讓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進行掌握之后,再進行科學探究就會比較簡單。還有,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教學時,應該選擇學生在生活當中容易見到的,比如食物。因此教師在教授“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這一課時,首先要讓學生分別對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進行仔細的觀察。學生所觀察的食物要慢慢地從日常生活比較常見的換成一些難以見到的食物,還要保證它是對學生的生活非常重要的,如大米。這是比較簡單的,大米在生的時候是什么樣子以及煮熟之后又是什么樣子,可以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在有了比較直觀的了解之后,就會知道原來大米生的時候是硬的,而煮熟之后是軟的,是可以進食的。教師在科學探究的課堂上要啟發(fā)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而且在科學實驗的過程中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親自動手,學生在親自動手操作的同時也會在腦海中形成深刻的記憶,這有助于提高科學探究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加強小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
溝通是人們交往的重要橋梁,因此在科學探究課堂上,學生充分參與到科學探究中的體現(xiàn)就是參與科學實驗話題的討論。俗話說:“眾人拾柴火焰高。”因此在科學探究中,學生遇到比較棘手的問題時,可以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來解決??鬃釉唬骸叭诵斜赜形?guī)煛!倍诳茖W探究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是非常關鍵的,關系到科學探究過程的步驟是否正確,還有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否符合客觀實際。在科學探究過程中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一方面能保證科學實驗的順利進行,并使所得出的實驗結果比較合理化;另一方面能促進學生關系,有利于加強班級團結建設,營造健康和諧的學習氛圍。
(三)發(fā)揮小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
人們進入21世紀之后,對教育領域的改革是非常重視的,教育發(fā)展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所以在新時代背景下產(chǎn)生了新型的師生關系,即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是主體,而教師扮演著引領者和輔助者的角色。在小學階段的科學探究中,鑒于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問題,教師應當進行正確的引導,如教師在科學實驗中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教師教學“測量水的溫度”這一課時,基于教師已經(jīng)對學生講解了溫度計的使用及其注意事項,而且這個科學實驗的步驟比較簡單,所以教師可以在學生旁邊指導,讓學生親自動手測量。同時其實驗數(shù)據(jù)也是比較容易收集的,因此這個科學實驗可以完全由學生自主完成,最后由教師對這個科學探究實驗進行講評即可,這樣的實驗模式能使學生建立對科學實驗的信心。在科學探究實驗中讓學生動手操作,有兩個方面的好處:一是學生能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轉變原來的學習地位,將學習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二是學生能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符合自身能力的科學探究,以保證自身在科學探究課堂上有所收獲。
(四)鼓勵學生樹立科學探究的創(chuàng)新思維
創(chuàng)新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在科學教育中,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要被傳統(tǒng)的條條框框所限制。在歷史上創(chuàng)新思維的出現(xiàn)一般是備受爭議的,因此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當學生出現(xiàn)爭議時,教師不應該過早地否定學生的結論,而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提出質(zhì)疑,并在實驗中讓學生論證自己結論的正確性。
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是不斷發(fā)展進步的,因此教師在對小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教學時,應該與時俱進??茖W教學的改革工作在未來的發(fā)展中還需要繼續(xù)努力。學生是民族的未來,因此致力于教育事業(yè)的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魯連春.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外交流,2019,26(37):300-301.
[2] 陳航.科學探究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J].科普童話·新課堂(下),2019,(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