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挖治
摘要: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學生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F(xiàn)代教育的實質是開放性教育,核心是“生本意識”,即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主動探究;參與實踐;自主合作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這是學生終身學習的需要。在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會創(chuàng)新,參與實踐,要激發(fā)興趣,弘揚個性,使學生得到主動發(fā)展,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帶著書本走向學生。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師是書本知識的傳授者,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沒有教師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學生帶著鐐銬跳舞,師生的生命力、主體性不肯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其實學生能在課堂上多大程度地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能力,往往取決于學生自主學習的程度。教師應該帶著學生走向知識,不要把嚼爛的知識喂給學生,要大膽放手,創(chuàng)設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與條件,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留給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感悟的時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如在教學《田忌賽馬》時,教師可完全改變以往分析課文的固定程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第一次賽馬的過程,由學生自己畫賽馬圖去理解,第二次賽馬則可模仿電視現(xiàn)場直播的形式,讓學生當講解員,直播第二次賽馬的經(jīng)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使直播的過程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的過程。這樣的課輕松快樂,充滿趣味,又有挑戰(zhàn)性,學生喜歡聽。
二、讓學生自己去實踐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文,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課堂教學應是學生語文實踐的主戰(zhàn)場。”心理學研究表明:任何一種技能的形成,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都必須投入時間,進行相應的實踐訓練。如在教學《五彩池》時,可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然后把描寫五彩池神奇的句子畫下來,并讓每個學生練習讀一讀,讀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請學生選自己喜歡的句段來朗讀,通過朗讀讓別人感受到水池真多,真神奇。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各種聽、說、讀的機會,讓學生興趣盎然,情緒高漲。課后可集體為五彩池作廣告,學生便創(chuàng)造出“池在人間不在天,五彩瑤池在人間?!薄安佚埳缴巷@奇觀,大自然啊真神奇?!边@句句都是發(fā)自肺腑表達真情實感的廣告詞。又如在教《田忌賽馬》中,可先讓學生當齊威王的謀士,給他獻上一招,使齊威王以2:0戰(zhàn)勝嗎田忌,通過這一實踐活動也鍛煉了學生思維的求異性、深刻性,最后老師再組織第三次賽馬,讓學會分成;兩隊,一隊代表孫臏和田忌,另一隊代表齊威王,讓學生通過親自賽馬,使其在積極制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三、讓學生自己去創(chuàng)新
學生是認知發(fā)展的主體,不是知識的容器,要改變“一言堂”教學模式,凡是學生能夠探索得出的,教師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fā)現(xiàn)的,教師決不暗示,要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努力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和探索價值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利用課內外資源主動探索,把課本中“靜態(tài)知識結論”轉化為“動態(tài)的探索對象”,再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悟用語言表述出來,同學可以補充,這樣所有的學生不僅參與了全過程,表達了情感,而且學會了傾聽,學會了合作交流,學會了獨立思維,不人云亦云,都學會別具一格,不落俗套,有所創(chuàng)新。如教學《鏡泊湖奇觀》這一課時,可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出示一份招聘啟事:”本旅游公司欲招聘鏡泊湖的導游,欲應聘者請對吊水樓瀑布和地下森林其中一處景點作介紹,有創(chuàng)新者優(yōu)先錄用。”這一招聘引起學生極大的關注,并激起了強烈的探究欲望,學生興趣很濃,躍躍欲試。還有大部分同學利用課余時間上圖書館查找資料,到網(wǎng)上下載資料,并為鏡泊湖景點寫了廣告詞。在講解時,同學們增添了許多著名的景點,并能流利地解答“游客”的疑問,他們繪聲繪色的解說,博得同學們的一陣陣喝彩,整個課堂生動活潑,學生個性飛揚。
四、讓學生自己去評價
人貴有自知之明,要讓學生在評價中認識自己,也就是讓學生在課中進行自我評價及互相評價。組織有效的自我評價,有助于學生隨時進行自我反饋、自我調整、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有利于學生主體性、自主性發(fā)展。如在教學《可愛的草堂》時,可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后,把感受到草堂可愛的句子畫下來,再讓學生在小組中練習讀,讀出自己的感受,組員之間互相交流、評價,最后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向全班朗讀,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這就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邀請、學會稱贊、學會欣賞、學會合作、學會評價、學會學習。同樣也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到審美的樂趣。
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只要我們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參與實踐,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實踐、去創(chuàng)新,那么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潛能定能充分發(fā)揮出來,課堂也會因此而煥發(fā)出生機活力。
參考文獻:
[1]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初探四川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05
[2]讓課堂“活”起來——淺議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06/09
[3]新課程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歷史教學實踐考試(教研版)2008/01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qū)第五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