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實踐教學中融入新的教學要素,使教學方案更加創(chuàng)新、合理、科學,在初中道德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互動教學法,有利于營造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本文分析了互動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并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設性意見,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互動式;策略
本文就結(jié)合具體教學實踐,針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互動式教學的應用策略展開具體分析與討論,以期能為廣大同仁提供有價值參考。
一、引入案例,互動式教學的常態(tài)
案例教學模式是互動教學模式的典范,主要教學方式就是借助真實的案例來教育學生,它能將復雜、困難的理論知識轉(zhuǎn)化為簡單、直觀的案例,打破了傳統(tǒng)單一、落后的教學模式的束縛,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舉例說:教師在講解《責任與角色同在》的課本知識內(nèi)容時,可運用案例教學方式,將教師、士兵、法官等不同角色按照角色具體責任進行分類,加強學生對責任的認識和理解,重視責任對人生的重要性,其來自于對法律的嚴格遵從,對道德和職業(yè)的遵守,組織學生討論不同身份所代表的具體責任,了解不同責任對應的社會成本以及回報,根據(jù)角色的變化去承擔相應的責任,就那些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人給學生舉例講解,培養(yǎng)學生責任心。在學習《情緒的管理》時,老師可以選取一個例子,小強是家里的獨子,家庭成員的所有人都很疼惜他,這就使其從小有了唯我獨尊的性格,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學校都有著自以為是、一位女同學不小心碰到了他,即使女同學道歉,但是他依舊不依不饒,對女同學進行言語攻擊,他和班級同學一起活動時,意見分歧,他還指責別人,最后和同學打架。聽完這個案例,老師問:你們覺著小強的行為有問題嗎?問題在哪呢?借助對案件的解讀和分析,學生們都會認為,小強的確不應該如此。他的同學不是故意碰他的。而且,她已經(jīng)向他道歉了。他這樣做就意味著他的素質(zhì)太低,根本不知道應該尊重任何人,由上可知,借助案例展開教學活動,對學生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培養(yǎng)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強化學生對責任的認識和理解。案例選取極為重要,要選擇貼合學生生活的案例內(nèi)容,符合學生的實際興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認知。若是選擇案例,不貼近生活,過于復雜,學生無法理解,就會缺乏主動探索的意識,因此,教師應該選擇貼近生活的案例,給學生熟悉感,就會更為主動的去思考案例,實現(xiàn)高效教學。
二、創(chuàng)設情境,互動教學的基本要求
叛逆心理是初中學生的普遍特點,不主動和老師以及家長交流,缺少對事物的認知和判斷能力,自控能力差,對外界事物的抵抗能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的制約,但是初中生探索能力強、活潑好動,教師應該針對教學要求和學生具體特點,借助多種教學設備建立教學情境。在《認識自己》的課堂中,老師可運用教學設備播放兩段視頻,一段視頻告訴學生因為外表而自卑,另一段視頻告訴學生即使外觀上不足夠優(yōu)秀,但是性格好,樂于助人并且陽光活潑,引導學生關注到視頻中此點,部分學生說:"不管他們長什么樣,他們都不能自暴自棄。他們應該積極面對生活。"其他同學說:"像視頻里的女生一樣,我也覺得自己沒有別人好看,所以我不好意思和別人交流,怕他們笑話我。"同學們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表達的過程中,開始思考,逐漸形成自我意識。情境互動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教師的一種教學意識。有了這種意識,教師就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的互動意識,確保教學活動不存在痕跡化,自然流暢的教學方式可以將和學生緊密相關的內(nèi)容加以結(jié)合,借助講述生活中的案例,開展互動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實現(xiàn)高效教學。
三、主題探討,互動式教學的主導
教師長篇大論講解道理并不是道德和法治課堂的初衷,教學內(nèi)容應貼近學生生活,在學生的認知范圍內(nèi)思考,清楚學習主題,了解活動的相關流程,確保參與性,這樣才能彰顯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和探究意識。通過設置主題或以教材內(nèi)容為主題,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青春時光》教學時,提出和本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主體"青春期的變化和成長",引導學生積極討論,自己在這些年的變化,部分男同學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嗓子變粗了,還長了胡子等外表特征,另外部分的學生會說,以前不了解父母的辛苦,對父母的管教不理解,知道父母是希望他們健康成人,學生們積極討論,最后,教師總結(jié):“青春期的變化和成長不僅是外在的生理特征,也是心理成長和成熟的方面。如一些學生可以意識到父母的好意,知道應該克制自己,這意味著他們已經(jīng)長大了。”又比如在學習了《集體生活邀請我》之后,老師可以在班級范圍內(nèi)舉行活動,男女分隊進行拔河比賽。每個班分別選派10名男生和女生與兄弟班打斗。據(jù)說學生對參加團體活動感興趣?;顒咏Y(jié)束后,老師引導學生思考:參加集體活動的感覺如何?你對你們班的成績滿意嗎?學生們在比賽中失敗了,所以他們很沮喪,他們對比賽的結(jié)果表示不滿,也為集體榮譽奮斗。借助案例講解和實踐教學,增加學生對道德和法治的理解,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集體榮譽感,實現(xiàn)高效的教學方式。
四、創(chuàng)設問題,互動式教學的本體
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提出許多問題,此種教學方式雖然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但是由于課堂時間有限,間接導致學生思考范圍局限,自然達不到教學目的,問題設置的準則就是精煉,確保足夠的教學時間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思考。為確保問題的精準,教師應該對教學內(nèi)容深度剖析,理解文章主題,貫徹學習內(nèi)容,充分掌握教學內(nèi)容,設置精準問題,設置問題還應考慮是否貼合實際和學生認知范圍,不僅實現(xiàn)精準提問,同時確保學生高效思考。將《家的意味》作為教學范例,老師可在課前事先準備好關于“家庭風格”“家庭家規(guī)”等視頻,讓學生可在課堂中更加直觀貼切的理解本節(jié)課主要內(nèi)容,為確保學生可以對本節(jié)課文內(nèi)容全面認知,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家?”“我們所認識的家是哪種家庭”,學生在下面積極討論,由于此問題存在抽象性,學生難以理解,依據(jù)教學經(jīng)驗,教師可在一節(jié)課中設置兩個主要問題,若是學生可以通過自己思考解決以上問題,就證明本節(jié)課的難點和重點都迎刃而解,兩個問題之間應該設置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生思考解決第一個問題后,進而思考解決第二個問題,由此,在增強課堂互動的同時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借助問題建設,提升課堂互動性,運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認知本節(jié)內(nèi)容的難點和重點,值得重視的是在教學中將學生放在教學主體地位,設計問題要針對所有同學,問題的難易性值得教師注意,實現(xiàn)全方位互動,實現(xiàn)活力課堂的同時確保課堂學習的高效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五、總結(jié)歸納,互動式教學的提升
教師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誘導學生學習,采取互動式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和教師探討知識,教師對學生總結(jié)的內(nèi)容進行講解剖析,總結(jié)歸納的前提是讓學生單獨敘述或分組討論。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后,教師可以對教材中的概念和原則進行總結(jié)和歸納。比如,在“我”和“我們”的教學時,老師首先要求個別學生集體談談自己的典型事例。比如,一些學生談了自己在小學參加羽毛球團體賽的經(jīng)歷,講解其當時獲得比賽冠軍的經(jīng)歷,部分學生講述自己班級集體拔河的情景,教師在聽完講述后,引導學生思考集體帶給我們的影響,讓學生積極討論,意識到集體對個人的重要輔助,認識到個人融入集體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意識,在團隊中積極友好相處,互幫互助的高尚品質(zhì),在學生自我講述完經(jīng)歷后,教師有責任在保持原有思路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變換思維。此時,教師要對學生結(jié)果進行深度剖析,講解課本知識,實現(xiàn)高效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課堂中重視互動,其也是新課改的重點。在實際實施中,教師應該全方位貫徹落實,借助情景設置,提升學生對道德的認知實踐互動是教學的重要措施,提升了學生參與度,加強學生對道德和法治的認知能力,促進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學的深入改革。
參考文獻:
[1]鄭士國,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情感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6(10):11-12.
[2]史克松,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的互動教學[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6(10):89-90.
[3]唐雯,淺談互動式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應用[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6(18):89-90.
作者簡介:赫良福(1977.09.15-),男,安徽阜陽,最高學歷:研究生,最高學位:碩士,職稱:高級,研究方向:思想政治課程與教學。
(北京師范大學株洲附屬學校 41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