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道書
所謂“五字預習法”,就是由“讀、看、寫、記、研”這五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的,一套針對高中語文的課前預習方法。
一
“讀”,就是每學習一篇課文之前,要求學生先把課文讀熟?!白x”,是“五字預習法”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般來說,讀第一遍(無論采用什么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讀準字音,掃除文字障礙。讀第二遍則要求在大概理解字句內容的基礎上,畫出關鍵詞句,這些畫出的詞句就是課堂上研讀課文的切入點。在讀的過程中,一定要指導學生注意課文下面的注釋,借助注釋可以高效地解決許多問題。一般來說,除了一些簡短精煉的段落或詩篇需要背誦,應反復讀外,其它課文有了這樣的兩遍閱讀,就可以往下預習了。
“看”,是針對課后練習題而言的。這里之所以用“看”,而不用“思”或“做”等詞,是因為在上課之前,如果馬上讓學生準確而完整地解答課文后面的練習題是不必要,也不太可能的。通過瀏覽,有了點思路和方向就達到目的了。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掌握好尺度,要求太高,會增加畏難情緒,要求太低,又會流于形式,沒有實質作用。這個環(huán)節(jié)看似簡單,卻是不可或缺的。
“寫”,就是完成基礎的字詞練習。這里用“寫”,而不用“練”,是為了和課堂教學之后的練習區(qū)別開。學生手中大多都有一些資料,如《優(yōu)化設計》等?!白x”和“看”了以后,就應趁熱打鐵,進行鞏固練習,《優(yōu)化設計》中的“知識歸納”部分一般包括字音字形,重要詞語,詞語辨析三部分。這個時候來寫這些練習,鞏固的效果是很好的。這個部分都是需要識記的基礎知識,可以給學生適當?shù)拇鸢竻⒖肌.斎?,如果連題目都不看的照搬答案,也是沒有任何效果的。一些易錯、易混的知識點還需要特別指出,進行強化訓練。
“記”,就是識記作家、作品、時代背景等文學常識。學語文要養(yǎng)成“知人論世”的良好習慣,因為作品總是表達作者的思想,同時也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沒有深入地了解這些背景知識,是不太可能真正讀懂課文的。文學常識一般在文章的注釋,會有一些簡短的介紹,《優(yōu)化設計》的“知識歸納”部分也有較詳細的介紹,如果不夠,還可以上網(wǎng)或借助其它資料查詢后互相交流,實現(xiàn)資源共享。
“研”,就是對問題進行研討。所謂研討,那是相對問題而言的。問題從何而來?通常課后的練習會提出一些思考題,學生在“讀、看、寫、記”這四個環(huán)節(jié)中也會產生很多疑問,特別是在“讀”的時候所畫的關鍵詞句,都是值得研討的問題?!秲?yōu)化設計》里有一個版塊叫“自主探究”,這里提出的幾個研討問題都是理解課文的鑰匙,而且一般都附有參考答案,對這幾個問題進行反復的研討,對理解課文會大有幫助。當然,預習的研讀主要還是學生個人淺層次的理解,更多的疑問,還需要學生記錄下來,等到課堂上進行合作探究。
“研”是“五字預習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在大概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經(jīng)行分析綜合,進而形成自己的見解,與開始的“讀”共同組成研讀的要素。
二
“五字預習法”運用在文言文的時候,還要加上“疏”和“譯”兩個環(huán)節(jié)。這時的“五字預習法”就演變成“讀、(疏、譯)、看、寫、記、研”“七字預習法”。
“疏”,就是結合注釋疏通課文。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使用符號對課文進行圈點勾畫。需要圈點勾畫的有生僻字、古今字、通假字、多音字等重點字詞,以及判斷句、省略句、賓語前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等特殊句式。
“譯”,就是對課文進行翻譯。運用“一拆、二理、三連補”的傳統(tǒng)方法進行翻譯,雖然有些費力費時,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很有好處,應該扎實有序地進行長期的訓練。學生一旦真正掌握了這種方法,不但效率越來越高,而且終生受益無窮。對于翻譯難度較大的文言文,可以參照一些資料來降低難度?!段难晕娜狻泛汀锻耆庾x》等都是很好的資料,可以讓學生根據(jù)個人需要來配備。
三
以上是對“五字預習法”的簡單介紹,下面結合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第十三課《燈下漫筆》這篇文章,談談“五字預習法”的實際運用。
《燈下漫筆》是魯迅先生于1925年5月寫的一篇隨筆,目的是批判當時軍閥專制的罪惡,揭露民眾的奴性思想。因為時代的原因,也因為魯迅的原因,這篇文章很不容易讀懂。因此,預習這篇課文時,“讀”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難度就加大了。為了降低難度,第一遍讀,可由“讀”改為“聽”,就是讓學生聽老師范讀或錄音朗誦。聽讀要求校正字音,掃除文字障礙。第二遍讀,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要求對照注釋,大略地了解課文的內容,并畫出認為重要的或難懂的詞句。特別是“我們極容易變成奴隸,而且變了之后,還萬分喜歡”,“有更其直捷了當?shù)恼f法在這里——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坐穩(wěn)了奴隸的時代”,“而創(chuàng)造這中國歷史上未曾有過的第三樣時代,則是現(xiàn)在青年的使命”。這三個表明作者觀點的關鍵句一定要畫出來,以備課堂上研討。這個環(huán)節(jié)大概需要10分鐘左右。
“看”這個環(huán)節(jié)只要大略地瀏覽就行了,因為相對難讀的魯迅文章,在沒有上課之前,面對這些課后問題,學生也許是一頭霧水。這時候,只要讓學生把這些句段在文中的位置找出來就可以了。如果要求太高,反而適得其反。這個環(huán)節(jié)只要3—5分鐘就行了。
“寫”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完成“知識歸納”的字詞練習后,需要指出“蒙古”的“蒙”字的聲調是第三調,因為兩個第三調連讀,所以變調了。這個環(huán)節(jié)約需要5—10分鐘。
“記”這個環(huán)節(jié)的重點應放在對寫作背景的了解方面。而這個方面的內容課文注釋和《優(yōu)化設計》里幾乎都沒有,這就需要教師補充介紹,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讓學生查詢后交流共享。這個環(huán)節(jié)大概需要5分鐘。
“研”讀“自主探究”的問題,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內容,發(fā)現(xiàn)問題應及時記錄下來,待課上提出一起討論?!秲?yōu)化設計》共提出了六個問題,并且一一做了詳細的解答,反復研讀,對理解課文是有很大幫助的。這個環(huán)節(jié)需要10—15分鐘。
這樣,運用“五字預習法”預習《燈下漫筆》這篇文章,一節(jié)可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