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認知”這一心理學術語是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在1976年提出來的:所謂元認知就是個體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的知識以及調節(jié)這些過程的能力。這是一種學習策略,簡單的說就是指作為個體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自己的有效監(jiān)視及控制的策略。
在高中文言文教學中,最困難的并不是讓學生記憶文言詞匯,也不是理解文言語法,而是如何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因為文言文一大特征是一個漢字有多重含義,有的含義甚至與字的本意大相徑庭,所以掌握文言學習的規(guī)律,進而能讓學生自己掌控整個文言文學習的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這也正是元認知理論在文言文中的意義。
一、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對文言文教學的意義
文言文教學從考試的角度來講,一直是高考的考點和難點,中文化傳承的角度來講,傳統(tǒng)文化要繼承和發(fā)展,看懂文言文是我們的學生的必備技能。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學習過程中有哪些尚能改變的方面;其次能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方法的改變能帶來的積極效果,進而自覺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第三通過學習成果的自我反饋,因有積極的結果效能而促進學習的過程,往復循環(huán)則可進一步提高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1、可以強化文言文學習的自我意識
文言閱讀水平提高必須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訓練和練習,以往我們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在強化那些文言實詞和虛詞以及各種文言語法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而元認知訓練可以通過教會學生如何根據(jù)自己認知的能力層級、文言材料的特點以及學習任務的要求來靈活地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只是學生有個體差異,自學能力也有高低,在具體的培養(yǎng)方法上就是讓學生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積極地進行自我監(jiān)控、反饋、調節(jié),及時地修正學習方法并調節(jié)學習過程,以便盡快有效地達到目標。在筆者看來,所謂“元”便是“初始”,而“初始”來自于“自我”,所以學習的自我意識才是元認知的根本。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關鍵是抓住文言文學習過程的自我監(jiān)控,訓練方法主要是運用學生的自我反省來強化成功、矯正錯誤。
2、可以提高文言文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在文言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淡化“過程”偏重“結果”的現(xiàn)象,我們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是疏通文言字詞,讓同學死記硬背文言實詞和虛詞,而檢驗文言文教學的方法也只有考試中的選擇和翻譯,學生實際有沒有讀懂文章,作為老師其實難于判斷,我們用簡單重復過程代替豐富多樣的知識發(fā)生過程,結果自然是不利于啟迪學生積極思維。教學中作為學習的主導者身份的老師如果恰當運用元認知理指導學生完整體驗學習過程,為學生提供可供選擇的且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比如文言實詞從本義到引申義到抽象含義的演變思路,文化常識的思維導圖等等,讓學生能感受知識的發(fā)生,那么文言文學習過程的有效性就將大大提升了。
二、文言文教學中元認知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
1、在教學前要強化文言文學習的非功利性目的
文言文教學為了考試是一方面,但肯定不只是為了考試,更是為了生活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甚至是涉及到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所以我們不能功利的學習,對于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元認知能力的積極培育對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是有積極作用的。比如“夫”作為發(fā)語詞,在文言文中一般是無意義的,并且一般考翻譯也不會考虛詞,然而有的句子主語是“人”,連起來就是“夫人”,掌握了文言規(guī)律的同學是不會將這兩個詞連在一起理解的,但是將這個詞理解成現(xiàn)代漢語的“夫人”這樣的笑話卻不是沒有發(fā)生過??梢娢难晕膶W習的非功利性強化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十分必要的。
2、在教學中運用元認知理論引導學生反思
在文言文學習中,反思是發(fā)現(xiàn)新知識的最好途徑。元認知理論認為人可以通過反思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思維活動,這就使反思由一種傳統(tǒng)認為的單純心理現(xiàn)象變成了一種可實際操作的實踐行為。那么,怎樣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思呢?例如,在學習“賓語前置句”這種較難的文言句式時,可以先讓學生列舉自己積累的難以用正常語序翻譯的句子,用自己積累的這些材料來總結“賓語前置”的規(guī)律,在總結的過程中,如果有同學完全沒有積累,需要老師提供相關材料,那么老師可以引導其反思過去對此知識點的忽視,以此來促進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該生聽課效率的提高。
3、在教學后積極進行元認知學習體驗后的反饋
在文言文教學中要注重及時反饋,就是要求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多回顧和總結,通過總結、回顧使個人的元認知能力得到更高層次的發(fā)揮。比如說在總結虛詞“其”的用法上,可以結合以往所學知識,由學生自己搜索自己的知識儲備,來進行總結。此時可能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是學生的知識儲備不夠,特別是對于“其”的委婉、期望語氣的用法可能難以掌握,那么此時學生的積極情緒可能會受到影響,教師此時要及時反饋并鼓勵;另一種情況是,學生的知識儲備足夠,那么在形成新的知識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成就感,也就是元認知學習后的積極體驗。
葉圣陶曾指出“教是為了不教?!蓖ㄟ^元認知的培養(yǎng),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評價,促使學生能進行自我的學習策略優(yōu)化,這不僅在文言文教學上有益處,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上也是有很大作用的?,F(xiàn)在文言文的考察也開始更注重學生對文本的解讀和文意理解,不再單純的考察語法和字詞了,這也對我們的文言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是需要并且迫切的。希望學生通過元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使學生學會學習文言文,不再害怕文言文,從而成為學習的強者。
參考文獻
[1]韓凱,《元記憶研究的理認框架》,《心理學動態(tài)》,1994年第1期。
[2]潘曉東、石新華,《自主學習的前提和關鍵:元認知意識及策略的培養(yǎng)》,《讀與寫·教育教學版》2012年06期
作者簡介:張雪瓊;出生日期:1985.11;性別:女;籍貫:江蘇蘇州;民族:漢;本科;職稱:中學一級;研究方向:高中語文;郵編:215101;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木瀆金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