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瓊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教師可以將這些錯誤看作一種資源,引導學生建立和使用錯題本,讓他們通過錯題發(fā)現(xiàn)自身的在知識上的薄弱點、盲點,以便幫助其糾正錯誤、完善認知結(jié)構(gòu),形成良好學習的習慣。
一、引導學生合理建立錯題本
首先,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對錯題進行分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誤有很多種,常見的錯誤有:(1)因為粗心大意導致的錯誤.這類題目學生一般會做,但是由于審題不仔細,看錯題目、錯誤理解題意等原因,最終做錯了題.(2)因為判斷失誤導致的錯誤.這類錯誤往往是由于對某一知識點記憶得不準確,理解不透徹造成的.(3)計算錯誤.這主要是由于對公式、定理的應(yīng)用不準確,或計算不細心造成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錯題分成這三個類別,整理到錯題本上.這樣學生在看到同類型的題目時就知道該注意些什么,懂得如何規(guī)避這類錯誤了。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做筆記的方法.在學生整理錯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水平、實際情況有選擇性、有側(cè)重點地記錄,合理地建立錯題本。
這道題很多學生得出了錯誤的答案:B.主要原因在于他們對充分而不必要條件、必要而不充分條件的概念理解不透徹.事實上,充分而不必要條件是由條件推出結(jié)論,必要而不充分條件是由結(jié)論反推條件的.教師可要求學生在錯題本上標記錯誤的原因:混淆了概念,并標記錯誤的地方,還要對充分而不必要條件、必要而不充分條件進行總結(jié)。
對于計算錯誤,教師可要求學生在錯題旁邊記錄正確的公式及其應(yīng)用技巧。
二、引導學生科學使用錯題本
在建立錯題本之后,教師還要教會學生科學使用錯題本。
第一,經(jīng)常翻閱錯題本.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下、課間,乃至復習課上、考試前將錯題本拿出來瀏覽一遍,或嘗試將錯題重新再做一遍,以便讓他們回想起曾經(jīng)犯過的錯誤,吸取教訓,養(yǎng)成認真讀題,規(guī)范解題的習慣。
第二,相互交流.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基礎(chǔ)各不同,所以每一個學生建立的錯題本也是不一樣的.通過相互交流,學生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得到啟發(fā)。
第三,注意篩選錯題.錯題本中的題目并不是每一道題、每一次瀏覽都要認真再復習一遍.教師要注意提醒學生:若是成功地解決了原有的錯題,在做同類型題目時也可以快速、正確做完,并且再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那么該類型的錯題可以不用再看了.篩選工作可以定期進行,將有價值的精華題型重新進行整理和修訂,已經(jīng)掌握的題目刪去,那么學生的錯誤會越來越少,自信心也越來越強,還可以集中時間和精力去復習有價值的錯題。
最后,教師要發(fā)揮好自己的指導和監(jiān)督作用.為了能幫助學生養(yǎng)成堅持積累錯題、使用錯題本的好習慣,教師可以每個星期要求學生上交自己的錯題本,檢驗他們錯題收集的效果.對于學生上交的錯題本,教師還要進行一對一的指導,讓學生都能有所收獲。
總之,充分利用錯題資源,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在學習中的薄弱之處和知識的盲點,隨后對癥下藥,在薄弱處“重錘敲打”.這樣才能有效發(fā)揮錯題本的作用,幫助學生查漏補缺,提升學習的效率。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第三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