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裔源
摘要:道德與法治是初中課程學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為高中政治和以后政治觀的形成也起著很大的作用。所以初中部分的學習顯得尤為重要。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已經(jīng)有所建立,更要在這個重要階段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政治引導,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行為。學生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也是在這一階段。作為初中階段主要學習的課程之一,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樹立起學生的法制觀念,老師的引導作用也不容忽視。
關鍵詞:初中學生德育;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建立起自己的思維模塊,教師要將德育教育貫徹到素質(zhì)教育的方方面面,督促學生形成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心理,樹立起遠大的理想目標和堅定信念,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不只將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將素質(zhì)教育貫徹到實際行動中,用教學質(zhì)量來證明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推進。
一、適應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把握意識形態(tài)主導權(quán)
目前,我國正處于飛速發(fā)展時期,比任何時期任何時候都要接近中華偉大復興夢。為了適應這一背景,新課標的改革有條不紊地進行中,道德法治的教學也在改革中。關于學校方面,也要對學校方面的道德與法治層面進行相應的改革,對于教學模式和教學水平也要進行調(diào)整提升,適應目前的中學生學習要求,不僅要著力于政治素養(yǎng)水平的提升,也要關注到學生思想的內(nèi)在需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提升學生們的政治參與和公民意識,真正了解到國家的法治內(nèi)容,提升法律意思和責任感,對未成年人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促進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真正為國家培育現(xiàn)代化的時代接班人。
例如:在引導學生們認識“女排精神”時,我們應該首先通過“小我”的精神層面,再理解“大我”精神,“小我”精神鑄就“大我”夢想,從國家層面再到個人層面,讓學生全面地理解國家所倡導的精神內(nèi)涵,培育時代新人。
二、尊重學生主體,尋找最佳教學策略
1.樹立學生道德底線
如何樹立起學生的道德底線,在學生的心中立起一道道德的豐碑,教師的指導作用必不可少。對于現(xiàn)階段初中政治老師而言,給學生立起法治的標尺,不讓學生與法律背道而馳,減少犯罪的幾率是道德與法治教學任務的中心。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初中生不去觸犯法律,明確法律的范圍與界限,讓學生明白道德的概念,道德不該只存活于人們的心中,同時也應該在每個人的行動中。號召學生們行動起來,積極地去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不去觸犯道德底線,收獲生命中的別樣風光。
2.多樣化教學模式
人們對于法律最基本的認識就是呆板、枯燥、鐵面無私,容不得半點虛假。所以這樣法律才能讓人們心存敬畏,從而使人們不去觸犯他。但是對于教學模式來說,并不是這樣。教師應該利用生動的課堂,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的學習不是課本上無趣的文字,它是靈動的、形象的、有人情味的。
例如:在老師的教學中可以引入《奔跑》這首歌曲,提前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說出聽到這首歌是的感受,在學生思考交流的過程中在引入今天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課堂效率,收獲教學成果。
三、靈活運用教材,強化教學主題
道德與法治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政治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和法律意識。國家近年來大力推進思想道德建設,只有青年有力量,國家才有力量。初中生正處于青年階段,是成長的黃金期,在這一階段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再合適不過。但是同樣,對于教材內(nèi)容的選取也有極高的要求,是否符合現(xiàn)階段初中生的心理需求,是否能融合現(xiàn)階段初中生的發(fā)展趨勢,是否能激發(fā)學生的心理認同感都可作為衡量的標準。所以對于校方和教師而言,靈活的選取和應用教材,是道德和法治的主題日益強化,這樣才能對教學又所幫助。
四、把握教學大綱、多向散發(fā)思維
1.培養(yǎng)學生思考能力
教師應該學會利用課堂去創(chuàng)造最大化的價值。散發(fā)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腦能力,激發(fā)初中生學習的興趣熱情,培養(yǎng)學生全面思考的能力。人生有很多種選擇,但這些選擇并不是教科書中都提供正確答案。讓學生在面對很多種選擇的同時,懂得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做出人生中的重要選擇,這個是至關重要的。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運用心中的道德標尺,作出不違背法律的正確選擇。
例如:像最近較火的“垃圾分類”,可以不僅要教導初中生們垃圾分類知識,對于相關的垃圾立法條例也要有相應的涉獵,這樣就可以將道德與法治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既了解了垃圾分類知識,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也可以讓學生們對于垃圾立法有所了解,對法律有一個充分全面地認識。
2.培養(yǎng)自覺意識
事在人為,很多事情都是靠人的推動。所以在事情發(fā)生時,應該怎么做?國家需要建設型人才更需要道德模范,養(yǎng)成自覺意識,在面臨抉擇時做出正確選擇。初中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覺意識,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也能給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財富。
例如:當?shù)厣嫌欣鵁o人注意時、當公交車上一位孕婦上車時、當公共場合有人大聲喧嘩時,該怎么做?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期,培養(yǎng)這些的自覺意識非常重要。
例如說,德育中的重中之重,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可以從道德和法律兩方面來解讀,中華優(yōu)秀文化有“仁”“孝”“禮”,精神層面有“愛國”“誠信”,古語有云:“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教師們可以借助這些文化底蘊的運用,將整個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增加權(quán)威性。
五、結(jié)語
法律對于現(xiàn)階段的初中生而言是陌生的,只要接受到老師的正確指引,就不會去觸碰道德的底線。而道德卻是在大家身邊,只有要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道德是“植根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不容提醒的自覺”,總的來說,道德與法治教學是一種精神教育,包含的領域較為寬泛,所以教師牢牢把握教學的正確方法,課堂作為教學的基本載體,要牢牢把握住意識形態(tài)領導權(quán),指導好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貫徹到課堂中的每一層面,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
參考文獻:
[1]代盼盼,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 》2019(02)
[2]蔡秋蓮.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10).
[3]李巧珍.淺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德育教育[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16,2(10)
(廣東省懷集縣橋頭初級中學?廣東肇慶?52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