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霞
摘要:繪本以其豐富、直觀、形象的內容和多樣的教育作用在學前教育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但目前我國幼兒繪本教育的機制還不夠完善,仍需要在未來深入展開研究工作。本文從幼兒繪本閱讀核心經驗的內涵入手,從教師的角度提出了幾點繪本閱讀的指導策略。
關鍵詞:幼兒教育;繪本閱讀;經驗;內涵;指導策略
引言:
繪本是學前教育中廣泛應用的教學材料,它以鮮活的畫面和極富吸引力的故事內容深受孩子們的喜愛,與兒童的認知特征、興趣特征相一致,是不可多得的優(yōu)質素材。目前,繪本閱讀已經成為了教師們爭相研究的課題。
1.幼兒繪本閱讀核心經驗的內涵
從幼兒的角度來說,他們從繪本閱讀中應該得到的最基本的收獲就是閱讀能力、認讀能力和理解能力。8歲以前,幼兒會從繪本中積累經驗,根據(jù)文字的發(fā)音、簡單的字形讀出一些基本的文字。8歲以后,他們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獲取閱讀的新技能。而在8歲之前的這段時間內如何培養(yǎng)和提高幼兒的閱讀能力,已經成為了幼兒教育的重要課題。一個具有良好閱讀能力的閱讀者所具備的素質就是繪本閱讀核心經驗中要培養(yǎng)的目標。國際及國內早期閱讀培養(yǎng)中對幼兒閱讀有著同樣趨向的重視。2001年,《綱要》中第一次將早期閱讀方面的要求納人語言教育目標體系,引起了幼教界的廣泛關注。《綱要》中明確提出:“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方式,引發(fā)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yǎng)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與此相似,美國的《早期兒童發(fā)展適應性教育指南》同樣指出了幼兒早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并將此作為預測兒童未來讀寫能力發(fā)展水平和其他方面發(fā)展的一個相當重要的指標。英國的《基礎階段教育(3—5歲)課程指南》在語言教育方面,用“交流、語言、書寫”作為標題,可見對培養(yǎng)幼兒的早期閱讀能力的重視程度。日本的《幼兒園教育要領》同樣明確地提出了前閱讀的概念[1]。整合各國對幼兒閱讀的期望或標準,筆者認為一個有著良好閱讀能力的幼兒應該表現(xiàn)出濃厚的閱讀興趣和正確的閱讀行為;能在與成人共讀或獨立閱讀情境中了解圖畫故事書的基本內容;能初步形成對圖畫故事書的理解,理解書中主要人物的情感,聯(lián)系生活經驗,對圖畫書內容形成自己的表達。如果兒童在進人正式學習之前,具備了這些能力,在以后的閱讀學習中就會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fā)展并具備基本閱讀能力,即自主閱讀的意識和技能。因此,在閱讀圖畫故事書時,幼兒的繪本閱讀核心經驗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二是形成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能力,體會人物情感;三是用不同方式對閱讀內容的表達,包括繪畫、語言、手工等。
2.幼兒繪本閱讀的指導策略
2.1打造幼兒閱讀環(huán)境
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能夠讓幼兒產生想要閱讀的興趣,并且使閱讀的效果事半功倍,無論是在教室中還是家中,教師和家長都要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可以建立一個圖書角,將孩子們各自帶來的繪本整齊的擺放起來,供孩子們傳看。圖書角的周圍可以用一些玩具做裝飾,體現(xiàn)出某一個主題,讓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置身于故事中,獲得更好的體驗,如此對于培養(yǎng)幼兒閱讀興趣具有積極的作用。
2.2閱讀材料的選擇
可供選擇的幼兒繪本書籍數(shù)不勝數(shù),如何從海量資源中挑選出更優(yōu)質,更具閱讀價值的繪本,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這必須從幼兒的身心發(fā)育特征,理解能力,閱讀需求等角度出發(fā)。幼兒在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的時間較短,繪本的內容必須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趣味性,牢牢抓住他們的目光,并使他們產生想要讀完故事的強烈興趣。故事中,鮮明的圖片要占據(jù)較多的篇幅,否則文字過多不僅會增大閱讀的難度,還會降低繪本的吸引力。另外,基于幼兒生活經驗不豐富,認知較淺的特征,選擇的繪本故事內容要貼近他們的生活基礎,繪本中的話題,會使幼兒產生親近感,對角色有認同感,幼兒會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投入到故
事當中。三是故事情節(jié)簡單并且具有可預測性。整個故事中只涉及一個主要事件為最佳,幼兒難以理解復雜的故事情節(jié),這樣會增加閱讀的難度,令幼兒失去閱讀興趣。故事情節(jié)的可預測性更是可以大大地鼓舞孩子投入到閱讀當中,當幼兒猜到接下來發(fā)生的情節(jié)時,他會自信心倍增;若是與自己的猜測不同時,幼兒也會被“意外”的情節(jié)所吸引。四是圖畫要清晰,清晰的圖畫會更有利于故事的呈現(xiàn),幼兒會充分觀察畫面,發(fā)現(xiàn)隱藏在畫面中的線索,成人可以引導幼兒根據(jù)畫面信息聯(lián)系前后頁作出綜合判斷,在幼兒享受發(fā)現(xiàn)的樂趣的同時,發(fā)展了其觀察力。選擇難度適宜的繪本,是培養(yǎng)幼兒閱讀興趣的第一步,讓幼兒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種下閱讀的“種子”[2]。
2.3閱讀活動的選擇
在閱讀過程中或是閱讀后,要注重與其他形式相結合來完成幼兒對故事的深加工,讓幼兒自由表達自己對故事的理解、聯(lián)想和感悟,可以根據(jù)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年齡,用表演、復述、繪畫、手工、游戲等方式幫助幼兒完成深加工的過程。
這些方式既生動活潑、有個性,又符合幼兒的認知加工模式,幼兒學習過程愉快,參與感更強,積極性更高,也可以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閱讀中的討論,還是閱讀后的分享,角色扮演、繪畫手工等都應該是基于讀者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給幼兒的一種“學習方式”,不是講一個故事后畫一張圖做一個手工,而是滿足幼兒深入的想象過程和操作過程。在閱讀實踐中,經常有教師會取繪本中某個片段,作為開展其他領域活動的工具,卻期待幼兒在教學中能理解故事內涵[3]。
3.結語
早期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應該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關注幼兒閱讀繪本的過程,選擇幼兒喜愛的繪本,與幼兒一起分享閱讀的內容,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作品的感受,這樣幼兒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能夠逐漸形成并具備繪本閱讀核心經驗,為后期的生活和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星,凌汨,吳念陽.幼兒繪本閱讀核心經驗內涵及指導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7(13):142.
[2]劉蓉.起航"悅"讀之旅——基于兒童核心經驗的繪本解讀策略[J].開心:素質教育,2017(6):95-95.
[3]蘇金蓮.基于核心經驗小議學前兒童前閱讀活動的組織與指導——以大班早期閱讀活動《跑跑鎮(zhèn)》為例[J].考試周刊,2019,000(04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