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廣慶
摘要:在國內(nèi)教育系統(tǒng)發(fā)展、改革的過程中,學科知識體系得以漸漸完善。不過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困擾下,很多歷史教師仍舊沿用著師講生聽的方法,沒有做好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diào)動。我國已經(jīng)號召了多年的素質(zhì)教育,核心素養(yǎng)教育也在前幾年得到了教育部的大力支持。所以歷史教師必須轉(zhuǎn)變教育思路,絕不能將教育的重心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要重視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素質(zhì)與學習水平。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教學;問題意識;培養(yǎng)舉措
傳統(tǒng)教育以師講生聽模式為主,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即便有互動也僅僅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缺少質(zhì)疑精神、問題意識、探究能力。該現(xiàn)象導致初中歷史教育嚴重缺少課堂活躍度,學生很難在枯燥乏味的課堂中掌握與理解歷史知識。面對這一情形,初中歷史教育需要重視每一個單元知識點的講解,用多樣化教學方式鍛煉學生思維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與學習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xiàn)階段初中歷史教學問題
(一)觀念落后
傳統(tǒng)教育重視理論層面的教學,忽視技能的正確使用。也就是說學生在歷史教學中得不到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這五點素質(zhì)的有效培養(yǎng),而這顯然是違背了新時期歷史教育的要求。雖然將重心放在歷史材料解讀能夠讓學生清楚地把握好考試考點,提高學生考試成績[1]。不過卻無法幫助學生對歷史事件發(fā)展過程、流程等建立自己的主觀意識。學生久而久之甚至會呈現(xiàn)記憶模糊的問題,無法形成統(tǒng)一歷史觀。
(二)方法枯燥
過去所用的師講生聽模式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這種模式下,學生只能被動式的學習。學生無法形成課程學習 積極性、主動性[2]。沒有辦法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事實上如果教師能夠稍微改變一下教學思想、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自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成長??墒呛芏嘟處焻s不愿改變教學模式,認為改變教學模式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所以歷史教育帶給學生的更多的是負擔,而沒有體現(xiàn)歷史教育本身的意義[3]。
(三)過度追求成績
成績關系到學生今后的升學方向,所以不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非常重視考試成績。歷史作為中考考察的重點項目,為了提高考試成績,學生將大量的時間用于理論知識學習,而教師也僅僅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沒有關注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比如問題意識。學生只知道歷史發(fā)展的過程,而不知道歷史發(fā)展的原因。學生不知道歷史意義、歷史背景,對學生的歷史學習而言顯然非常不利。
二、初中歷史學生問題意識培養(yǎng)方法
(一)營造情景培養(yǎng)學生問題發(fā)現(xiàn)意識
情境教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非常常見。歷史教育本身受到時代的限制,導致無法為學生呈現(xiàn)直觀的景象。為了改變這一情況很多教師都會用角色扮演、情景教學、多媒體教育的方式為學生營造真實的歷史環(huán)境,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如學習《抗擊八國聯(lián)軍》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播放全國人民應用抗擊八國聯(lián)軍的畫面、圖片,使學生更好的了解動蕩的年代以及了解當時清政府的懦弱。隨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追問學生從視頻中得出當時清政府選擇的政策是什么,為什么當時清政府如此孱弱。
(二)活化課堂鼓勵學生眾多功能提出問題
為了確保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問題思考之中,教師就必須為學生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打消師生之間的隔膜與抵觸,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分析、主動研究、主動思考問題。如學習《鴉片戰(zhàn)爭》一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在課堂上播放當時國內(nèi)人民的生活困境,使學生了解鴉片戰(zhàn)爭前后我國人民的生活形態(tài),引導學生思考鴉片對于我國人民的影響和帝國主義對我國人民的迫害。用這樣的氛圍幫助學生奠定問題意識基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制定標準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素質(zhì)
傳統(tǒng)教育僅僅以學生考試成績?yōu)樵u價基礎,該方法顯然會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成績的影響下漸漸會對歷史學習形成抵觸。所以為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就絕不能過度追求考試成績。教師需要改變課評方式,以成績?yōu)榛A,增加更多的課堂互動成績。比如學生每回答一個問題獎勵多少平時分,這樣學生才會在平時的學習中主動分析、主動探討,找出問題。在自行思考的過程中解答問題,提高知識吸收消化效率。在開放的評價體系中,學生需要用自己的方式、態(tài)度去學習。學生不僅形成了主動、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也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結(jié)語:初中歷史教育需要重視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該過程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學習能力、自主學習素質(zhì)。學生在問題意識的影響下逐步完善了自己的歷史知識結(jié)構(gòu),形成了正確的學習習慣,這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與學習而言有著奠基意義。教師必須重視學生思維的引導,為學生營造合適的學習環(huán)境,用趣味化的活動與有效的評價機制,鼓勵學生學習歷史知識,解答歷史問題。
參考文獻:
[1]劉翠萍.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7(32):67-68.
[2]周學平.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培養(yǎng)初探[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6(24):50-51.
[3]吳成貴.探討如何培養(yǎng)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問題意識[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08):39.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雞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