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財
摘要: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在賞析詩詞的過程中,學生要仔細揣摩意象的使用技巧,鑒賞古詩詞的寫作藝術,體會詩人流露出來的思想情感。因此,教師要重視古詩詞的教學,引導學生進入古詩詞學習的意境,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讓古詩詞文化更好地傳承發(fā)展下去。
關鍵詞:小學語文 古詩詞教學 意境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代表和精髓。教師要采用高效的教學方法,探索古詩詞教學的藝術,帶領學生感受古詩詞意境之美,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加強學生的審美享受和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熱情和興趣,實現(xiàn)古詩詞教學的目標。
一、以生為本,因材施教
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堅持因材施教,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劃分教學層次,優(yōu)化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年級的學生對詩詞的學習需求。例如,低年級的學生由于活潑好動,對動態(tài)事物特別敏感,形象思維是其主要思維方式,學習以文字為主的詩詞時會出現(xiàn)認知不足的情況,久而久之,會產(chǎn)生厭學情緒,影響學習效率。教師應以引導和啟發(fā)為主,選擇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為學生講解詩詞知識,然后結(jié)合實際生活中與詩詞有關的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從而降低知識的抽象性,加深學生對詩詞知識的理解。另外,因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能力不足,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一些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詩詞作品,帶領學生賞析詩詞意境之美,享受朗誦詩詞的樂趣。例如,在學習《登鸛雀樓》時,教師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聯(lián)想作者筆下的景色,讓學生對詩詞產(chǎn)生更深刻的認知。這首詩詞的語言直白,通俗易懂,描繪了美麗的景色,讓人仿佛身臨其境,同時還能感受到詩人的豪情壯志。此外,要帶領學生學習詩詞的韻腳、體裁,以及通假字的含義,讓學生了解通假字的用法和含義。對高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適當加大學習難度,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詩詞含義和思想情感,感悟詩詞的意境之美,提高古詩詞學習的效率。
二、通過電教手段展示詩詞畫面
詩、樂、畫是緊密相連的。在學習詩詞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歌詞為古詩文的歌曲,營造古樸的意境,讓學生感受古詩文的魅力。詩詞和畫是分不開的,“畫中有詩,詩中有畫”是文人墨客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所以,在誦讀詩詞之前,可以先欣賞畫作,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畫面,幫助學生體會詩文的意境。比如,先展示和《游園不值》描繪的意境相對應的圖片,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看圖后的感受,營造良好的詩詞學習氛圍。然后教師再引出詩詞。這樣一來,原本抽象的文字變成了生動有趣的畫面,學生對詩詞的意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借助生動形象的畫面,學生可以理解一些艱澀難懂的詞語,吟誦的詩詞也變得古韻悠長,提高詩詞的學習效率。教師趁熱打鐵,采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先給學生展示幾幅畫作,然后引導學生誦讀詩詞《題西林壁》《靜夜思》《贈汪倫》,同樣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詩和畫是兩種文化藝術形式,使二者互相交融,就能在教學中抓住古典詩歌的特點和精髓,激發(fā)學生學習詩詞的熱情,降低詩詞學習的難度,提高學生的誦讀效率。
三、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進入詩詞意境
在詩詞教學中,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將詩詞內(nèi)容形象逼真地呈現(xiàn)在腦海中,從而體會詩詞意境,對學生理解詩詞內(nèi)容具有非常大的幫助。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想象詩詞中描寫的景象,深化學生對詩詞意境的感悟。例如,在《漁歌子》和《獨坐敬亭山》這兩首詩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教材中的插圖進行聯(lián)想;在《游山西村》這首古詩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插圖,體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句話的含義;在《望天門山》這首詩詞的教學中,對“出”這個字進行擴展聯(lián)想,體會天門山之雄奇。另外,教師還可以對詩詞中的空白點進行補充想象。例如,在《乞巧》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空白點“穿盡紅絲幾萬條”,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感受古代風俗活動的恢宏、盛大的場景,進入詩詞意境,加深對詩詞的感悟。
四、結(jié)合作品歷史背景,深入理解詩詞內(nèi)涵
古詩詞是歷史文化的產(chǎn)物,學習古詩詞就必須結(jié)合歷史。只有了解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才能理解其思想內(nèi)涵。因此,在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個人政治抱負和生平事跡。例如,在學習《泊船瓜洲》這首詩詞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詩人的鄉(xiāng)愁,教師要給學生介紹寫作背景:王安石因為變法失敗,被罷相兩次。這首詩詞就是在王安石第二次拜相時創(chuàng)作的。王安石沿長江南下,在瓜洲沿著運河北上任職。了解了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就會對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有更深刻的領悟,感受到詩人對官場的厭倦以及盼望歸鄉(xiāng)的心情。再如,在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孟浩然和詩人間的深厚情誼,教師一般會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詩詞,體會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情感,讓學生對友情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但是,為何孟浩然和詩人之間有如此真摯的友情呢?這在教參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因此,需要借助網(wǎng)絡等外在“智庫”深入了解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和生平事跡。這樣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兩人的友情是在一生中建立起來的,李白在沒有成名之前就已聽聞聲名顯赫的孟浩然,于是專門前往拜訪,兩人一見如故,暢談許久。兩人還經(jīng)常切磋詩句的用詞,可謂是亦師亦友的關系。如此一來,學生就能明白為何詩人會為友人寫下這樣一首詩詞,對詩詞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感悟,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五、抓住詩詞的思想內(nèi)涵,加強道德情感體驗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碧招兄壬啻翁岬降掠闹匾裕J為德育是教育之根本。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抓住詩詞的思想內(nèi)涵,引導學生進入古詩詞意境,加強學生的道德情感體驗。古詩詞中優(yōu)美精練的語言不僅可以給學生帶來閱讀享受,同時還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情感。細細品讀這些詩詞的語句,不但可以開闊視野,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和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兩得。例如,在學習《示兒》這首古詩詞時,為了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愛國情懷,教師要指導學生反復朗誦詩詞,借助詩詞意境引發(fā)學生共鳴,激起學生心底的愛國之情。從祖國引申到母親,學生的心中激蕩著對母親的愛和感恩之情,達到德育的效果。
總之,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入古詩詞學習的意境,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同時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施芳芳.小學語文中有效實施古詩詞教學的策略研究[ J].基礎教育論壇,2018(31):15-16.
[2]曹亞琴.誦讀追逐意境 賞析關注意象——小學古詩詞教學創(chuàng)新設計[ J].小學教學研究,2018(0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