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摘 要】 人道主義是一種提倡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思想體系,她提倡要愛護人,尊重人,關心人,它起源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查爾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紀世界著名的小說家,人道主義思想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深刻的體現(xiàn)。其代表作《雙城記》是以18世紀法國革命為背景,揭示了英法兩國復雜的社會關系,向英國統(tǒng)治者敲響了警鐘。狄更斯提倡善良,仁慈,寬容,他的這種人道主義思想通過《雙城記》中的許多人物都體現(xiàn)了出來,但同時也曝露出了其害怕革命,想通過人道主義來改變社會矛盾的理想主義的局限性。
【關鍵詞】 人道主義;《雙城記》;善良;仁慈;寬容
【中圖分類號】 I10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4102(2020)04-0094-03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查爾斯·狄更斯是19世紀世界著名的小說家,生活在以道德著稱的維多利亞時代,他提倡善良、仁慈、寬容,他從自己艱難的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通過文學創(chuàng)作揭露生活的真實。“其代表作《雙城記》是以18世紀法國革命為背景,揭示了英法兩國復雜的社會關系,深刻地體現(xiàn)了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思想的觀點”。展現(xiàn)了當時英國、法國復雜的社會關系,借法國大革命的歷史經(jīng)驗向英國統(tǒng)治者敲警鐘。作為資產(chǎn)階級人道主義者,狄更斯看到了社會矛盾,也非常希望廣大人民能夠擺脫壓迫。但他反對暴力革命,他把希望寄托于開明統(tǒng)治者進行一些改革。狄更斯的人道主義是他用來批判社會黑暗現(xiàn)實的武器,他的這種人道主義思想通過《雙城記》中的許多人物都體現(xiàn)了出來。
一、提倡善良、仁慈、寬容
露茜是一個小中產(chǎn)階級家庭的孩子,她和德法奇太太一樣都有著不幸的遭遇,他們的家人都受到了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迫害。所不同的是,露茜并沒有采取報復性的行為,而是用愛將兩個曾是仇人的家庭聯(lián)系了起來。狄更斯正是通過對露茜的塑造,向讀者傳達一個信息,愛能消除仇恨。露茜雖然從小與父親分離,但當她得知父親還活著時,她高興得差點昏了過去,可是由于多年的迫害,他的父親已經(jīng)變得非常冷漠了,但是露茜用深深的愛喚醒了父親冰冷的心,她用盡各種方法,讓父親忘掉了過去,開始了幸福的新生活。
露茜同時又是一個盡責的妻子和慈愛的母親。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條,即使在最艱難的日子里,她每天仍然堅持教自己的女兒。她深深地愛著自己的丈夫,當她得知自己的丈夫處于危險之中時,她離開寧靜的英格蘭,來到了充滿血腥和恐怖的巴黎,她竭盡所能地來救他的丈夫,她甚至跪在德法奇太太面前,求她放了自己的丈夫。在代爾納不幸入獄后,每天下午,不管下雨還是晴天,她都會在監(jiān)獄的墻外站兩個小時,目的是為了能讓丈夫看見自己。
露茜愛每一個人,包括她的家人和她周圍所有的人,當代爾納和她還只是一個只有過一面之交的陌生人時,她就對代爾納充滿了同情,當露茜被要求出示證據(jù)證明代爾納有罪時,她竟然傷心地哭了起來。她的善良從她對待陌生人的態(tài)度上就可以看出來。狄更斯通過露茜對卡爾登的態(tài)度上又加強了對她善良性格的塑造。當卡爾登向露茜表明了他的愛慕之情時,露茜對他表示了同情,并熱心地給他提供幫助,并要求丈夫也要對他好一些,幫助他。這就是露茜,一個心中充滿了愛與關懷的善良女孩。她在享受自己幸福生活的同時,還關心著別人的疾苦。
梅尼特也是如此。他受到了貴族深深的迫害,差點死掉,他痛恨貴族統(tǒng)治,羞與為伍,但同時他又渴望平靜而又和諧的生活而不是相互報復,相互殘殺。
寬恕意味著原諒,它是愛的最高境界。朋友,反對你的人,傷害過你的人,甚至敵人都是可以得到寬恕的。梅尼特有著強烈的正義感,雖然他被迫害了18年,甚至精神失常,但他心中仍然充滿了人道主義,他非常勇敢地揭露了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倆的罪行,他痛恨厄弗里蒙地侯爵,所以當他得知他的女兒露茜深深地愛上了Marquis的兒子,他內(nèi)心的痛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狄更斯并沒有直接描述他的痛苦和內(nèi)心的糾結(jié),而是做了層層鋪墊。當代爾納告訴梅尼特他對露茜的愛是真誠的,堅定不移的時,梅尼特的心里充滿了矛盾。在露茜和代爾納的婚禮上,梅尼特的臉色蒼白而又鎮(zhèn)定,當露茜和代爾納向父親告別時,在梅尼特的眼睛里有一種失落、恐懼的神情。由于恐懼和矛盾,使得梅尼特醫(yī)生精神失常。然后作者用了大量的語言來描述梅尼特精神失常后的情景,作者的主要目的是表現(xiàn)他內(nèi)心深處的痛苦與矛盾,因為他是一位仁愛的父親,他不愿意把自己的痛苦表現(xiàn)出來,他把痛苦隱藏在內(nèi)心的最深處,他愛每一個人,為每一個需要他幫助的人默默地無私地提供幫助,最終他得到了回報。狄更斯通過對梅尼特的刻畫,是想告訴讀者,梅尼特是人道主義的象征,只有寬恕和諒解才能給人們帶來幸福和平的生活。
二、希望貴族們棄惡從善,救濟窮人
狄更斯堅決捍衛(wèi)人們的尊嚴,他希望富有的人能給予貧窮的人以幫助,他的這種思想是受到了英國工人階級的憲章運動精神的影響,即民主、自由、平等。
代爾納主動放棄了貴族的權利和財產(chǎn),卡爾登更是為了朋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代爾納雖然身為貴族,但他卻深深地痛恨貴族統(tǒng)治,在讀者眼里,他是一個理想的革命領袖。在他的身上有很多高貴的品質(zhì):真誠、正直、禮貌。他深深地愛著露茜,但他卻沒有把他的感情強加給露茜,他為他的家族所犯下的罪行而感到羞愧,他厭惡貪婪而又跋扈的叔叔厄弗里蒙地侯爵。他拒絕繼承貴族爵位和世襲土地,放棄了舒適的貴族生活,他獨自來到法國,成為一名教授,自力更生。他竭盡所能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冬天的時候他讓管家蓋白勒給需要的人過冬用的木柴,夏天給他們糧食,大革命爆發(fā)時,蓋白勒被卷入其中,被迫入獄。這時狄更斯的人道主義再次在代爾納身上體現(xiàn)出來,代爾納為了救他,他又回到英國,但是不幸的是,他卻掉進圈套,被判死刑。在這個時候,他考慮的不是他自己,而是他的妻子和岳父。這是狄更斯理想的青年的形象。在他看來,代爾納對家族的反抗以及對人們的愛是值得尊敬的,充滿了人道主義,所以在這部小說中,他有一個比較好的結(jié)局。當他即將走向斷頭臺,接受死刑的時候,卡爾登代替了他,代爾納被秘密送回了倫敦。
三、反對暴力革命
在狄更斯看來,所有血腥的革命對人類來說都是一種災難,所以他極力反對革命。在《雙城記》中,他認為雖然革命懲罰了惡人,但同時對善良的人也造成了傷害。在這部小說中,他把革命描述成野蠻的報復性行為,把那些殺人不眨眼的暴徒描述成瘋狂的屠殺者,比如,露茜和德法奇太太之間的斗爭實際上就代表了人道主義與暴力之間的斗爭。德法奇太太最終的死亡代表了仁愛戰(zhàn)勝了暴力。通過這部小說,狄更斯想告訴統(tǒng)治者和世人,暴虐給人們帶來的永遠是毀滅,冤冤相報何時了,人們之間應該相互關愛,相互寬恕,在這部小說中,狄更斯寄托了他最美好的愿望,那就是仁愛、寬恕、奉獻、善良。德法奇太太是一個心胸狹隘的報復心強的婦女。她心中只有仇恨,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如何報仇。為了報仇,她不惜犧牲任何人的生命,一方面,狄更斯認為人們對于貴族的統(tǒng)治和壓迫應該予以反抗,但同時他強烈譴責采取像德法奇太太這樣的暴力手段,因此,在《雙城記》中,狄更斯賦予了德法奇太太非常悲慘的命運,其目的在于告訴人們,任何暴力的行為都是可恥的,都是沒有好下場的,只有仁慈、寬容和妥協(xié)才能緩和階級矛盾,解決社會問題。
四、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的缺陷
狄更斯所刻畫的許多人物都體現(xiàn)了封建貴族與工人階級之間的矛盾,但是狄更斯只揭示了封建貴族與平民百姓之間的矛盾,“卻忽視了英法政府對于人民的剝削以及侵略給人民帶來的痛苦,因此狄更斯的人道主義在《雙城記》中體現(xiàn)的太過于理想化”。
梅尼特醫(yī)生是狄更斯塑造的非常理想的人物,他善良、誠實、天真,他知識淵博、精通醫(yī)道,對貧窮的人充滿了同情心,作為一個正直的人,他無法忍受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倆的罪行,他非常勇敢地揭露了他們的罪行,并因此遭受牢獄之災,但是經(jīng)過長期的牢獄生活,他妥協(xié)了,他放棄了斗爭,他開始變得麻木,刑滿釋放后,他沒有留在巴黎繼續(xù)戰(zhàn)斗而是逃往倫敦投靠了自己的女兒,最后,當他得知女兒的愛人是仇人厄弗里蒙地侯爵的后代時,他原諒自己的仇人,最終得到了家庭的幸福與和諧。狄更斯賦予梅尼特這樣性格的目的在于他相信只有仁慈與寬恕才能化解階級矛盾,才能讓貧苦人民與貴族和諧相處,他相信只有通過仁愛教育才能改變社會。這充分體現(xiàn)了狄更斯的理想化的妥協(xié)與革命的不徹底性。正是這種局限性大大削弱了小說的現(xiàn)實性。
五、結(jié)語
狄更斯相信人道主義,他做了很多事情來幫助窮人,他呼吁人們要通過人道主義方式來解決社會問題,“他在《雙城記》塑造了不同的人物,賦予他們不同的結(jié)局,告訴人們好人有好報,呼吁人們要善良,仁慈和寬容”。但是由于他性格和歷史的局限性,他并沒有找到解決階級矛盾的根本辦法,而是一味地強調(diào)人道主義,他害怕革命,害怕斗爭,他理想的認為只有妥協(xié)才是解決階級矛盾的唯一方法,他認為如果所有的貴族能像代爾納一樣放棄特權,所有的仁人志士能像梅尼特醫(yī)生一樣揭露貴族的罪行,每一個人都像卡爾登那樣為朋友甘愿犧牲自己的生命,那么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與和諧。那么革命將永遠都不會發(fā)生。因此,狄更斯的這種人道主義思想的缺陷就在于太過于理想化,他的這種理想化的人道主義思想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階級矛盾。
【參考文獻】
[1]張曉潔,許愛華.論查爾斯·狄更斯《雙城記》中的人道主義思想[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44.
[2]孟凡艷.英國道德文化的旗幟——淺議狄更斯作品的人道主義[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18(4):115-116.
[3]王志桃.人道主義關照下女性獨立精神的充分激發(fā)——簡評鐵凝的《哦,香雪》[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8(12):29.
[4]邱細平,王桃花,何素芳.《雙城記》中狄更斯人道主義思想解讀[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7):135-137.
[5]王璇.從人道主義思想角度探析狄更斯《雙城記》[J].芒種,2019(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