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存璟
比較閱讀是初中語文閱讀的重要方法,如何讓學生熟練掌握比較法的具體運用,是初中語文教師閱讀教學中需要重視的問題。針對教學實際,分別從課堂與課外兩個方面提出具體可行的比較閱讀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形成比較思維。從“觀察尋找”“分析整理”“評價總結”三個方面開展課堂閱讀比較法運用的策略指導,從“內容選擇”“方法指導”“總結指導”三個方面對課外比較閱讀進行具體指導。
一、課堂比較閱讀訓練的指導
課堂比較閱讀訓練的指導思路是先指導學生找出兩個或多個比較文本,或者同一文本中,能夠用于比較的“比較內容”,然后對找出來的這個“比較內容”進行分析整理,最后對分析整理的結果進行總結與評價。
1.觀察尋找“比較內容”
在課堂閱讀教學時,教師先結合學生的基本學情和閱讀教學內容,確定比較閱讀的主題,向學生明確本次比較閱讀的目的和要求,然后指導學生完成比較閱讀內容的觀察尋找。比如以“童話”為主題,觀察尋找“比較內容”的指導共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針對“童話”主題,設計一個任務表,任務表的內容至少包含“比較閱讀文本內容選擇的范圍”“童話的特征總結”“比較閱讀文本選擇的途徑”“最終選定的閱讀文本可比較的部分”等。指導學生在課前完成閱讀學習資料的收集,教會學生大概的觀察尋找方法。
第二步,在課堂教學中針對“童話”主題,將學生課前收集到的學習資料和提出的“可用于比較的內容”的總結情況,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現出來,然后在課堂上具體指導學生觀察尋找比較閱讀內容。比如《皇帝的新裝》和《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閱讀比較,教師先設計幾個課堂任務展示給學生,比如“比較表現手法”“比較人物形象塑造手法”等,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尋找并總結出異同點。
第三步,以學生為主體,指導學生對自己觀察尋找到的比較內容進行總結,語文教師則主要指導總結的方法,或者進行案例示范,目的在于使學生“舉一反三”,培養(yǎng)拓展思維。比如“將自己從兩篇文本的觀察中尋找到的‘童話主題比較內容,從讀后感悟方面進行總結”。
通過以上三步的指導,學生基本能夠從比較閱讀的文本中,自己觀察尋找“比較內容”,之后進入“比較內容”的分析與整理階段。
2.分析整理“比較內容”
在這一階段,教師指導的重點依然是學生自己分析整理方法的掌握,讓學生在自己已經找到的“比較內容”上分析整理,找出相同與不同之處。
在師生共同分析中,指導學生如何找出“有價值的比較內容”,并將該方法展示給學生。比如《故鄉(xiāng)》一文閱讀中,可將“閏土、水生、楊二嫂、宏兒”等人物形象作為比較對象,然后以“人物形象前后變化”“不同人物形象異同”為比較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在明確分析對象及內容后,教師就需要對比較閱讀方法的選擇進行指導,比如《故鄉(xiāng)》中人物形象前后變化比較,可選擇綜合辨析比較方法,從“肖像、神情、行為、語言、性格”等方面比較,然后對比較分析的結果進行整理。最后教師還需要進一步指導學生,使學生的比較分析進一步升華,比如“比較分析各人物形象前后變化的原因”。當所有的分析完成后,教師還需要指導學生有效的整理方法,比如以“條目”“圖表”“思維導圖”等方法對自己的比較閱讀分析結果整理成一篇閱讀資料。
3.評價總結“比較內容”
當學生完成分析整理后,則需要對學生的比較閱讀成果進行檢驗,檢驗的方法就是“評價總結”。合理的評價總結能夠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優(yōu)點”,從而在后續(xù)的閱讀學習中“取長補短”。評價總結包括三個層面,一是學生自己的評價總結,二是小組的評價總結,三是師生共同的評價總結。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比較閱讀過程,總結自己的比較閱讀過程和效果。
在評價與總結的教學指導中,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一個原則,即以“觀察尋找”的表現過程、“分析整理”的表現過程與效果為依據,教師還需要結合每節(jié)課的實際情況,與學生共同制定評價標準,然后指導學生以此為標準認真評價與總結比較閱讀的過程與結果。
二、課外比較閱讀指導
1.課外比較閱讀內容選擇的指導
雖然廣泛閱讀對學生知識積累和視野開拓具有積極的意義,但考慮到初中生的特點,在開展課外比較閱讀時,語文教師需要給學生合理的指導,尤其是在閱讀內容的選擇方面,需要進行必要的指導。與課堂比較閱讀教學中限定閱讀主題、確定的課文不同,課外閱讀更為開放與自由,但也因為范圍過于廣泛,而必須結合初中生實際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這樣才使比較閱讀更具針對性,與課堂教學產生更好的呼應。
教師結合初中語文教學大綱,為學生圈定一個課外比較閱讀的范圍,然后教會學生如何精選閱讀材料。教師應注重精選閱讀材料方法的指導,重點是讓學生掌握方法,樹立正確的閱讀理念,避免一些書籍給學生帶來不良影響。課外對比閱讀材料選擇指導時,告知學生要選擇有針對性、趣味性、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最好與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能建立起“對比閱讀”關系的課外書籍或讀本。在選定閱讀材料后,指導學生確定比較對象的方法,比如在某一節(jié)“比較閱讀”課后,讓學生結合課內的閱讀內容,選擇課外的相關延伸材料作為比較對象,還可以不局限于某一節(jié)課的內容,而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熟悉的、感興趣的課文或文本,從中提取比較閱讀主題,然后在課外閱讀材料中確定比較對象。比如有學生對人物傳記感興趣,則可選擇兩篇人物傳記類文章進行比較閱讀。
2.課外比較閱讀方法的指導
課外不同于課堂,課堂有標準的教學組織規(guī)則,在規(guī)定的時間、規(guī)定的地點進行比較閱讀學習。但在課外,學生在時間、地點、方式等方面更加自由,因此課外比較閱讀方法的教學指導也應與課堂有所區(qū)別??偨Y筆者的教學經驗,開展課外比較閱讀時,閱讀方法的教學指導總結為四類,教學實踐中可根據教學需要合理選擇。
一是在開展課堂閱讀之前,教師先組織學生,或者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設置一個課前比較賞析活動,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流閱讀心得體會,并對比較閱讀的成果在班級展示。二是以每周為周期,教師設置一個每周主題,然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圍繞這個主題開展比較閱讀活動。三是以一個月為周期,以語文課本中兩個單元內容為主題,設置比較閱讀專題任務,讓學生完成比較閱讀。四是以學期為周期,以語文課本中的經典閱讀為主題,以寒暑假為課外閱讀時間,設置一個名著比較閱讀賞析活動。先讓學生在放假前組織討論,以小組為單位確定小組的比較閱讀任務,并隨時溝通交流,放假歸來后上交閱讀成果。
從筆者所帶班級的教學實施情況來看,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學生在閱讀上展現出兩個方面的變化,一是閱讀學習態(tài)度明顯改善,閱讀興趣大大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明顯提升。二是學生期中、期末測試,以及課堂、課后作業(yè)檢查的結果顯示,學生不僅閱讀理解方面得到顯著提升,而且語文綜合能力也大為提升。這說明比較法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教學價值。
作者單位: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qū)沙井鎮(zhèn)中心學校(7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