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
一個人的表達能力良好,意味著他受過較好的教育,有一定的知識積累,而且具有較高的邏輯性和條理性,以及較強的思維活躍度。良好的表達能力能夠幫助個體把握好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提升與他人交流過程的有效性,進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可見表達能力的好壞對個體的綜合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在語文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是教師授課的核心內容之一。
然而在我國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過多地關注于向學生灌輸教材知識,而漸漸忽視了對學生表達能力等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導致很多學生只能在紙上思考,而在實際生活中難以有效地表達自己以及與他人溝通。初中是學生能力塑造的關鍵時期,因此初中語文教學更應該注重對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行培養(yǎng),教師應采取創(chuàng)新性的方法優(yōu)化培養(yǎng)模式。在教學中,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奠定表達基礎
思維的邏輯性和靈活性能夠為優(yōu)質的語言表達提供支撐,沒有緊湊嚴密的思維基礎,語言表達的內容就容易變得空泛、缺乏重點。而思維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向學生逐步滲透思維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比如,在《白楊禮贊》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掌握表達的邏輯層次。茅盾先生在課文中描述白楊形態(tài)時,先是用一句話將白楊定性“這是一棵力爭上游的樹”,緊接著就是對白楊樹如何力爭上游進行論證:首先從白楊的干“丈把高,一丈以內絕無旁枝”來體現(xiàn)白楊“心無雜念”;再到白楊的枝“一律向上”“緊緊靠攏”“絕無橫斜溢出”來表現(xiàn)白楊樹是一種積極向上、信念堅定的樹;又進一步描述了白楊的葉子是片片向上、無斜生和倒垂現(xiàn)象的,以此展示白楊樹在環(huán)境惡劣的荒漠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作者從干到枝再到葉,每一處描述都能生動體現(xiàn)白楊樹“力爭上游”的品質,且采用了自下而上的描述順序,層次清晰,更能使讀者產生畫面感。這段課文的邏輯感十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教會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也可采用先拋出論點,再按照有序的邏輯層次逐步論證的方式進行表達。
教師在表達能力培訓中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學生抓住事物特征,迅速找到切入點,理順思路、明確主次和含義并做到清晰表達。這樣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實現(xiàn)知識的積累和思維的拓展,厚積薄發(fā)才能有效提升其表達能力。
二、創(chuàng)設表達情境,搭建表達平臺
初中生對世界充滿了探索欲望,往往在興趣引導下進行學習會產生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巧妙地設定教學情境,以豐富多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達欲望。筆者以《湖心亭看雪》這篇小品文為例,展示如何巧妙地創(chuàng)設表達情境。首先,教師應結合文中內容,還原故事背景和故事發(fā)生環(huán)境:“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作者按明朝紀年“崇禎”點名時間,以示不忘故國,表現(xiàn)出此文的感情基調;大雪三日,人鳥無聲的環(huán)境描寫,讓讀者感受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偏偏在寒氣倍增時期,作者卻獨往湖心亭看雪,這種孤寂的情懷,暗藏著避世的憂憤。
至此,情境基本搭設完畢,接下來教師可把平臺交給學生,讓學生基于課文中隱含的情境展開自主討論。教師還可以給出幾個中心問題供學生展開探討,比如:為何亭中兩人“見余大喜”;為何余“強飲”三大白;又為何下船時舟子喃喃曰“相公癡”;以及告別之后亭中二人和作者的心理活動會如何變化,等等。情境的創(chuàng)建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進而積極參加到討論中。情境的創(chuàng)設提供出氛圍良好的表達平臺,可以促進學生不斷強化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還能夠與他人交換觀點,達成良好的溝通效果??傊處熱槍虒W內容創(chuàng)造出貼合而生動的情境,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氛圍和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表達能力快速提高。
三、開展趣味活動,激發(fā)學生表達欲望
初中生往往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勝心,自己的想法也開始慢慢萌芽。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順著這一特點,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但是很多性格內向的人不愿意在生活中表達自己,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選擇比較靈活的方式開展趣味性活動,比如巧妙利用教材內容,在班級內開展小型的辯論會。
舉個例子,教師可以以顧頡剛的《懷疑與學問》這篇課文為題材,發(fā)動學生對“懷疑”和“學問”二者的產生次序進行辯論??赡苡械膶W生會認為要先由經驗積累轉化為學問,才會有后期的懷疑和補充;也會有學生認為要先有懷疑的思想,才能進行探討從而獲得學問。在兩種或多種觀點的碰撞之中,學生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自身表達能力,還能對課文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這種班級辯論會可以按照以下流程進行:辯論會舉行之前,學生會先選擇正方或反方立場,然后在小組內進行分工和討論,這個組內討論的過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并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邏輯體系,更好地組織接下來的辯論中要講到的語言。在辯論進行的過程中,學生為了取得勝利會很積極地說明自己的觀點,通過駁斥和表述,學生語言表達的質量和流暢程度以及表達自己的勇氣都能夠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最后,學生還可以根據(jù)對方的觀點不斷完善自己的邏輯體系,充分強化表達能力的內在支撐。
在辯論結束后,教師要做好總結工作,通過有價值、高層次的總結讓學生對相關辯題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認識,使學生在認知碰撞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四、提高學生口語表達技巧
優(yōu)秀的表達離不開邏輯體系和知識儲備等內在支撐,也離不開口語表達技巧的支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口語表達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技巧和語感,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朗誦或課文范讀。這種朗讀教學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對文章內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僅能增強學生的情感共鳴,同時能夠幫助學生糾正自己不標準的發(fā)音,使學生掌握節(jié)奏停頓、語氣強弱等技巧,從技術的層面提高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選擇朗誦性較強的課文進行范讀,比如李白《行路難》、毛澤東《沁園春·雪》、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等等。
范讀過后,可以組織學生自行朗誦,讓學生感受在不同語境下應有的語氣和恰當?shù)那楦斜磉_方式。要注意,朗讀教學對教師的口語表達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想起到較好的范讀效果,就應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參加專業(yè)化的口語培訓和相關活動,才能為學生起到表率作用,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良好的表達能力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在應試教育模式下,語文教師不能忽略語文在日常生活中的實用性,應注重對學生的表達能力進行培養(yǎng),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虹橋二中(2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