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瑾
〔關鍵詞〕人際交往;解決沖突;自信式溝通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20-0048-03
【學情分析】
四、 五年級是學生同伴關系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同伴間的接納、肯定和愉快經(jīng)歷有助于其形成積極、樂觀、自信、寬容、關愛等良好的心理品質(zhì)和穩(wěn)定的情緒狀態(tài)。反之,若學生在同伴交往中面臨更多的否定、拒絕、沖突,則容易形成不良的心理發(fā)展情境,易產(chǎn)生焦慮、抑郁、孤獨等情緒適應問題。他們對待沖突的解決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同伴關系質(zhì)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很多學生在解決同伴沖突時缺乏積極的應對策略,常采取“以暴制暴”或消極回避的不良方式,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進而進行溝通訓練,這顯得更有現(xiàn)實意義。同時該年齡階段的學生有較強的形象認知能力和模仿能力,更適宜采取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方式加強體驗,促進對教學內(nèi)容的理解與應用。
【活動目標】
1.理解同學間有沖突是正常的,但處理不當會傷人傷己,關鍵在于學習良好的溝通方法——“自信式溝通”;
2.掌握“自信式溝通”的具體做法:站起來,跟對方平等—直視對方,語氣堅定—“我”句式:事實+情緒+積極建議;
3.初步理解人際交往中的關鍵詞:尊重、平等,積極面對和處理同伴沖突,更好地與同伴和諧相處。
【活動重點、難點】
感受到溝通的重要性,能分辨良好的溝通與不良的溝通,并嘗試“自信式溝通”。
【活動年級】
小學中高年級
【活動準備】
多媒體設備、課件等資源;“沖突解決卡”30份;便利貼30份;水彩筆、膠水、膠條若干。
【活動過程】
熱身活動(5分鐘)
教師出示一些雙歧圖,如“少女還是老婦”“真實還是夢境”“向上走還是向下走”等,引導學生觀察異同,讓學生兩人一組,討論自己眼中的圖畫是什么。進而邀請學生匯報自己眼中的圖畫,提問:“為什么同樣一幅畫,彼此看到的內(nèi)容卻不同?”
將一張寫有數(shù)字“6”的紙放在地上,讓兩個學生各占一邊,分別回答:“你看到的是數(shù)字幾?”學生會發(fā)現(xiàn),可以看成“6”也可以看成“9”,感受到差異的存在,也可能會想到換個位置就能理解對方。
學生感到有趣,進而據(jù)此討論:每個人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到的答案也不一樣。
教師小結(jié):對同一件事的觀點和看法,人與人可能不同,由此可能引發(fā)沖突,這是正常的。同時教師可以引申一步,提醒同學們,就像圖畫一樣,沖突有消極的一面也有積極的一面,只要積極面對和處理,生活依然多彩多姿。
設計意圖:激發(fā)興趣,情境引入。認識到?jīng)_突是普遍存在的正?,F(xiàn)象,引導學生看到同伴沖突的積極意義。
主題活動A:孩子王和三毛的故事(15分鐘)
1.教師播放“孩子王遇到三毛”小視頻,介紹了孩子王想找同伴幫忙的經(jīng)過。
2.觀看后引導同學們分析孩子王遇到的問題。他的問題是“很餓沒有錢,想讓三毛幫幫忙”,面臨的兩個選擇是什么?“一個是用武力逼他,另一個是好好跟他說。”那么哪一個是好的方式?為什么?結(jié)果孩子王選擇了第 二種方式。其中積極的想法是什么?(學生會逐漸想到,要成為朋友繼而得到對方的幫助,要選擇更積極的做法)結(jié)合孩子王進一步的選擇,讓學生們加深體會,分角色扮演三毛和孩子王。
在學生扮演時,要求其他學生注意觀察他具體的行動是什么,體會兩次做法的結(jié)果為什么不同。
3.教師分析呈現(xiàn)孩子王解決問題的四個步驟:事件—分析—決策—行動。并強調(diào)分析過程中的原則:(1)不傷害別人和自己;(2)有積極的結(jié)果。
4.引導學生分享生活中和朋友相處時有哪些不愉快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常見的三種沖突情景:(1)過分玩笑與打鬧;(2)起綽號;(3)被人看不起。
5.送給學生“沖突解決卡”,讓學生回顧并思考在沖突發(fā)生時,自己一般是怎么處理的。
有的同學會說“告訴老師或家長”,此時可以提醒學生先嘗試自己溝通解決。
6.收集積極的方法,如不同意無理要求,跟對方講道理,找到好朋友幫忙等。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方法。在分析階段應把握前面提到的兩個原則,討論哪些方法好,不好的方法怎么變得更好。
7.教師小結(jié):
面對同伴沖突,我們決策的原則同樣是:(1)不傷害別人和自己;(2)有積極的結(jié)果。
沖突解決第一式:冷處理。冷處理的步驟:(1)積
極調(diào)整情緒;(2)繼續(xù)做自己的事,不理會對方。
掌握了如何對事件進行分析、決策,下一步我們要做的是什么呢?(呈現(xiàn)加菲貓動畫片)
加菲貓最近發(fā)現(xiàn)自己太肥了,決定要好好減肥。他從主人那知道俯臥撐是很好的減肥方法,但加菲貓說,“嗯,我今天俯臥,明天再撐吧!”
他已經(jīng)決定做俯臥撐,結(jié)果他做了嗎?讓學生思考:他已經(jīng)做好了選擇,但是沒有行動,這樣他能減肥成功嗎?不落實到行動上,就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行動是最重要的,只有付諸行動,才能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案例分析,引發(fā)思考。通過這部分主題活動,聯(lián)系學生實際的沖突情境和已有經(jīng)驗,分析、探討解決辦法,同時在老師的引導下,提升認識,知道面對同伴沖突時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思路,為更好地解決同伴沖突奠定基礎。
主題活動B:小豬家的聚會(18分鐘)
結(jié)合動畫故事《小豬家的聚會》繼續(xù)學習。
說到這,我們?nèi)タ纯催@只可愛的小豬采取了什么行動。(呈現(xiàn)小豬家的聚會場景和故事)
今天是禮拜天,小豬三兄弟邀請了同學小光到家里做客,他們一起做完作業(yè),然后在家里玩了一會游戲。但是小光玩得太投入,把家里弄亂了,一不小心把小豬媽媽最喜歡的花瓶弄破了!小豬三兄弟看到了都很緊張,也很不高興。老大性格容易沖動,說話直接,大家猜一猜他會怎么跟小光說?他說:“你這個可恨的小光,是你做錯了還說我們?你真不知死活,我以后都不會跟你玩了!”老二也很害怕,但他只是說:“沒事,這個不要緊,是我們放的位置不好。我們還是好朋友哈。”老三想了想,他說:“哦,花瓶不小心打破了,現(xiàn)在我很害怕媽媽回來會傷心,我們一起把碎片收拾好,等我媽媽回來后,我們一起認錯好嗎?”
同學們,聽了他們的話,你們都有什么感受?你們覺得誰的溝通方式更好?提醒學生思考,“假如你是小光,覺得聽了誰的話更能接受?對處理這件事更有好處。”
先以老大的方式為例,邀請學生演一演,說明這種方式屬于“攻擊式溝通”,特點是“我好—你不好”。進而分析老二的說法,說明這是“退縮式溝通”,特點是“我不好—你好”。扮演后,發(fā)現(xiàn)老三的溝通方式對雙方都可以帶來好的結(jié)果,而且也會讓人覺得心里更能接受,既關注了別人的感受,也關注到了自己和要處理的事件。所以這是較好的溝通方式,特點是“我好—你也好”,這種就屬于“自信式溝通”。
“自信式溝通”蘊含著人際關系的三大原則:
1.? ?尊重、平等;
2.? ?不做情緒的奴隸;
3.? ?自信。
講解溝通時身體的不同姿態(tài),示范蹲著或站著與對方講話,進而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兩兩一組,分別體驗蹲著、站著跟對方說話的感覺,對比不同,如說話的語氣、感受、對方的態(tài)度等。繼而讓學生模擬這一場景,進行自信式溝通訓練。
教師詳細地解釋“尊重”“平等”的內(nèi)涵和做法,播放《每人都平等》音樂動畫片。進而小結(jié):自信式溝通三部曲:站起來,跟對方平等—目光看著對方,語氣堅定—“我”的溝通句式:事實+情緒+積極建議。
出示幾種情景,邀請學生任選其一扮演:
現(xiàn)在小鵬從鄉(xiāng)下轉(zhuǎn)學來到新的城市,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沖突情況,你能幫幫他嗎?如果是你,你會用什么方式來面對?
情景1:因為身材較胖,被同桌叫成“大白豬”。
情景2:同學要抄小鵬的作業(yè),他不給抄,被同學罵了一頓。
情景3:去參加城里學校的聯(lián)誼活動,城里的孩子不愿跟小鵬玩,對小鵬說:“你什么都不懂,我才不跟你玩呢!”
表演結(jié)束后,引導其他同學評價表演中溝通的優(yōu)點與不足,教師總評,強調(diào)注意的事項,如注意保持自信的態(tài)度,眼睛看著對方,耐心傾聽別人。
設計意圖:分辨和理解不良的溝通方式(攻擊式、退縮式)以及積極溝通方式(自信式溝通)。通過模擬情境扮演,體驗互動中的感受和自信式溝通的方法,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引導,利用生成性資源,切實幫助學生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課小結(jié)(2分鐘)
教師引導同學們說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有什么困惑也可以提出來。
教師總結(jié):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沖突,首先要接納和積極面對生活中的問題、沖突,在冷靜分析的基礎上做出決策再采取行動。把握積極解決的原則,遇事冷處理,與對方進行自信式溝通,記住和別人交往時的三大原則,相信我們會有越來越多的好朋友,也會收獲更多的快樂。
課后作業(yè):請將“自信式溝通”的方法講給爸爸媽媽,并結(jié)合課上的收獲,給1位有過沖突的朋友寫一封信或畫一幅畫,表達出對她(他)的感謝、期待、建議等。
設計意圖:總結(jié)課上重點,提升認識,并幫助學生在課后延伸、拓展所學的知識。
【效果與反思】
本次活動課讓學生明白同伴間發(fā)生沖突在所難免,應接納這個事實,進而依照步驟解決問題:分析—決策—行動。在對待同伴沖突時要采取冷處理的辦法,冷靜分析沖突本身,在積極認識的前提下做決定,進而采取“自信式溝通”促進問題解決,體驗積極解決沖突的快樂和價值感。
從教學效果上看,學生更明確對待沖突的積極態(tài)度和方法,不少學生對體驗“自信式溝通”感到有啟發(fā)和幫助很大,更有信心處理好日常生活中的沖突事件,對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有所裨益。
本課充分考慮四、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困惑,設計了貼近實際的故事情境和活動,力圖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嘗試積極解決同伴沖突,促進人際交往技能的提高和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顒又?,學生積極思考,聯(lián)系自身人際交往經(jīng)歷表達較深的認識,對不同的溝通方式引發(fā)的不同結(jié)果能比較甄別優(yōu)缺點,并嘗試運用積極的溝通方式解決問題。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熱情參與,并有所收獲。
本課的局限是,滲透的“尊重、平等”理念較為抽象,雖然借助了一小段動畫,但學生接受起來仍有一定難度。此外,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設計上應加強層次性,形成逐步遞進關系,并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自己總結(jié)提煉并表達。今后課堂上應更注重學生生成性的反應并適時引導,以提高課堂實效性。
(作者單位:北京市對外貿(mào)易學校,北京,100012)
編輯/張國憲 終校/衛(wèi)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