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泰年
摘 要:研究中學語文教學思維的本質及規(guī)律,可以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規(guī)律奠定堅實的基礎,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更好的提升。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發(fā)展語文教學思維時,需要有形象思維的教學理念、抽象思維的教學視野、邏輯思維的教學素養(yǎng)、辯證思維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8-0038-02
教學思維是以教學策略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教學思維是很多教研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長期追求的一種與教學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相符的思維方式。本文對中學語文教學思維的本質及發(fā)展策略進行探究,以期為研究中學語文教學思維的教研工作者提供參考。
一、中學語文教學思維本質解析
從思維學的視角來分析,中學語文教學思維涵蓋“教”的思維與“學”的思維。教師應該根據(jù)教學思維的結構、形成規(guī)律、加工方式等特點設計合理的引導模式,以期在教學課本內容的過程中教會學生運用各類思維模式,使學生能夠通過這些思維模式有效解決字詞、閱讀、寫作、口語表達等學習實踐中的相關問題。教師要通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提升,為學生更好地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奠定基礎。
二、發(fā)展中學語文教學思維的策略
1.教師要有形象思維的教學理念
形象思維指的是相關主體根據(jù)自身的主觀認知,在充分感受到認知對象的形象信息之后,通過一系列的分析、比較、概括、聯(lián)想等手段,對認知對象的本質規(guī)律進行判斷的思維過程?!靶蜗蟆笔切蜗笏季S的內核,但是該形象不是代表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而是從客觀事物中抽取出來的典型形象。教師無論開展閱讀教學還是寫作教學,都離不開對“形象思維”的運用。所以,教師應該先梳理形象思維,通過形象思維逐步教會學生對形象進行感受和描寫,進而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審美情感得到培養(yǎng)。古詩詞中的形象就是以語言為手段而創(chuàng)造的文學形象,古詩詞內容則直接體現(xiàn)了作者創(chuàng)造性的美學理念。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等內容都是形象的具體因素。教師應該認識到“形象”之于形象思維的本質作用,在教學中應教會學生如何從詩文閱讀中對形象進行深刻感受,并在習作詩文的過程中對形象進行創(chuàng)造或再造。例如,教學《孔雀東南飛》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學生:“劉蘭芝離開焦仲卿之后,焦仲卿的思想情感是怎樣的?能否嘗試著將焦仲卿的心理活動刻畫出來?”以此引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來探尋該問題的答案。在學生的回答中,可能有人通過營造相應的環(huán)境氛圍來表現(xiàn)焦仲卿的凄涼,可能有人通過情感表達的語句來分析焦仲卿的悲傷,還可能有人從句子的組合規(guī)律中找尋蛛絲馬跡。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最終使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2.教師要有抽象思維的教學視野
抽象思維指的是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各種形式對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及本質特征進行分析和認知的思維過程。抽象思維的重要支撐在于概念,概念能夠將事物的本質屬性全面充分地反映出來。因此,抽象思維的核心形態(tài)就是通過概念進行推理和判斷。教師應該善于運用概念的教學思維來開展教學,例如可以通過語言環(huán)境概念來具體解讀生字生詞的含義,通過語言描寫概念來具體分析不同的人物形象,通過全文描寫的概念來全面概括文章主旨內涵,通過句式結構、修辭手法、語言特點等概念來分析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等。除運用概念的教學思維外,教師還應善于運用判斷的教學思維。判斷是建立在概念基礎上的另一種抽象思維形式。概念是將事物的本質屬性揭示出來,判斷則是對事物的屬性進行認定。推理思維是抽象思維的又一表現(xiàn)形式,教師也應善于運用推理思維開展教學。推理思維主要是通過一個及以上的確定性判斷來推導出新的判斷的思維過程。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教學內容設計推理思維的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思維能力。例如,在《陋室銘》教學中,讀到一段環(huán)境描寫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這段描寫來解讀“陋室”主人的價值觀及人生觀。學生會通過逐句分析找出相應的環(huán)境描寫的句子,再通過這些句子推理出“陋室”主人淡泊名利、重視精神交往的崇高境界。因此,當學生在課外閱讀、做試卷的過程中再見到與之相似的語言片段時,就能根據(jù)學習經(jīng)驗準確推理出文本所表達的內容。由此可見,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推理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3.教師要有邏輯思維的教學素養(yǎng)
邏輯思維指的是思維主體能夠通過辨別、比較、分析、推理、概括等方式總結出邏輯規(guī)則和語言規(guī)律,并通過這些規(guī)則來清晰表達自身認知的思維過程。邏輯規(guī)律是邏輯思維的內核,語言是邏輯思維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教師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運用邏輯思維進行教學,以逐步訓練學生的語言邏輯。例如,教師可以這樣提問學生:“A批評B隨地吐痰的行為,并認為B不講公共衛(wèi)生,而B說:‘有痰不吐更不衛(wèi)生!請問,A和B到底誰不講衛(wèi)生呢?”由此,學生會仔細分析:A站在公共衛(wèi)生的角度,出發(fā)點是為公眾著想,B站在自身角度來談“衛(wèi)生”問題,并通過偷換概念的方法來為自己辯駁。在一步一步進行邏輯推理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抽絲剝繭,逐步深入問題本質,系統(tǒng)、全面地分析問題,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所以,讓學生通過對具體問題的分析來逐步理解邏輯推理過程,能夠使他們在對問題進行各個擊破的過程中形成邏輯思維能力。
4.教師要有辯證思維的教學方法
辯證思維就是在思維過程中運用以唯物辯證法為代表的辯證法的模式。辯證思維從思維形態(tài)的角度來看隸屬于抽象思維的范疇,抽象思維發(fā)展到一定的階段便會形成辯證思維。辯證思維是通過事物的現(xiàn)象來洞察其本質,是用動態(tài)、全面的眼光來分析和看待問題的,其更重視事物的多面性。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實際適當使用辯證思維設計教學過程。例如,學習李白的《行路難》時,對于“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边@句詩,有的學生認為詩人不自量力,在認清“行路難”的情況下還能寫出如此“豪言壯語”。有的學生認為詩人比較自負和清高,因為詩中說朋友設宴送別詩人,詩人當著眾人直言這樣的話,未免顯得過于自負,甚至有些傲慢。此時,教師就可以運用辯證的方法分析這句詩,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分析作者在“行路難于上青天”的情況下,依然能寫出這樣有氣魄的詩句,是否能從側面看出詩人面對世俗的壓力而不屈從,勇于追求理想、勇于憧憬未來的豪氣呢?僅憑一句詩就判斷作者是居高臨下的傲慢之士,是否顯得片面和極端呢?綜觀整首詩,作者意在表達自己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相信自己總有一天會乘風破浪,高掛云帆在滄海中前行,這不僅反映出作者理想的遠大,也表現(xiàn)出作者思想境界的宏闊。辯證方法的運用,通常是在全面分析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教師應全面分析詩歌內容,引導學生用全局、動態(tài)的眼光來分析詩歌。無論對人物形象還是對文章的主題思想,都應該用一分為二的辯證眼光來分析和看待。這樣,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就會循序漸進地得到提高。
三、結語
總之,教學過程也是思維活動的過程,如果思維符合教學規(guī)律,那么就一定也符合學習規(guī)律。教師應該認真研究教學思維的本質及規(guī)律,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規(guī)律奠定堅實的基礎。中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發(fā)展語文教學思維時,需要有形象思維的教學理念、抽象思維的教學視野、邏輯思維的教學素養(yǎng)、辯證思維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朝昌.中學語文教學思維的本質及發(fā)展策略[J].語文學刊,2019(01).
[2]李小澄.形象思維與中學語文詩歌教學[D].華中師范大學,2007.
[3]陳紫.試論邏輯思維在中學語文教學設計中的重要作用[J].語文月刊,2018(05).
[4]王麗波.中學語文教學中辯證思維的培育[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04).
[5]陳曉霞.中學語文教學思維訓練小議[J].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