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嫦玉
摘要:小學生因為年齡、閱歷等原因,對外界的事物往往有著濃厚的興趣,很容易被外界環(huán)境所影響,小學生的教育中德育教育最為重要。班主任是學生除父母以外接觸最多的成年人,對于學生的生活、學習均有著重要意義。小學班主任不僅要教書育人,還需要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促使學生能夠健康、全面發(fā)展。對此,本文詳細分析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法。
關鍵詞:小學生;班主任;德育工作;藝術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的最終目的便是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在德育方面便是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德育,為今后的生活、學習提供更好的思想基礎。小學階段正是一個人培養(yǎng)德育行為的關鍵時期,適當的對學生開展相應的德育行為培養(yǎng)與教育是教師的重要責任之一。對此,在小學階段,教師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
一、以身作則,起好帶頭作用
班主任是學生生活中相處時間最長的成年人,其任何裝桌儀表、行為習慣都會一定程度的影響學生,促使學生將其作為標桿。作為學生的德育教育者,班主任應當時刻注意自身的行為外表,在穿著方面,需要大方得體,在談吐方面需要優(yōu)雅,在肢體語言方面需要恰當合適,在交流時需要風趣幽默,從多個角度為學生形成正面的示范,借助自身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暗示,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樂觀、積極的學習、生活形態(tài)和態(tài)度。例如,在每天早上,教師都可以早一點到教師,在每一位學生進入到教室之后主動與學生問好,并且需要注意自身的穿著與儀表,對每一位學生露出燦爛的微笑。長時間這樣之后,學生便會因為自己的微笑而回一個微笑。不僅可以讓學生形成一種禮貌的習慣,還可以振奮學生的學習情緒,同時班主任自身工作起來也更有積極性。
二、細心觀察,有效溝通
小學生因為涉世未深,在心理較為單純,同時也較為敏感,很容易遭受來自于外界的刺激,尤其是在學習中遭受刺激之后,便會失去對學習的熱情。對此,班主任在日常教育當中需要細心觀察學生的異常,強化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掌握學生的內心世界,發(fā)現學生不愿意表露給老師的一面,從而更有針對性的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在實際的教學中,許多活躍的學生相對而言心理都不會存在太大問題,反而是“默默無聞”的學生,在教室著一些學生一般都并不顯眼,教師與學生都很難將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對此,教師就需要格外注意這些學生,關注他們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興奮、自卑情緒,假設他們在體育課活動時表現得較為活躍,則可能是對教學沒有興趣,教師便可以針對學習興趣為核心與該學生進行談話,并針對性實行心理疏導。此外,對于其他學生而言也是如此,都需要細心觀察,發(fā)現學生在德育方面的問題,從而針對性應對。
三、尊重學生,讓其感受關愛
教師應當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堅持平等的交流,相互尊重,這也是學生愿意與教師交談的根本。班主任應當將自己當做是學生的朋友,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和想法,并且不能直接反駁,而是適當的提出自己的看法,讓學生發(fā)現班主任是尊重自己的,從而構建全新的師生關系。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當前許多教師與學生都有一定思維上的慣性,習慣性將教師認為是權威而不可親近的,對此,教師就需要放下架子,放低姿態(tài)與學生進行溝通,借助課余時間的交流溝通。例如,當前許多班主任并不是知道自己班級中學生有哪些特長,這便是師生交流不足的主要表現。相關研究顯示,當前小學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有著自己的“特長”,例如繪畫、唱歌、跳舞等,這些學生在平常學習中并沒有表現特長的機會,并且部分學生會比較內向,往往教師不會從觀察上發(fā)掘,這也說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因為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很容易激動、情緒化。例如,有些男同學會因為一些小摩擦而大打出手,其不是因為兩個學生有深仇大恨,而僅僅是因為青春期成長的特質。對此,教師遇到這一類事情,不“過激”的去呵斥、批評學生,而是因為詢問事情經過,讓學生自己說出不對的地方,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不能以權威的語言去批評,需要以平等、尊重的態(tài)度去交流,如“你們這樣做對嗎?為什么會動手?要是打傷了怎么辦?”等,以不激化情緒的教育必然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寓情教育,滲透德育教育
借助寓言故事的方式進行情境教育,不僅可以利于智力、德育多方面發(fā)展,還可以實現智育同步教育,進而實現提升自我認識,建立正確價值理念的作用。例如,在兩位學生吵架之后,便可以給他們講述相應的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里的“兩只打架的公雞”,在寓言中,兩只公雞為了一只母雞打架,但是獲勝的公雞卻因為傲慢而被鷹抓走。通過這一寓言故事,讓學生知道傲慢與謙卑的重要性,在吵架之前,應當尊重對方,而不是應該與對方進行爭執(zhí),即使是爭執(zhí)贏了也不能獲得有力的回報。再例如,在教學當中,在教學《愚公移山》這一則寓言時,教師也可以針對這一寓言進行德育教育,如:“我們班有些同學非常聰明,但是卻很懶,就像文章當中的智叟一樣,總是有許多想法,但是總是將想法停留在腦子里,而不實現,這怎么讓別人知道你是聰明的呢?而且腦子也需要使用才能更聰明吧?”借助寓言進行德育教育,學生能夠很快的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從而改善自己的問題。與此同時,在教學當中,不僅僅是寓言故事能起到德育教育作用,還有許多方式,這也就需要教師注意細節(jié),總結教育的經驗,并不斷創(chuàng)新,為學生提供更為有效的德育教育方式。
五、總結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小學生的各項良好的德育行為是一件任重且道遠的事,是小學生教育的關鍵,是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師需要正確認識德育的重要性,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富有趣味性、教育意義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能夠從中受益。作為小學班主任,應當建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以身作則,細心觀察,認真傾聽,主動關愛,構建平等的班級環(huán)境,借助科學方式,不斷優(yōu)化教育工作,從而真正實現德育教育,體現德育工作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