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衛(wèi)紅
摘 要:參與式預算就是群眾參與的財政預算,將特定的公共服務建設項目交由群眾討論決定。推動參與式預算監(jiān)督,可以減少“拍腦袋”決策,為公眾參與提供制度化保障,使預算管理更加科學和規(guī)范。2018?019年,江蘇省宜興市宜城街道對老小區(qū)改造項目進行了參與式預算的試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財政;預算;決策
一、背景
在居民的認知中,財政一向顯得較為陌生。它在哪里?其實財政不遙遠,就在您身邊。大到路橋建設、場館建設、學校教育,小到小區(qū)管理、社保養(yǎng)老、醫(yī)療等,甚至在人們的早餐中,也默默藏著財政的影子。財政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為何公眾的感受與財政的民生溫情有落差?較大是原因是預算編制中公眾的討論和參與度不高,同時也缺乏有效的溝通載體與平臺?!罢I單、老百姓不買賬”,政府認真辦實事,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根源就在于社會公眾參與性不足,公眾主體性沒有得到彰顯。
正是感受到公眾的期盼,為將政府實事工程做實,順民心、應民意,2018年,宜城街道決定啟動老小區(qū)改造參與式預算試點。初步估算老城區(qū)改造需投入資金約2億元,由于財力的限制,計劃分三年實施,但群眾迫切要求改造老小區(qū)的呼聲很大,如何確定項目先后?如何化解矛盾?參與式預算是個很好的選擇。它作為一種全新的預算審查監(jiān)督方式,將涉及市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公共項目建設,交給公眾討論和決定,讓社會公眾參與政府決策的過程,使預算編制更加公開、科學、透明,進一步優(yōu)化了公共財政資源配置。
二、政策條件
2015年《預算法》雖無具體明文規(guī)定,但其持開放、肯定態(tài)度,有了明顯的進步,在一定角度上為參與式預算提供了法律依據?!额A算法》第三十二條“各級預算……按照規(guī)定程序征求各方面意見后,進行編制?!钡谒氖鍡l“縣、自治縣、不設區(qū)的市、市轄區(qū)、鄉(xiāng)、民族鄉(xiāng)、鎮(zhèn)的人民代表大會舉行會議審查預算草案前,應當采用多種形式,組織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聽取選民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彪m然相關規(guī)定比較籠統(tǒng)簡單,有待相關細則進一步地完善,但是從法律層面已有所確認,為參與式預算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提供了一定的支持和保障,鼓勵參與式預算的多角度實踐。在公民參與預算的過程中,它提供了一個實現公民預算信息知情權的可靠途徑,建立了一個較為有效的預算訴求表達機制的平臺,搭建了一個大眾監(jiān)督預算資金使用情況的載體。
三、具體做法
在發(fā)揮街道人大在預算工作中主導作用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參與式預算試點工作,拓展受益群眾對財政公共支出提出建議的途徑和渠道,并將公眾直接納入政策制定過程,將有限的財政資金投入群眾最需要的領域和項目中,群策群力,增強公眾對政府政策的理解,充分體現政府的工作目標和職責,促進社會和諧。宜城街道對參與式預算主要實施了以下方案。
1.工作思路
結合宜城實際,制定配套方案,把好預算編制關,讓預算監(jiān)督更具“代表性”;把好項目票決關、跟蹤問效關,讓預算監(jiān)督更具“執(zhí)行性”。
2.工作目標
(1)有利于構建和諧社區(qū)。通過實行參與式預算,可以提高社區(qū)公眾對政府決策的參與度,實現利益的一致性,確保政府真正能為社區(qū)公眾辦好事、做實事、解難事,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2)有利于轉變執(zhí)政觀念。通過參與式預算,可以激活并發(fā)揮基層人大、政協(xié)等在政府預算和公共支出方面的權利,相關代表融入居民群眾,調查研究,一起發(fā)聲,同時使政府部門更加關注社會公眾需求,提高公共財政決策過程的公開性和透明度。
(3)有利于提高財政績效。通過實行參與式預算,公眾參與了決策過程,從公眾的切身利益出發(fā),可以在公共政策和公共項目的初始階段就進行初級財政績效預評估,從而使決策行為與公眾期望相協(xié)調。
3.方法步驟
(1)積極調研,擬定項目。前期街道根據參與式預算項目的確定標準,結合老舊小區(qū)改造計劃,財政和建設部門認真排查梳理街道老舊小區(qū)的基本情況,實地調研小區(qū)破舊情況,廣泛征求居民群眾的需求和意見,確定了16個擬選項目。這些參選項目都是與居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包括老小區(qū)地面和道路側石改造、小區(qū)下水道雨污分離、車位改造以及綠化改造等。參選的項目涉及10個社區(qū)、16個小區(qū)、惠及7400多戶25000多居民群眾。
(2)擬定項目,列出預算。由建設、財政等部門結合街道老小區(qū)改造計劃,根據老小區(qū)改造擬投入專項預算7000萬元的年度財力安排,準備優(yōu)先實施其中的12個項目。
(3)宣傳發(fā)動,選定代表。召開參與式預算領導小組各成員會議,部署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職責。召開參與式預算宣傳動員會議,宣傳有關參與式預算的內涵、意義、作用和工作流程,并要求各社區(qū)選定參與式預算的社區(qū)群眾代表,具體社區(qū)群眾代表名額由領導小組按各小區(qū)居住人口比例確定分配。各社區(qū)群眾代表組成街道參與式預算代表成員。
(4)信息發(fā)布,廣泛參與。召開信息發(fā)布會,公布街道老小區(qū)改造計劃、財政資金和收支估算。通過街道內部網站、社區(qū)公示欄、宣傳欄、參與式預算宣傳小冊子等形式向公眾宣傳參與式預算的內涵、意義、作用,并發(fā)布擬實施的參與式預算項目的名稱、建設方案和預算情況,并發(fā)放征求意見表。
(5)召開會議,確定項目。對反饋意見進行收集梳理,并選定日期正式召開街道參與式預算大會,介紹街道整體經濟情況、參與式預算情況;參與街道老小區(qū)改造項目社區(qū)代表進行PPT形式的講演;與會代表投票從16個街道老小區(qū)改造備選項目中選出12個實施項目進行改造。參與投票的,有居民代表和部分行業(yè)主管人員等共計136人,具有較強的廣泛性和代表性。投票、計票現場進行,結果也在現場公布,非常公平公正公開,真正把花錢的主導權交給了代表,把這些錢花在老百姓最關心、得到實惠最大的項目上來。
(6)項目執(zhí)行,跟蹤監(jiān)督。項目確定后,履行正常的招拍掛程序。項目執(zhí)行過程中,實施部門的工作接受社區(qū)群眾的監(jiān)督和質詢。組織代表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明察暗訪,并向街道反饋意見。
(7)項目驗收,總結評估。2019年項目執(zhí)行結束后,財政委托財務審計,并邀請街道人大、群眾代表和有關專家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評估,評估結果作為參與式預算改進的主要依據。
四、取得成效
參與式預算將枯燥乏味的預算文本數字化為百姓身邊的利益訴求,提高了市民群眾對政府決策的參與度,實現了財政資金向“由民做主”轉變,真正“把錢用在刀刃上”。在以下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項目實施順利。由于取得市民群眾支持,項目推進過程中,矛盾少,速度明顯較快,并有不少市民自發(fā)監(jiān)督工程質量,及時向監(jiān)督部門反應。項目完成后,小區(qū)環(huán)境大為提升,群眾滿意,政府滿意,取得了雙贏。
二是提升了政府形象。政府基于群眾建議和意見進行決策,接受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拉近了政府和老百姓的距離,政府“傾聽百姓意見”“關注民生”的形象得到彰顯。不僅拓寬了社會公眾參與財政分配的途徑和渠道,是居民參與公共管理的生動實踐;而且增強了公眾對政府政策的理解,促進了社區(qū)和整個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是幸福社區(qū)建設的有力保障。決策過程公開度和透明度的提高,促進政府決策的科學化。
三是完善了財政管理。一是提升了財政管理水平,方便居民代表逐步了解財政預算制定的過程和內涵,有效拓寬社會公眾對財政收支提出建議的途徑和渠道;二是完善了公共財政制度,體現了公共財政“公”的本質,實現了公共服務項目群眾效益最大化,將有限的財政資金投入到群眾最需要的公共項目上。
人民網以《無錫宜興老小區(qū)改造項目誰先施工由群眾選出》為標題報道了此次參與式預算實施情況,點贊“把決定權交予群眾,采用‘參與式預算的方式,由‘政府配菜轉為‘百姓點菜,從而確保政府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群眾最需要的領域和項目中”。新華網、江蘇網及地方報紙等多家媒體也給予較高肯定,地方網絡論壇一片贊譽。
五、思考與提升
(1)堅持政府領導、共同參與的原則。由政府牽頭,人大與財政所組織,紀檢監(jiān)督,多部門共同參與,引導居民代表表達意見,群策群力,共同推進。
(2)堅持由點到面、逐步試點的原則。在試點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有序提升,穩(wěn)步實現參與式預算逐步擴面,由項目建設領域試點向政府購買服務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拓展。
(3)堅持群眾參與、有序引導的原則。財政預算枯燥數字的背后包含了多方公共利益的取舍和博弈。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都是參與式預算的主角。絕大多數公眾也許并不具備很高的專業(yè)能力,但并不能因為專業(yè)局限就因噎廢食。可以通過邀請、科學抽樣和主動報名等多種方式征集各方面代表。可通過網絡收集民情民意,完善參與式預算,引導市民群眾逐漸從不愿參與、難以參與,到積極參與、有效參與的轉變。
參考文獻
1.程國琴.參與式預算:新時代政府治理的法治進路.法律出版社,2019.
2.萬平.試論公民參與預算及政府治理變革.經濟研究參考,2013(14).
3.石巖.哈爾濱市X區(qū)財政參與式預算工作研究.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