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有效利用繪本完成教學目標,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繪本的應用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使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前提下,不斷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并增強綜合能力,進而為日后的成長與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針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繪本的應用,從規(guī)范言行舉止、豐富道德情感、實現(xiàn)資源共享等方面分析,以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
[關鍵詞] 繪本資源;小學《道德與法治》;應用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意識到,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有必要利用趣味教學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契合學生的成長特點,進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一過程中,需要有效利用繪本這一教學方法,發(fā)揮其應用價值,促使《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更具直觀性與生動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從而真正實現(xiàn)資源的有效利用,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一、利用繪本,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舉止
小學階段的學生因其年齡段的特點,存在著對事物的認知局限。在面對不同的境況時,小學生很難結合自身的經(jīng)驗去辨別是非,這就影響了他們的判斷。在小學這一特殊階段,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需要意識到小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綜合能力,并以此為基礎,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模仿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使得學生的學習更為高效、更加科學。繪本教學法的應用無疑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繪本中包含許多生動、趣味的人物以及故事情節(jié),學生在了解人物及故事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學習興趣,并且也會不斷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并在了解并掌握故事及人物的同時產生深刻理解,使故事得以升華。以此為前提,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多個方面入手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舉止,將故事情節(jié)中的人物作為案例加以分析,并針對其中的不規(guī)范行為予以批評。而對于良好的言行舉止則要主動學習,并以故事為引導,使學生意識到規(guī)范、端正自身言行舉止的重要性,從而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1]
例如:在教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4課《不做“小馬虎”》時,教師通過《小馬虎危害大》和《都是馬虎惹的禍》兩個繪本故事,適當呈現(xiàn)由于一時疏忽而導致不可挽回后果的真實新聞圖片、視頻,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當血淋淋的后果擺在學生面前的時候,他們更能深刻地體會到,看似不起眼的“小馬虎”真的會給自己、給他人帶來麻煩,甚至是巨大的傷害??梢姡坏B(yǎng)成了做事馬馬虎虎的壞習慣,不僅對我們今后的成長很不利,而且在關鍵時候還會帶來巨大的危害。因此,要讓學生能夠從這些繪本以及老師延伸的事例中得到警示,加深他們對馬虎的危害的認識,從而克服“小馬虎”的行為,改正“小馬虎”的習慣,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二、通過繪本,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
小學階段,學生的辨識能力相對較差,思維認知能力還存在年齡上的限制,基于這一情況,教師有必要通過繪本教學,逐步實現(xiàn)教學目標,大大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效果。同時,通過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深刻認知,以實現(xiàn)情感的升華,并將其內化為綜合素質,豐富他們的道德情感,讓他們意識到道德與法治在個體成長與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第1課《挑戰(zhàn)第一次》時,就可以針對性地引入趣味性的繪本故事,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之道德情感進一步拓寬。而繪本故事《小馬過河》無疑是好的選擇,小馬過河的過程中受到了許多阻礙,受到他人的影響,猶豫不決,不敢過河;后來經(jīng)過親身經(jīng)歷,小馬才發(fā)現(xiàn)河水并不像老牛說的那么淺或是松鼠說的那么深,而是有不同的感受。從這一繪本故事的情節(jié)變化來看,可以得出許多深刻內涵:生活中同樣如此,在聽取他人建議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實踐,這樣方可留下深刻印象,逐漸探尋一條適合自身發(fā)展的道路。這一過程中將產生獲得感與幸福感,從而大大提高學生自身的辨識力。
通過這一繪本故事的應用,學生的道德情感將更加豐富,同時也實現(xiàn)了教育的內化與升華,并逐步作用于學生的情感、個性品質等多個方面,達到了道德情感教育的效果。[2]
三、積極引入課外繪本資源,實現(xiàn)資源共享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有效利用繪本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逐步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但是,繪本的應用仍舊存在不足,其中的資源限制無疑是重點,資源的有限性將會大大削弱教學有效性,學生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因此,有必要拓展課外繪本范圍,實現(xiàn)課內與課外繪本資源的有效融合,并使繪本資源的應用更加契合教學需求,以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教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第8課《大自然,謝謝您》時,由于學生對大自然的認識是有限的,因此我把一個課外的繪本故事《蠶卵變蠶蛾》制作成動畫微課,以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看,讓學生用童眼、童心去感受從蠶卵變成蠶蛾的全過程,增加對大自然的理解與感悟,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從而初步建立與動物、植物共生共存的觀念。借此繪本,引導學生理解人與自然是相依相存的,以激發(fā)學生親近自然、感恩自然的情感體驗。
又如:在教學第10課《家人的愛》時,可以結合課本上的繪本《肩頭上的愛》,讓孩子自行體會不一樣的愛,從而切身理解家人的良苦用心,明白嚴愛也是一種珍貴的愛。接著再引入課外繪本故事《漢文帝侍母》,故事講述漢文帝劉恒,以孝聞名。他的母親生病了,他就一邊處理國家大事,一邊陪著母親。吃藥的時候,他總是自己先試嘗,然后再端給母親;母親病了三年,他就時刻在母親身邊照顧。通過這樣一個課外繪本故事,激發(fā)了學生愛自己家人的情感,養(yǎng)成體貼家人的習慣,并學會用適當?shù)姆绞奖磉_對家人的愛。因此,教師要善于多渠道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加繪本資源存儲量,建立起完善的課內外繪本資源共享平臺,從而實現(xiàn)資源共享與有效應用,為《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高效開展提供有利的外在條件。[3]
綜上所述,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過程中繪本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的相關課題進行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率,提升教學水平。整個過程中,都要積極發(fā)揮繪本資源的應用價值,通過趣味的繪本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內化為德育素養(yǎng)與綜合素養(yǎng),進而實現(xiàn)《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預期目標。
[參考文獻]
[1]金娜.繪本資源巧操作,涵養(yǎng)道德促成長——淺談低年級道德與法治課堂繪本資源運用的實踐策略[J].科教導刊(中旬),2019,25(11):121-122.
[2]陳秋燕.略論繪本資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開發(fā)利用[J].新課程研究(中旬),2019,38(1):64-65.
[3]吳映.基于童性 ?開放課堂——道德與法治學科資源整合路徑的探索[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10(12):28-30.
葉燕平 ? 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zhèn)教育管理中心道德與法治教研員。東莞市道德與法治教學能手,胡嶸蘋名師工作室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