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要:陶瓷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展示著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內涵,陶瓷文化的對外傳播在中國文化傳播歷史中有著重要地位。本文將以中國陶瓷文化傳播現(xiàn)實為基礎,分析中國陶瓷文化傳播行為的特殊性質,以此為線索探尋新時代背景下中國陶瓷文化對外傳播的新策略。
關鍵詞:陶瓷文化;對外傳播性質;傳播策略
一、中國陶瓷文化對外傳播概述
(一)中國陶瓷文化對外傳播及其影響
中國古代陶瓷的傳播方式有宗教活動、使節(jié)往來、海外貿易、商業(yè)旅游。陶瓷制品作為商品參與到世界貿易交流之中后,陶瓷文化的對外傳播也興盛起來。早在唐代,我國便開始了大量的陶瓷制品出口。此后至宋元明清,中國陶瓷通過“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不斷地運銷到亞歐非洲甚至美洲。
中國古代陶瓷文化的傳播成就了國內陶瓷業(yè)的興盛,促進了世界陶瓷文化的發(fā)展和進步。中國陶瓷為世界各國提供了陶瓷藝術工藝的參考,同時促進了世界文化藝術的進步以及中國文化在國外的盛行。如在亞洲地區(qū),中國陶瓷文化促進了朝鮮喪葬文化的變革及日本等國家的茶文化的盛行;在歐洲地區(qū)中國陶瓷文化元素促進了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形成并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于此同時中國陶瓷文化也受到了外國文化的影響,在材質、工藝、造型和顏色上出現(xiàn)了新元素。如唐朝時期中國陶瓷裝飾中出現(xiàn)了許多胡人面孔;明朝時期結合西亞青料創(chuàng)造出青花瓷;清朝時期中國陶瓷在法國琺瑯工藝品影響下出現(xiàn)了的琺瑯彩。
(二)中國陶瓷文化對外傳播行為的特殊性質
縱觀整個中國陶瓷文化對外傳播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出,中國陶瓷文化的對外傳播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其他文化進行域外傳播一樣,都依賴于中國與其他地區(qū)的交流情況,但是同時陶瓷文化的傳播有其著特殊的性質。中國陶瓷文化的對外傳播是陶瓷實用價值與文化價值的共生作用。這一性質是由陶瓷本身是實用價值與文化價值的結合體的這一性質決定的。陶瓷作為方便人們生活的直接器物使用,是與人類生活活動緊密聯(lián)系的器物。其制造成本低廉并且具有極強的穩(wěn)定性,這為其替代金屬制品提供了可能。正是有了這種可能,陶瓷才能迅速地在世界各地普及,并在在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中占領制高點。陶瓷制品功能的分化逐漸擴充了陶瓷文化的內涵,例如飲水器皿在飲茶活動中為茶具,在飲酒活動中為酒器。不管造型如何都可作為液體載體,這是實用價值;參與不同的文化活動便有了不同的文化角色,這是文化價值。在陶瓷與中國文化結合的這一過程中,陶瓷的實用價值與文化價值結合也越來越緊密。因此在以陶瓷的物質屬性為前提對外傳播活動中,陶瓷的實用價值得到了實現(xiàn)同時文化價值也能得到了實現(xiàn)。正是這兩種價值的緊密結合,才使得陶瓷文化的對外傳播具有多元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二、新時代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策略
(一)國家政策支持是堅實保障
很多國家為了提升本國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大多都采取財政支持和政策引導的方式扶植相關文化和文化傳播產業(yè)。我國也可以借鑒這些優(yōu)秀經驗,從財政、人力和政策方面對中國文化的傳播給予支持。政府可以通過提供政策支持的方式進行引導。既要引導陶瓷的對外傳播,也要引導支持國內陶瓷文化產業(yè)的振興。陶瓷文化傳播的關鍵是陶瓷文化的價值,通過強調產業(yè)文化價值,重建中國陶瓷器皿的文化精神,才能凸顯陶瓷制品的文化特征,實現(xiàn)陶瓷文化傳播價值。
(二)對外文化教育是中堅力量
教育是文化直接傳播的手段,中國的對外文化教育主要方式是設立海外孔子學院以及吸引外國學生來華留學。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人想要了解中國,海外孔子學院的數(shù)量呈逐年遞增的趨勢,來華留學的留學生數(shù)量也在逐年遞增。要利用好這個平臺傳播中國陶瓷文化,在相關中文課堂中設立與中國陶瓷文化相關的環(huán)節(jié)。這樣將陶瓷文化元素與漢語教學相結合,既能夠提高學生的漢語語言能力又能夠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印象。
(三)新媒介的運用是重要環(huán)節(jié)
新時代是互聯(lián)網時代,互聯(lián)網方便了文化的交流,我們除了通過貿易交流等方式進行陶瓷文化傳播,還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進行文化傳播活動。新媒介和新渠道的產生能夠為中國陶瓷文化傳播提供新思路,例如我們可以通過視頻記錄陶瓷文化生產的全過程,通過互聯(lián)網進行保存或者傳播。這樣的數(shù)據(jù)化處理可以講文化特征形象記錄下來,同時能夠最大限度的保留陶瓷文化在傳播過程中文化元素的本土特點。
(四)資源互通是必要途徑
交通的便捷縮短了不同文化之間的距離,為人們直接接觸異文化提供了可能。人類文化對文化的需求促進了旅游事業(yè)的差生,交通給旅游事業(yè)的興盛提供了條件。中國陶瓷文化的傳播可以搭乘“跨境游”這趟列車,開發(fā)具有代表意義的文化遺址作為旅游景點,同時結合博物館、文化遺址等文化資源進行源地文化傳播。例如中國陶瓷之都“景德鎮(zhèn)”,既是陶瓷生產地,也是“青花”陶瓷文化的發(fā)源地,現(xiàn)在還是熱門的中國文化體驗景點。中國陶瓷文化本身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因此就需要地區(qū)間的旅游和文化等資源進行配置,通過文創(chuàng)等手段凸顯中國陶瓷文化特色。
參考文獻:
[1]陳雨前.中國陶瓷文化[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4
[2]馮先銘.中國陶瓷(修訂版)[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9).
[3]洛問亮.中國陶瓷文化史[M].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4).
[4]戴強.中國古陶瓷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及其影響[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4.(3).
[5]黎云常.中國陶瓷文化走向世界的思考[J].消費經濟.19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