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麗
摘 ?要:伴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對于音樂教學活動的關(guān)注度在普遍提高,民族聲樂教學活動在近年來更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guān)注。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合理的運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并且提高師生之間交流互動的頻率,使得教學手段的運用效率更高。本文作者針對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學手段的運用進行討論。
關(guān)鍵詞:民族聲樂:教學手段:運用策略:
藝術(shù)院校的民族聲樂教學活動離不開教學手段的輔助,可以說教學手段的運用直接影響著授課質(zhì)量,教學手段的多元化和實用化是衡量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的標準,甚至于在民族聲樂教學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唱的好不一定教得好,教得好不一定唱的好”類似這樣的問題。這就充分的說明如果可以合理的運用教學手段,就可以提高整體的教學質(zhì)量。因此,教師應當從教學語言的改進、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的使用出發(fā)從而為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發(fā)揮保障性的作用。但是現(xiàn)階段聲樂教學活動仍然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師生之間溝通交流的頻率有待提高,對于信息技術(shù)手段的使用不夠充分。
一、民族聲樂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教學手段運用過程中產(chǎn)生的具體問題
(一)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存在問題
在民族聲樂教學時,師生之間的溝通互動應當放在重要的位置,部分教師卻并沒有突出學生的核心地位,沒有滿足學生的實際要求,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看待民族聲樂的學習,反而從自己理解的層次出發(fā)來進行教學手段的運用和教學策略的選擇,忽視了和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互動,教師沒有成為學生聲樂學習路上的引路人,反而是為了保障所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進程而單純的開展教學活動。
(二)對于新技術(shù)手段的使用不夠高效
在民族聲樂教學以及其他音樂模塊教學時,需要教師運用多媒體以及極大的信息技術(sh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知識學習氛圍和聲樂知識的實踐環(huán)境,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學習效率。但是部分民族聲樂教師卻對于多媒體和其他的輔助教學手段沒有進行高效率的運用,在備課過程中沒有突出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場景構(gòu)造。甚至于有的教師認為這些都是花架子,民族聲樂的教學活動仍然要用好歌喉去作為支撐,對于新技術(shù)手段的使用效率在逐漸降低。
(三)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操作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時實踐也是檢驗理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在民族聲樂教學的過程中一些教師重視理論知識,卻忽視了實踐操作,向?qū)W生灌輸大篇幅的民族聲樂的理論知識,不注重帶領(lǐng)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實踐的操作中了解民族聲樂的本質(zhì)要求,教學手段的運用仍然停留在如何幫助學生記憶理論知識等。
二、在民族聲樂教學中運用教學手段的具體策略
(一)注重教學語言的改進和創(chuàng)新以提高教學效率
教師的專業(yè)術(shù)語以及專業(yè)的教學語言都會對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產(chǎn)生作用,這就迫切要求民族聲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注重教學語言的改進工作,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去闡釋專業(yè)術(shù)語,用循循善誘的語言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對于一些具體的理念知識可以做到消化吸收,懂得歌唱的原理,明白民族聲樂的內(nèi)涵。石唯正教授的《聲樂教學論》中曾經(jīng)提到正確的音樂理論會給人類音樂活動以強大的影響,有的理論內(nèi)容會起到指導和定向作用。因此,對于聲樂教師而言要對于語言進行更多的標準,注重理論知識的傳遞和實踐活動的創(chuàng)新。正確應對學生在課堂上不張嘴的情況,用自己的動作展示或語言表達幫助更多的學生從中獲益。對于語速要進行及時的調(diào)整,對一些較難的內(nèi)容要放慢語速,同時在實踐的過程中,要適當?shù)奶岣哒Z速。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以及抑揚頓挫的聲音會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對于民族聲樂的知識可以有更多的了解。
(二)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教學手段的運用
在民族聲樂教學時,教師要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內(nèi)容相結(jié)合,逐漸地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對于課本上大段的文章和理論知識要進行適當?shù)臐B透,鼓勵學生用更多的課下時間去進行研讀,而不是在課堂上進行背書式的講解,讓學生用自己的實踐去為理論知識做出注解,從而對于聲樂演唱可以有更多的認知,對于歌唱原理可以有更多的了解。做好理論和實踐的平衡工作,這一教學手段正是教師所缺乏的,理論知識的講解要適度實踐操作的比例要適中,才能真正以促進學生的成長。
(三)注重開展教學觀摩和實踐研究以促進教學手段的運用
不同的教師對于民族聲樂教學活動的理解不同,不同的學生對于教師的授課內(nèi)容和授課方式的了解程度也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做到積極調(diào)研,開展教學觀摩活動,合理的運用這一有效手段來提高整體的民族聲樂教學效率。觀摩式教學氛圍,自我觀摩和他人觀摩將自己的課堂授課的內(nèi)容進行記錄,反復觀察和收聽,并且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解決這些問題。在查漏補缺的過程中會使得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加高效。組織他人觀摩則是鼓勵其他教師對于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現(xiàn)場指導和觀摩,給予更多的見解。同時,也可以到其他教師的課堂上進行相應的觀察活動,從中汲取更多的經(jīng)驗,并且要做到出現(xiàn)具體問題要積極應對。
(四)注重開展課下交流和引導活動以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但是教學內(nèi)容和實踐演練卻需要更多的時間。這就需要對于民族聲樂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延伸,鼓勵學生運用課下時間開展積極的學習和探討。學生只有在排除外部干擾以后,才有可能進行專心致志地歌唱活動,教師要在課下多詢問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練習情況,加強溝通互動的頻率,對于課堂上所講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巧,要進行更多的回頭看活動。鼓勵學生用課下時間開展相應的練習,并且和教師進行更多的交流互動,從教師那里獲得指導,從同學那里獲得幫助,對于一些具體的問題要進行科學的解決。如學生在歌唱時不能全身心投入,精力不夠集中。此時教師就要從其他的角度出發(fā),來幫助學生正確的看待這些問題,發(fā)揮疏導和引領(lǐng)的作用,使得溝通交流這一教學手段得到高效率的運用。在課下適當?shù)拈_展走訪活動,了解學生對于自己教學的真正看法,獲得學生最直觀的評價,并且做到積極改進,本著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態(tài)度來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為民族聲樂教學活動的順利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民族聲樂教學活動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值得師生們予以肯定,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手段在不斷的運用,師生之間溝通交流的頻率也在不斷的提高。學生在聲樂練習的過程中的具體問題也在得到科學的解決和應對。對于現(xiàn)階段出現(xiàn)的一些具體問題師生做到了共同應對,積極解決,不斷地改進教學的形式,合理的運用現(xiàn)有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因而提高了整體的教學效率。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民族聲樂教學活動會取得更多的效果,教學手段會得到更加科學的運用。
參考文獻
[1] 李靜.談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學手段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8(10):217.
[2] 梁鈺.談民族聲樂教學中教學手段的運用[J].音樂生活,2009(0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