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偉花
【摘要】由于教學觀念的落后、教育資源的匱乏,以及忽視對自身優(yōu)勢的開發(fā),農村小學的課堂呈現出一些問題,如課堂氣氛沉悶、小組活躍度不高、沒有恰當的小組指導等。針對這些問題,結合2013年部審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的數學課本,本文從合理劃分學習小組、活躍合作學習的氛圍、制定貼合生活的討論課題、注重實踐操作與提升教師指導水平五個方面討論了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切實提高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水平。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視學生學習自主性、自覺性的教學組織形式。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師——學生直線型教學形式,小組合作學習強調發(fā)揮學生的作用,重視學生個體間的碰撞與交流。學生通過小組內部的合作探討,小組之間的觀點分享,能有效幫助其將所學內容落實到具體實踐中去,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進探究問題的自覺性,提高動手操作能力與人際溝通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團隊意識。以下將依據農村小學的課堂特點,結合2013年部審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材,討論如何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一、合理劃分學習小組
小組合作學習,即將班上的學生按一定依據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小組成員共同完成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在此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能夠進行持續(xù)的交流與溝通,互幫互助,發(fā)揮各自所長。小組合作學習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小組合作學習的首要前提是教師根據合理的依據劃分出班級小組。要保證分組依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教師需要把握均衡的原則。該原則包含兩重意思:一是內部均衡,即每個學習小組內應該由不同個性、不同性別、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共同組成,避免向某個方向過度傾斜;二是外部均衡,即各個小組之間應該處于相當的水平,避免出現一個小組能力極強,另一個小組能力極弱的極端現象。
需要注意的是,在農村小學的實際教學中,小組成員的參與度是有較大差異的,學習好的學生往往愿意主動發(fā)言,主動分擔小組任務,而學習差的學生由于自信心不強而較少參與小組任務,成為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的“透明人”。小組成員表現的巨大差異不僅無助于均衡班級學生的發(fā)展,還可能拉大成員之間的距離。所以,農村小學數學教師在安排分組活動時,應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色在小組擔任一定角色,不讓一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被埋沒。
二、活躍合作學習的氛圍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必須服務于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而在一個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生更容易積極主動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發(fā)揮自己的特長。為此,教師可以利用競賽的形式將合作學習與游戲結合起來,融合競爭與合作兩種形式,增加小組合作學習的趣味性與豐富性。
以“小數乘法”的學習為例,該小節(jié)學習內容需要安排大量的練習題目,以提高學生的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學生不免感到枯燥。此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比賽的形式進行題目練習,各小組自行分工合作,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得又快,準確率又高的小組,可以獲得教師的獎勵與表揚。要注意的是,對于那些完成得稍慢或者準確率較低的小組,教師也應該給予鼓勵,并詢問其合作過程,找出問題所在,嘗試解決問題。以競賽的形式進行練習,學生的參與度高,既能有效訓練學生的計算能力,又能增強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選擇貼合生活的討論課題
討論是小組合作學習最常見的一種學習活動。學生需要根據老師給定的某個特定的課題或主題展開探討,而這個課題的擬定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教師需要充分考慮農村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挖掘小學數學課本的常識問題,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聯(lián)系起來。
以“重量單位”的學習為例,教師可以根據單元主題,結合農村家庭生活中的重量問題設計相關討論課題。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討論“一個家庭平均每年能收獲多少千克的糧食”。由于不同糧食的產量的不盡相同,學生需要對不同品種糧食的重量進行單位換算。每個小組成員的糧食家庭年產量也不同,需要學生匯總每個家庭糧食的年產量然后求平均數。教師在給出討論課題后,先讓學生自己思考解題步驟,引導他們動員每個成員,統(tǒng)計各自家庭的糧食產量數據,讓學生在小組合作探討的過程發(fā)現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進而提高學生運用數學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注重實際操作
例如,在學習圓柱體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材料,在講完圓柱體的展開圖以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圓柱體模型。由于制作模型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教師可以采取分組合作的形式,提高活動效率。在分組合作制作模型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體會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qū)別,借助具象可感的模型,感受立體圖形抽象的伸展過程。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戶外的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農村小學教學應該因地制宜,發(fā)揮本土優(yōu)勢。一般來講,農村小學周邊都有廣闊的野外田地,可以供師生組織課外活動,這屬于城市小學沒有的獨特優(yōu)勢,應該好好把握。戶外教學活動不僅能夠活躍班級教學氛圍,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即將周邊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換化為數學問題。
五、提升教師指導水平
在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開展之前,教師需要幫助學生進行分組,明確分組的條件和依據,引導學生為組內成員設定不同的角色任務,讓每個同學各司其職。教師還需要提供活動所需的背景知識,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消除一部分阻礙。所提供的信息量需要精確地衡量,既不能過于少,使任務難度大大超過學生的能力水平,也不能過于多,達不到激勵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教學目標。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之中,教師需要四處巡視,監(jiān)督維護現場秩序紀律,了解學生完成任務的進度,對遇到困難的學生給予恰當的指導,啟發(fā)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之中,把握時間節(jié)奏等。在活動完成之后,教師還要組織學生有序分享成果,做出恰當的點評與回饋,并對整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整體評價和總結,補充被忽略的知識點,升華課堂主題。
小組合作學習伴隨新穎的教學理念而來,教師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把握這種教學形式,需要從整體上分析所在地區(qū)小學課堂的特色。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一直在強調發(fā)揮地區(qū)優(yōu)勢,均衡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發(fā)展,加強教學方法模式的創(chuàng)新性。為順應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態(tài)勢,農村小學應積極采用新的教學形式、教學方法,利用好本土優(yōu)勢,不斷提升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海峰.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策略[J].教改前沿,2019(18):99.
[2]駱筱玲.農村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與策略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1):112-113.
[3]曹燕葵.農村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法的實施及優(yōu)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1):108-110.
[4]王文湘.小組合作教學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探索實踐[J].新課程(下),201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