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會花
【摘 要】 在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大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也必須順應時代背景,跟上時代潮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緊扣課堂重點,讓學生基于學習內容自主探索更深層次的知識,同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也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漸探索出合適的教學策略,本文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淺析基于自主探索的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關鍵詞】 小學英語 ?自主學習 ?培養(yǎng)
所謂自主學習,就是指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有措施地指導學生對學生自己需要完成的學習活動進行的自我選擇、自我支配以及自我監(jiān)控,并從這個時間段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良好的情感體驗,通過各種學習策略和思考策略,學習掌握學習內容,提高學習能力。它是一種與傳統(tǒng)的、被動的接受學習相對的全新的學習方式。那么,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在小學英語課堂進行“自主學習”呢?
一、課前預習指導,養(yǎng)成自學習慣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不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預習是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有效手段。通過課前預習,讓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解決自己基本的一些問題,提出一些不理解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教師可以精講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小學階段的孩子好奇心比較重,對于未知的知識常有強烈的好奇。而老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就應巧妙利用他們的這種好奇心布置預習作業(yè),引起他們對課內知識的自學興趣。
二、轉變教師角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努力實行“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教師應充當啟發(fā)者、引導者及幫助者,改變“滿堂灌”的做法,精講多練,多啟善導。在教學中,我充分發(fā)揮導學案優(yōu)勢,在上課之前,把本節(jié)課目標要求發(fā)給學生,指導學生根據目標要求預習本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然后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到學習中去,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去找出新單詞和新句型以及有疑惑的地方,比如,我在教授"What is he doing?"時,我先引導學生學習了單詞 sleep、make、 play等動詞,在學習let?蒺s talk時,讓學生一邊聽錄音一邊勾畫出有疑惑的單詞,許多學生勾畫出了playing sleeping making等詞匯,借次機會,我向學生介紹了“現在分詞”這一概念,隨后幫助學生總結出動詞ing 的兩條簡單規(guī)律:一般直接在詞尾+ing;以e結尾的去e+ing。頓時,學生們恍然大悟,記憶深刻。而且有了這個規(guī)律,可以使學生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所以說教師的引導促進作用是學生學習過程順利進行的保障。
三、創(chuàng)設英語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
要想學好一種語言,必須為其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首先,學校和教師應盡一切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特別是對學生進行聽力的訓練。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從來沒有聽過英語的人怎么可能說好英語,可見,我們必須轉變學生的“耳朵效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聽力訓練。例如可以在晨讀或午休時給學生聽英語廣播,內容可以是單詞閱讀,也可以是簡單的口語交際,還可以是英文歌曲、歌謠等,這樣不僅讓學生在聽力方面得到訓練,激發(fā)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愿望,同時也使英語教師的水平有所提高,一舉兩得。其次,英語教師應盡量用英語講課,熏陶學生的語感。教師的語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為了強化小學生對英語的語感,教師必須盡可能地讓英語的聲音作用到學生的神經元上,從組織教學到解釋詞匯,從講述課文到布置作業(yè),讓學生每一節(jié)課都在英語的氛圍中浸染。當然,教師講英語須視學生的知識層次而循序漸進,拾級而上,并要運用各種手段輔助講解,如表情動作、實物掛圖、引伸比喻等,使學生基本上能聽懂或猜透老師所講的內容,從而養(yǎng)成聽英語的習慣。
四、良性互動
構建小學英語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教學,在教師與學生換位后,教師還要主動與學生交流互動。只有相互的交流互動,才能了解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的真實情況,才能準確把握好學生學習英語的正確方向。教師要與學生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成為孩子們真正的良師益友。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互動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可以使一些發(fā)音掌握不準的學生盡快改正過來,還可以使一些對單詞掌握不牢的學生通過交流而加深印象,從而縮短小學生由于心理和生理上存在的差異造成的英語學習的差距。 英語教材在教學目標中對情感態(tài)度的要求是:樂于模仿,敢于開口,積極參與,主動請教。而要實現這個教學目標,教師首先要放下身段,主動與學生交流,始終尊重學生,設計視、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引導學生開放思維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用英語做事情的機會,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這是一種有益的交流互動。
總而言之,自主學習強調學生的學習是一種主動的學習,學生的發(fā)展是一種主動的發(fā)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加強和重視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既是使學生適應信息時代的要求,也是使學生真正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語言知識的傳授是外語教學的重要內容,但不是唯一的目標。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yǎng)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實踐證明,不同階段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不同的,只要教師因材施教,并堅持把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放在第一位,成功就在眼前。
參考文獻
[1] 李改香.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學周刊,2012(13):63.
[2] 郭藝容.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1(1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