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祥
【摘 要】 良好的課堂提問技術不僅可以開拓學生思考問題的門路,開發(fā)學生們的潛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剖析問題的能力,探索解答問題。課堂的45分鐘時間是短暫的,所以教師如何能在有效時間里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效率,達到教學目的是很重要的事情。本文將以小學數學課堂為例首先分析小學生數學課堂提問的方式方法,明確其意義所在,進而全面展開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的剖析,分析出問題存在的原因,以及問題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 ?提問 ?問題 ?策略
一、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一)提問存在不公平的現象
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很嚴重的一個問題就是不公平現象普遍。很多教師都會對學生有一定的歧視,比如性別歧視,老師會根據自己的偏向性而決定多提問男生還是女生;再比如說是成績歧視,老師普遍重視班里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而忽略了成績不好的學生。這使得提問環(huán)節(jié)存在很大的不公平。有些學生內心有表現欲望,知道答案,很想起來回答,但是教師卻沒有給出機會。長期下去,一些處于中下層的學生就會逐漸形成自卑感,會對學習失去一定的興趣,導致成績越來越不理想。
(二)提問的針對性不強,深度不夠
我國小學數學課堂存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教師的提問缺乏一定的針對性,提問的深度不夠,提問流于形式。有些時候,教師看到底下在座的學生有誰沒有認真聽課,就會隨便當場提一個問題出來,叫他站起來進行回答,然而這個問題提的一點知識含量也沒有,純粹只是讓他提起精神來,問的問題毫無針對性。比如學生對某一塊知識點理解稍有難度,或者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哪些地方有缺陷,當他們站起來回答的時候,教師沒有對其回答進行全面分析,使學生很難了解自己不足的地方在哪里。
(三)提問缺乏適中性
我國小學數學課堂中存在著的一個典型的問題就是提問缺乏適中性。這里的適中性有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提問的數量的適中性,另一個方面是提問的難度要適中。有些數學教師在課堂上不斷地提問,在課堂上出的數學題目一個接一個,學生解決完這個再解決下一個,第一個還沒完全消化掉第二個問題就出來了,整節(jié)課堂幾乎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提問中進行的,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提問的數量過多或過少都是一個弊端,對學生的正常學習會有一定的影響。而問題的難易程度適中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果教師問題出的過難,這個難度是超出學生所能接受的范圍了,那么問題的提出將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
二、提高教師提問水平的對策
(一)教師要對問題進行適時提醒
適時提醒類的提問也就是指引類提問方法。在漫長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會遇到一些學生普遍無法答出來的問題。那么在這個時候,教師不能去指責學生,而是要保持耐心,適時對學生進行提醒點撥,指引學生,使學生能夠一步步打開局限的思維,從而尋求到問題的答案。教師應該仔細觀察學生,及時得知學生回答不上來的信號,以免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學生一個接一個給出了好幾個答案,但是都不是完整的答案,他們在緊皺眉頭的時候,教師就應該要“出手”了,進行適當的提醒,幫助學生快速理清思路。
(二)提問時機要把握得當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提問的時機很重要,時機把握得當可以讓學生對疑難為題得到很好地解決和消化;但是如果時機不恰當,則達不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比如說一個數學教師應該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設問。教師在知識的關鍵處進行提問,這樣可以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點,使難點進行分散開來,以便于學生解決困難;教師在思維的轉折處進行提問,能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從而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更深的了解。
(三)創(chuàng)設巧妙的思考情境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較為局限,無法很好地打開其思維和思考問題的方式,因此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對問題的解決有一個明了的方向,還可以使學生擁有一個較為寬闊的思維空間。比如在上“生活中的推理”一課的時候,一個數學教師創(chuàng)設了一個游戲猜謎的情境。他將草莓、香蕉和葡萄這三類水果以及紅、黃、綠三個盒子展現在多媒體的屏幕上,讓在座的學生進行猜想,教師會如何擺放這三種水果,每個盒子只能夠放一種水果。老師的問題一提出,學生就爭先恐后地舉手搶答了。當老師聽了學生的回答之后,他又開始提新的問題了,要求紅盒子里不能放葡萄。這個要求一添加,學生就開始有所思考,但是學生最后的分析成果很不錯。然而問題并沒有結束,老師又添加一個要求,他要求綠盒子里不能放置草莓,這下學生開始動起了腦筋。最后當學生都分析得差不多的時候,老師說:“香蕉放到黃盒子里?!鳖D時,學生臉上露出了笑容,很快就推斷出這三種水果的放置。這位數學教師一層層的提問,給學生明確了正確的思路,也給學生有足夠的思考空間,讓學生自己慢慢琢磨推理。
三、結束語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的提問需要教師用心設計這些課堂問題,問題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教師的教學目標能否實現。教師需要在一次次的提問中吸取經驗,提升自己的提問技巧,使學生能從一次次的提問中獲得答題經驗,鞏固已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水平。作為一名數學教師,需要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提問風格,使得自己的提問能夠深深抓住學生的心,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題目,掌握解決各種題型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紀效飛.現代數學(文學研究)(上旬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132-135.
[2] 鄭慶華.新課程學習(上)月刊[J].山西省期刊協會,2009,10(1):38-43.
[3] 王先進.考試(小學族)[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233-238.
[4] 劉紅娟.語數外學習(小學數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