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智 江小平
“我的家鄉(xiāng)叫中和,和和美美才是樂,國泰民安天地闊,人和家也和,和和美美在中和……”5月26日,悠揚美妙的旋律在南豐縣白舍鎮(zhèn)中和村上空飄揚。由村民組織的歌舞隊隨著音律跳起了廣場舞,從村民幸福、自信的笑臉上,能夠感受到中和村的巨變。
中和村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距縣城30公里,距白舍鎮(zhèn)8公里。全村下轄12個村小組,14個自然村;全村共有農戶662戶2587人,有漢族和彝族。目前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9戶169人,已脫貧38戶165人。自實施精準扶貧以來,該村掛點幫扶單位撫州市委組織部、市農發(fā)行“連心”小分隊,通過聚焦基層黨建、脫貧攻堅、村集體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村黨組織實現由弱變強,村集體經濟實現從無到有,村容村貌變“臟亂差”為“凈齊優(yōu)”。該村2017年退出省級貧困村序列,目前該村村集體經濟收入累計超過60萬元,闊步邁入“強村”行列。中和村先后被評為“江西省AAA級鄉(xiāng)村旅游點”“江西省農村綠色社區(qū)”。為謳歌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帶來的幸福生活,該村創(chuàng)作了中和村村歌《我的家鄉(xiāng)叫中和》。去年該村歌參加全國村歌大賽,從近2000首村歌中脫穎而出,榮獲全國村歌十大金曲獎。
村歌唱響家鄉(xiāng)美?!耙郧?,村小校舍破爛不堪、村里水利設施年久失修,孩子上學難、村民出行難、農田灌溉難,村里垃圾遍地……如今,村里可漂亮了,有公園、廣場、籃球場,在家門口可以上班,許多城里人周末來村里游玩,真正實現了歌詞所唱‘和和美美才是樂!”談及村里的變化,村民幸福滿滿。
撫州市委組織部等單位駐村幫扶后,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打造宜居宜業(yè)宜游村莊。先后整合各類涉農扶貧資金2000余萬元,實施道路、橋梁、堤壩、農田、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及秀美鄉(xiāng)村建設。如今全村入戶路面全部硬化,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美化、綠化了庭院;新建了百姓舞臺、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百姓易俗堂、和事廳、百姓之家、農家書屋及村史館等,不僅環(huán)境美了,還極大地豐富了當地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全村形成了“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的濃厚氛圍。
村歌唱響產業(yè)興。以前,中和村資源缺乏,交通閉塞,村民產業(yè)發(fā)展單一,僅靠蜜橘維持生活;如今,正如歌詞所唱“喜事多”——扶貧產業(yè)遍地開花:村里興建了食匯食品有限公司(扶貧車間),村民及周邊村村民80余人在工廠務工,曾龍金等8戶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è),人均月收入達到2300元,實現了脫貧致富,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10萬元以上;新建了兩個大型甲魚養(yǎng)殖基地,吸納了10余人就業(yè)增收,每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萬元;將原鄉(xiāng)電影院以餐飲和民宿項目公開招租,為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萬余元;將原中和供銷社進行裝修改造,以每年3萬元的租金外租做超市,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由村委會獨資的中和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于2018年10月掛牌成立,公司先后組織電商培訓百余人,嘗試培植電商產業(yè)、茶樹菇種植等一系列新業(yè)態(tài),為中和村進一步發(fā)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積累了經驗;發(fā)展光伏產業(yè),貧困戶每人每年有500元以上固定分紅……
通過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中和村逐步形成以“10000畝蜜橘、1000畝以上檳榔芋、1000畝以上白蓮、100畝以上水稻制種、100畝以上甲魚、1個扶貧工廠”為主導的“六個一”產業(yè)扶貧增收新格局,讓貧困戶和村民驚喜連連,村級集體經濟也連年上臺階。同時,該村鼓勵和幫助村民創(chuàng)業(yè)致富。貧困戶曾學良,身殘志堅,在參加市委組織部在中和村舉辦的農村電商創(chuàng)業(yè)培訓班后,他利用掌握的電商創(chuàng)業(yè)和網絡知識,依靠一雙勤勞的手開辦了全鎮(zhèn)首家經營土特產品的供銷e家電商超市,將當地的白蓮、蜂蜜、茶樹菇、黑木耳以及西瓜、南豐蜜橘等農副土特產品通過供銷e家電商渠道銷往全國各地。此外,為了增加收入,曾學良還兼開了全村快遞郵件代辦點,成為當地殘疾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脫貧的典型,2019年曾學良被南豐縣扶貧辦授予“自強奮進貧困戶”稱號。
村歌唱響幫扶情?!拔液屠掀艂€子矮小,身體也不好,干不了重活。現在生活好了,有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安居扶貧等國家好政策,還給我貸款5萬元發(fā)展蜜橘產業(yè),我們的幸福生活有了奔頭?!闭劶艾F在的幸福生活,貧困戶曾學良滿是感激之情。貧困戶程國華在“連心小分隊”幫助下申請到5萬元扶貧小額信貸資金,在村里創(chuàng)辦了“程氏水粉”店,年收入增加2萬元,2017年程國華成功摘了貧困帽。
中和村黨支部書記劉允祥介紹,自2015年以來,幫扶單位入駐中和村,每天入村組、進家門、走田埂、下地頭,與村民同吃住、謀發(fā)展、思良策,與村民結下深厚感情。中和村能夠有現在的發(fā)展勢頭,要感謝黨和政府,感謝國家扶貧好政策,感謝幫扶單位和扶貧工作隊的辛勤付出。今后,中和村要繼續(xù)努力,幫助貧困群眾鞏固脫貧成果,讓村民享受到經濟發(fā)展帶來的紅利,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作者簡介:袁智,南豐縣委宣傳部;江小平,南豐縣扶貧辦公室。
責任編輯:朱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