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英 劉浩軍
夏日驕陽似火,王雪英不畏烈日炙烤,忙于清掃村道,干勁十足,汗水已浸濕了衣裳。路過的村民提醒她注意防暑、防止中暑。“怕日曬雨淋,就不是種田人。早掃晚掃都要掃,還有其他事等著我去做呢?!彼χf。
這位勤勞樂觀的女子命運多舛。丈夫在2005年去世,小兒子在2013年也因病早逝,兒媳產下遺腹子后不久改嫁,遺腹子兩歲時溺亡。她面對一次又一次的不幸和打擊,在不可抗拒的痛楚中欲哭無淚。
當時6歲的大孫子蘇海順成了孤兒,養(yǎng)育重擔就落到了奶奶王雪英的身上。43歲就失去丈夫的王雪英,從未想過改嫁。在多次悲痛過后,她擦干眼淚,與孫子蘇海順相依為命,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一個家。
今年58歲的王雪英,家住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七都鄉(xiāng)車頭村。她身材瘦小,臉龐黝黑。6月23日上午,面對縣融媒體中心記者的采訪,王雪英顯得有些緊張,也有點走神。
“她是村里的環(huán)境保潔員,特別負責和勤快,還想著今天的保潔工作未完成,著急呢?!庇镭S縣政協(xié)機關駐七都鄉(xiāng)車頭村第一書記楊敏說。
王雪英回憶起幾十年來自己的幸與不幸。1981年,19歲的她帶著美好的憧憬與丈夫步入婚姻的殿堂,結婚后,雖然日子過得不算富裕,但夫妻倆都是打理農事的一把好手,生活無愁,家庭和美。丈夫為人正直開朗,村民之間產生矛盾,樂于請他主持公道,每次都能順利化解。
夫妻倆吃苦耐勞,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蓋起了一座磚瓦房,實現(xiàn)安居樂業(yè),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05年,正值壯年的丈夫不幸身患惡疾,帶著萬分不舍離世。2013年,年輕的小兒子猝然離世,兩年后小孫子溺亡。一次次面對親人的生死離別,王雪英倍感孤苦無助。
小兒媳改嫁,留下兩個幼兒。王雪英為了照顧好孫子,天天待在家里,沒時間務農和外出務工,家庭失去經濟來源,生活陷入難以為繼的處境,苦不堪言。
好在,親友們來了,縣駐村、鄉(xiāng)村干部來了,表示同情和關心,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使王雪英從崩潰里重拾生活的信心,逐步走出困境。
2014年,通過精準識別,王雪英被納入貧困戶。
“當時,王雪英雖然家庭生活困難,卻沒有主動申請成為貧困戶,但車頭村支部、村委按照貧困人口精準識別標準及程序,并經村民小組民主評議,通過審核確認王雪英成為貧困戶。她不等靠要的精神感動了鄉(xiāng)親們!也有利于對其他貧困戶的確認?!睏蠲粽f。
面對楊敏的高度評價,王雪英說:“黨和政府一直沒有停止對我家的幫扶,讓我渡過難關,我不好意思開口提要求添麻煩。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我家被納入貧困戶,幫扶責任人是縣政協(xié)主席陶保平,陶主席將我家的困難當成自己的困難,無微不至,全力幫助解決?!?/p>
王雪英的家庭收入,除了種植2畝水稻,她和孫子享受低保兜底保障,每人每月領取470元補助;孫子蘇海順享受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每學期500元;王雪英為村聘保潔員,年收入3600元;平時在附近做臨時工,年收入1.2萬元;去年底縣政協(xié)駐村扶貧隊引導她養(yǎng)雞600羽,得到了5000元產業(yè)扶貧補助資金。
由于扶貧政策落實有力,加上自己勤勞,僅用4年時間,王雪英就擺脫貧困,2019年,永豐縣扶貧攻堅領導小組為王雪英頒發(fā)了脫貧光榮證?!拔壹乙衙撠殻h政協(xié)的幫扶沒有停止,陶保平主席和楊敏書記等領導干部時常上門噓寒問暖,讓我深受感動!”王雪英動情地說。
“王雪英道德品質好,平日只顧埋頭做事,從不參與他人是非議論,鄰里關系相處融洽、和睦。雖然生活艱辛,卻從不怨天尤人。她勤勞樂觀有擔當,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自有一套教育孫子的良法,孫子一直是班級里的優(yōu)等生?!避囶^村黨支部書記袁生有說。
王雪英的孫子蘇海順今年13歲,現(xiàn)在七都中心小學讀六年級。在她家的墻上,貼著孫子的幾十張獎狀。“還有許多獎狀沒有貼上墻呢!孫子聽話,學習認真,還主動積極地幫助我干家務活,使我對生活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再苦再累也值得!”王雪英自豪地說。
接受完采訪,王雪英拿起掃把和畚斗,匆匆出門,忙于對村莊環(huán)境進行保潔。臨近12點,她回家洗衣、做飯?!稗r事不能耽擱,吃完飯,還要去管理菜園和水稻。黨的扶貧政策好,還要我們村民自己努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作者簡介:劉浩軍,永豐縣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李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