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萬
設計內(nèi)容:
人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69頁例2及相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經(jīng)歷“抽屜原理”(“鴿巢問題”)的探究過程,理解“抽屜原理”的不同形式,初步了解“抽屜原理”,學會用“抽屜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解釋相關“抽屜原理”的現(xiàn)象。
2.采用操作、觀察、比較、說理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明白“抽屜原理”的形成過程,增強邏輯推理、數(shù)學模型思想的體驗,提升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3.在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歸納、推理的能力,理解數(shù)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了解“抽屜原理”,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用“抽屜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用“抽屜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誰來告訴大家上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知識)
師: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另一種“抽屜原理”。用多媒體呈現(xiàn)例2。
把7本書放進3個抽屜,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3本書。為什么?
師:請同學們認真思考,動手擺一擺、畫一畫或者寫一寫,看看把7本書放進3個抽屜里,是不是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了3本。看看題目中的“不管”“總有”和“至少”的說法是否正確。(學生操作,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例1的學習,學生對“抽屜問題”已積累了相關的經(jīng)驗,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引入新知,再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驗證結論,解釋結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
二、直觀操作,抽象理解
1.學生探究。(略)
2.反饋交流。
(1)直觀枚舉。
我們動手,隨便放放看,每放一種,記下放的結果:①一個抽屜放1本,一個抽屜放2本,一個抽屜放4本(1、2、4)。②兩個抽屜放2本,一個抽屜放3本(2、2、3)。③一個抽屜放1本,兩個抽屜放3本(1、3、3)。④一個抽屜放4本,一個抽屜放3本,一個抽屜放0本(4、3、0)。⑤兩個抽屜放1本,一個抽屜放5本(1、1、5)。⑥一個抽屜放5本,一個抽屜放2本,一個抽屜0放本(5、2、0)。⑦一個抽屜放6本,一個抽屜放1本,一個抽屜放0本(6、1、0)。⑧一個抽屜放7本,兩個抽屜放0本(7、0、0)。(教師用多媒體展示每種放法的結果)
通過操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以上8種情況,不管哪一種,都有一個抽屜里至少有3本書)
根據(jù)剛才的不同放法,誰來說說“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3本書”的依據(jù)。(引導學生自己說出:第一種放法有一個抽屜是4本,大于3本;第二種放法有一個抽屜是3本;第三種放法有2個抽屜是3本;第四種放法有2個抽屜大于等于3本;第五種放法有一個抽屜是5本,大于3本;第六種放法有一個抽屜是5本,大于3本;第七種放法有一個抽屜是6本,大于3本;第八種放法有一個抽屜是7本,更大于3本。)
誰來說說“至少放3本”的意思。(引導學生明白“至少放3本”就是最少是3本,比3本多也可以,也就是說4本、5本、6本、7本都符合題意)
(2)直接把“7”分解成3個數(shù)。如(1、2、4)(1、3、3)(2、2、3)……
(3)用“平均分”來假設思考。(引導學生這樣想:如果平均每個抽屜放2本,那么3個抽屜最多放6本,但題目要求放7本,所以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3本書。)
(4)用除法算式理解。 把7本書放進3個抽屜,可以用算式“7÷3=2(本)……1(本)”來表示,每個抽屜放2本,還剩1本,這1本無論放哪個抽屜,總用一個抽屜是3本。
師:以上幾種放法都有一個抽屜放了3本或多于3本,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把7本書放進3個抽屜,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3本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多樣化地解決問題,引導他們逐步從直觀走向抽象,采用算式“7÷3=2(本)……1(本)”去分析,引導學生數(shù)學化地理解假設法的核心思路,加深對數(shù)學思考過程的理解,更有利于學生輕松掌握所學知識。
三、提升思維,建立模型
師:把7本書放進3個抽屜,不管怎么放,總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3本書。如果有8本書會怎么樣呢?10本書呢?請同學們用列算式的方法自己放放看。(教師用多媒體顯示算式)
7÷3=2(本)……1(本)
8÷3=2(本)……2(本)
10÷3=3(本)……1(本)
你是怎樣想的?把你的想法和同學們分享。讓學生舉手回答,教師點評、小結并用多媒體顯示:
把7本書放進3個抽屜,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3本書;把8本書放進3個抽屜,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3本書;把10本書放進3個抽屜,有一個抽屜至少放進4本書。
師: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借助算式對比分析,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抽屜里至少有‘商+1本書”。)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抽屜原理”的第二種類型,即“把多于kn(k是正整數(shù))”個的物體任意分放在n個空抽屜,那么總有一個抽屜中放進了至少(k+1)個物體。我們也可以用“a÷n=b……c,總有一個抽屜至少可以放(b+1)個物體”的形式來理解。
設計意圖:在直觀感知的基礎上,利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本例中的具體問題后,再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方法,有利于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建立所學知識的數(shù)學模型。
四、強化練習,鞏固模型
1.基本練習。讓學生運用已獲知識獨立完成教材第69頁中的“做一做”。教師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2.鞏固練習。讓學生先找出教材第71頁練習十三中第2小題中隱藏的“抽屜”,再讓學生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當學生初步掌握數(shù)學模型時,緊接著對其進行強化練習,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遷移和運用能力以及建立模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