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加了自主探討這一要求。為了讓學生和老師都適應這一變化所應用的“問題導學法”,則能夠讓學生做到從實踐得出理論然后再回到實踐之中。探討如何讓問題導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靈活運用,希望對高中地理教師的教學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高中地理教學;應用
將問題導學法融入高中地理教學之中的要點就是以問題為主線貫穿于整節(jié)課堂——教師帶著問題來,學生帶著問題回具體來說,教師向學生展示針對教學目標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先進行獨立探究嘗試解決問題,再將班級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交流質疑、合作探討,最后老師重回講臺和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為學生答疑解惑。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以學生的探討結果為基礎進一步提出更加深入的問題作為課后的思考問題,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和思維廣度。以問題導學法展開的課堂有利于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課堂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一、問題導學法的優(yōu)勢
應用問題導學法的高中地理課堂明顯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教師在講臺上按照教案逐一講解知識點,學生坐在座位上死板麻木地接受,機械地死記硬背,幾乎沒有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但在問題導學中學生成為主體,他們完全參與到課堂之中,甚至影響著課堂氛圍和課程進度,他們在課堂中展現(xiàn)著每個人獨特的風采。應用問題導學法的高中地理課堂,學生在老師所提出的問題的引導下,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1],而是收獲主動思考得到的感悟體會。在剛剛應用該教學模式時,學生會因為其新穎性產(chǎn)生極強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與此同時,師生之間的交流機會不斷增加,也有利于師生之間相處得更加融洽。更重要的是,這是提升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有效方式?!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學習知識能力比知識本身更加重要。
二、問題導學法應用于高中地理課堂中的注意事項
第一,高中地理教師應當做到對地理課本知識了然于胸,精準把握學生應當掌握的重點難點,才能讓設計的地理問題有技巧性和針對性。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中充當旁觀和引導者的身份,時刻關注同學們的討論學習情況,進行適當?shù)闹笇Р㈧`活安排師生交流其中解疑的重點。因此,新課程不僅對學生提出了新要求,也是對老師教學效果的新考驗。教師應當不斷充實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技能,努力提高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
第二,高中學生在以問題導學法進行的課堂之前應當進行充分
的預習工作,在課堂上樂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并及時標記仍存在疑問的知識點,以便于在師生交流環(huán)節(jié)提出并得到解決。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課堂的效果主要取決于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
第三,靈活轉變教學模式。面對高中地理教學繁雜的章節(jié)內
容,問題導學法不可能適合所有課程的教學。所以在高中地理課堂的安排上,以整堂課的教學內容和目標、難易程度為前提[2],教師可以靈活地選擇是否采取問題導學法教學模式,或者應用問題導學法的同時也融合圖導法、綱導法等其他方法,讓教學模式變化多樣。
三、問題導學法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一般環(huán)節(jié)
1.針對教學內容提出地理問題
地理教師在課前設置問題的內容時,應當緊扣本節(jié)內容的重點,但也應當注意問題的難易度——問題難度過大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但如果過于簡單則無法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學習效果也無法達到預期。在創(chuàng)設的問題言簡意賅、清晰明了的同時,地理教師也可以嘗試結合實際和當今熱點,激發(fā)學生解決該問題的熱情并啟迪他們將課本知識在實際生活中予以實踐。教師在課堂上向同學們展示問題的方式可以多樣化,一個耳熟能詳?shù)墓适禄蛘弋數(shù)氐娘L土人情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更強的解決意愿。例如在學習《農(nóng)業(yè)的區(qū)位選擇》時,教師在講授農(nóng)業(yè)區(qū)位因素時就可以結合當?shù)氐霓r(nóng)業(yè)實際情況展開分析,讓學生對課本知識產(chǎn)生更深的感觸。
2.探討解決地理問題
該環(huán)節(jié)可以體現(xiàn)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獨立思考能力、表達交流能力和相關地理知識儲備量等,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嘗試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課堂的最核心環(huán)節(jié)[3]。教師的任務從以往的“教”轉變?yōu)椤皩А薄龑W生完成教學目標。比如在某章節(jié)內容較難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15分鐘預習熟悉課本知識;在學生討論遇到瓶頸,運用已儲備的地理知識無法解決時,對他們進行適當?shù)闹笇?甚至可以在討論聲漸歇時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這樣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老師則成為不可缺少的重要配角。
3.反饋與總結問題
在最后的師生交流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可以向老師提出在討論交流環(huán)節(jié)中仍未解決的問題,讓老師進行當堂講解;老師則可以根據(jù)在課堂上對同學們討論情況的觀察,總結出仍需要進一步深入講解或者統(tǒng)一解釋的知識點。對課堂的反饋既是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做出回答,也是對課堂內容進行升華的重要一步。
將問題導學法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之中,有利于讓學生和老師更快、更好地適應新課程要求。問題導學法的優(yōu)點顯而易見,但高中地理教師在應用時也需要注意靈活應用,因為問題導學法可以多樣化,教學內容不同,在課堂中的側重點也可以有所不同,甚至可以交叉使用其他方法,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讓高中地理課堂在融合問題導學法之后能真正“活”起來。
參考文獻:
[1]張國強.問題導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18.
[2]王錦鳳.問題導學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D].四川師范大學,2015.
[3]魏亞梅.問題導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考試周刊,2017(28):185-186.
作者簡介:李雷強,出生于1985年7月,男,中學一級教師,高中地理教學,甘肅省定西市人,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第三中學。
編輯 郭小琴